臺灣是中國的第一大島,位於祖國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地處東經119°18′03〃至124°34′30〃,北緯20°45′25〃至25°56′30〃之間。臺灣東臨太平洋,東北鄰琉球群島,相隔約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隔約300公里;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相望,最窄處為130公里。臺灣自古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它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國與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絡的重要交通樞紐。 臺灣海峽呈東北—西南走向,北通東海,南接南海,長約200海里,寬約70至221海里,平均寬度約108海里,是中國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國際海上交通要道。中國東海和南海之間往返的船隻從這裡透過。從歐洲、非洲、南亞和大洋洲到中國東部沿海的船隻也從這裡透過。從大西洋、地中海、波斯灣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隻一般也經過這裡。 臺灣省包括臺灣本島及蘭嶼、綠島、釣魚島島等21個附屬島嶼,澎湖列島64個島嶼,其中臺灣本島面積為35873平方公里。目前所稱的臺灣地區還包括臺灣當局控制的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總面積為36006平方公里。 臺灣島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積佔全部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臺灣山系與臺灣島的東北——西南走向平行,豎臥於臺灣島中部偏東位置,形成本島東部多山脈、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徵。臺灣島有五大山脈、四大平原、三大盆地,分別是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和臺東山脈,宜蘭平原、嘉南平原、屏東平原和臺東縱谷平原,臺北盆地、臺中盆地和埔里盆地。中央山脈縱貫南北,玉山海拔3952米,是中國東部最高峰。臺灣島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和火山帶上,地殼不穩,是一個多震的地區。 臺灣氣候冬季溫暖,夏季炎熱,雨量充沛,夏秋多臺風暴雨。北迴歸線穿過臺灣島中部,北部為亞熱帶氣候,南部屬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高山除外)為22℃,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充沛的雨量給島上的河流發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獨流入海的大小河川達608條,且水勢湍急,多瀑布,水力資源極為豐富。其中長度超過1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濁水溪(186.4公里)、高屏溪(170.9公里)、淡水河(158.7公里)、大甲溪(140.3公里)、曾文溪(138.5公里)、烏溪(116.8公里)。 臺灣是祖國美麗富饒的寶島,水熱條件優越。臺灣農耕面積約佔土地面積的四分之一,盛產稻米,一年有二至三熟,米質好,產量高;主要經濟作物是蔗糖和茶。蔬菜品種超過90種,栽種面積僅次於稻穀。臺灣素有“水果王國”美稱,水果種類繁多。花卉產值也相當可觀。 臺灣森林面積約佔全境面積的52%,臺北的太平山、臺中的八仙山和嘉義的阿里山是著名的三大林區,木材儲量多達3.26億立方米,樹木種類近4000種,其中尤以臺灣杉、紅檜、樟、楠等名貴木材聞名於世,樟樹提取物更居世界之冠,樟腦和樟油產量約佔世界總量的70%。 臺灣四面環海,海岸線總長達1600公里,因地處寒暖流交界,漁業資源豐富。東部沿海岸峻水深,漁期終年不絕;西部海底為大陸架的延伸,較為平坦,底棲魚和貝類豐富,近海漁業、養殖業都比較發達。遠洋漁業也較發達。 臺灣除有豐富的水力、森林、漁業資源外,其它自然資源有限,自產能源只有少量煤、天然氣,金、銀、銅、鐵等金屬礦產也較少,主要儲藏於北部火山岩地區及中央山脈。 臺灣60年代起注重發展工業,現已形成以加工外銷為主的海島型工商經濟。工業有紡織、電子、製糖、塑膠、電力等,開闢有高雄、臺中、楠梓等加工出口區。北起基隆,南至高雄有電氣化鐵路和高速公路,海上和空中航線可達世界五大洲。 據臺灣有關方面統計,截止1998年8月,臺灣省人口為2181萬多人,加金門、馬祖人口,總數為2186萬多人;人口年增長率約為7.31%。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平原,東部人口僅佔全部人口的4%。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為568.83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第一大城市臺北市的人口密度已達每平方公里1萬人。 臺灣居民中,漢族約佔總人口的98%;少數民族佔2%,約38萬人。根據語言、風俗的不同,臺灣少數民族分為阿美、泰雅、排灣、布農、卑南、魯凱、曹、雅美和賽夏等9族,分居全省各地。 在行政區劃上,臺灣省轄基隆、新竹、臺中、嘉義、臺南5個省轄市,臺北、宜蘭、桃園、新竹、苗栗、臺中、彰化、南投、雲林、嘉義、臺南、高雄、屏東、臺東、花蓮、澎湖16個縣。臺灣當局於1967年將臺北市、於1979年將高雄市定為“行政院院轄市”。此外,還設有所謂“福建省政府”,轄金門、連江(馬祖)2個縣。 寶島名勝有日月潭、阿里山、陽明山、北投溫泉、臺南赤嵌樓、北港媽祖廟等。 廈門與臺灣隔海相望,其地理位置優越且有良好的深水港灣,自古有“扼臺灣之要,為東南門戶”之稱。自宋代以來廈門與臺灣同屬一個行政單位,大陸移民始從廈門移往臺灣。相似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與生活習性溝通了廈門與臺灣人民的密切關係與往來,正如《臺灣府志》所載:“臺郡與廈門如鳥之兩翼,土俗謂廈即臺,臺即廈。”臺灣人民70%的祖籍源於閩南地區,兩地人民情同手足。這種特定的地理與歷史淵源關係使廈門成為與臺灣各項交流交往的中轉站和交通要道,更是經貿交往的集中地。
