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915480508414

    理解題主的困惑和痛苦。

    我想,題主應該是從小到大都被愛包裹著的。這麼多的寵愛,為題主構建了一座無比溫馨、無比幸福的大廈,可以遮風擋雨、可以無憂無慮,多麼幸福的生活啊。突然有一天,題主讀了這樣一篇文章,原來,這些所有的愛,都不是給我的,而是給他們自己的,都是假的,於是,愛的小船說翻就翻,幸福的大廈說倒就倒,剩下題主兩手抱肩,瑟瑟發抖,餘生以何為依?

    來來來,我也給題主另外一個故事,讓題主壓壓驚,這個故事來自一行禪師的《佛陀傳》  

    佛陀招手叫羅睺羅坐到他的跟前。接著,他告訴他們一個過去世的故事。

      “很久以前,一個叫彌伽的青年住在喜瑪拉雅山腳。他為人勤奮良。雖然身無分文,他卻依然出發入城,希望有機會讀書。他只帶了手杖、帽子、水壺、一件外衣和身上穿著的衣服起程。沿路上,他在農村裡替人家工作以賺取工錢或飯食。他來到城都提婆波帝的時候,已儲起了五百塊銅錢