臺灣是中國的第一大島,位於祖國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地處東經119°18′03〃至124°34′30〃,北緯20°45′25〃至25°56′30〃之間。臺灣東臨太平洋,東北鄰琉球群島,相隔約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隔約300公里;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相望,最窄處為130公里。臺灣自古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它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國與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絡的重要交通樞紐。 臺灣海峽呈東北—西南走向,北通東海,南接南海,長約200海里,寬約70至221海里,平均寬度約108海里,是中國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國際海上交通要道。中國東海和南海之間往返的船隻從這裡透過。從歐洲、非洲、南亞和大洋洲到中國東部沿海的船隻也從這裡透過。從大西洋、地中海、波斯灣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隻一般也經過這裡。 臺灣省包括臺灣本島及蘭嶼、綠島、釣魚島島等21個附屬島嶼,澎湖列島64個島嶼,其中臺灣本島面積為35873平方公里。目前所稱的臺灣地區還包括臺灣當局控制的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總面積為36006平方公里。 臺灣島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積佔全部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臺灣山系與臺灣島的東北——西南走向平行,豎臥於臺灣島中部偏東位置,形成本島東部多山脈、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徵。臺灣島有五大山脈、四大平原、三大盆地,分別是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和臺東山脈,宜蘭平原、嘉南平原、屏東平原和臺東縱谷平原,臺北盆地、臺中盆地和埔里盆地。中央山脈縱貫南北,玉山海拔3952米,是中國東部最高峰。臺灣島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和火山帶上,地殼不穩,是一個多震的地區。 臺灣氣候冬季溫暖,夏季炎熱,雨量充沛,夏秋多臺風暴雨。北迴歸線穿過臺灣島中部,北部為亞熱帶氣候,南部屬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高山除外)為22℃,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充沛的雨量給島上的河流發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獨流入海的大小河川達608條,且水勢湍急,多瀑布,水力資源極為豐富。其中長度超過1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濁水溪(186.4公里)、高屏溪(170.9公里)、淡水河(158.7公里)、大甲溪(140.3公里)、曾文溪(138.5公里)、烏溪(116.8公里)。 臺灣是祖國美麗富饒的寶島,水熱條件優越。臺灣農耕面積約佔土地面積的四分之一,盛產稻米,一年有二至三熟,米質好,產量高;主要經濟作物是蔗糖和茶。蔬菜品種超過90種,栽種面積僅次於稻穀。臺灣素有“水果王國”美稱,水果種類繁多。花卉產值也相當可觀。 臺灣森林面積約佔全境面積的52%,臺北的太平山、臺中的八仙山和嘉義的阿里山是著名的三大林區,木材儲量多達3.26億立方米,樹木種類近4000種,其中尤以臺灣杉、紅檜、樟、楠等名貴木材聞名於世,樟樹提取物更居世界之冠,樟腦和樟油產量約佔世界總量的70%。 臺灣四面環海,海岸線總長達1600公里,因地處寒暖流交界,漁業資源豐富。東部沿海岸峻水深,漁期終年不絕;西部海底為大陸架的延伸,較為平坦,底棲魚和貝類豐富,近海漁業、養殖業都比較發達。遠洋漁業也較發達。 臺灣除有豐富的水力、森林、漁業資源外,其它自然資源有限,自產能源只有少量煤、天然氣,金、銀、銅、鐵等金屬礦產也較少,主要儲藏於北部火山岩地區及中央山脈。 臺灣60年代起注重發展工業,現已形成以加工外銷為主的海島型工商經濟。工業有紡織、電子、製糖、塑膠、電力等,開闢有高雄、臺中、楠梓等加工出口區。北起基隆,南至高雄有電氣化鐵路和高速公路,海上和空中航線可達世界五大洲。 據臺灣有關方面統計,截止1998年8月,臺灣省人口為2181萬多人,加金門、馬祖人口,總數為2186萬多人;人口年增長率約為7.31%。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平原,東部人口僅佔全部人口的4%。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為568.83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第一大城市臺北市的人口密度已達每平方公里1萬人。 臺灣居民中,漢族約佔總人口的98%;少數民族佔2%,約38萬人。根據語言、風俗的不同,臺灣少數民族分為阿美、泰雅、排灣、布農、卑南、魯凱、曹、雅美和賽夏等9族,分居全省各地。 在行政區劃上,臺灣省轄基隆、新竹、臺中、嘉義、臺南5個省轄市,臺北、宜蘭、桃園、新竹、苗栗、臺中、彰化、南投、雲林、嘉義、臺南、高雄、屏東、臺東、花蓮、澎湖16個縣。臺灣當局於1967年將臺北市、於1979年將高雄市定為“行政院院轄市”。此外,還設有所謂“福建省政府”,轄金門、連江(馬祖)2個縣。 寶島名勝有日月潭、阿里山、陽明山、北投溫泉、臺南赤嵌樓、北港媽祖廟等。 廈門與臺灣隔海相望,其地理位置優越且有良好的深水港灣,自古有“扼臺灣之要,為東南門戶”之稱。自宋代以來廈門與臺灣同屬一個行政單位,大陸移民始從廈門移往臺灣。相似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與生活習性溝通了廈門與臺灣人民的密切關係與往來,正如《臺灣府志》所載:“臺郡與廈門如鳥之兩翼,土俗謂廈即臺,臺即廈。”臺灣人民70%的祖籍源於閩南地區,兩地人民情同手足。這種特定的地理與歷史淵源關係使廈門成為與臺灣各項交流交往的中轉站和交通要道,更是經貿交往的集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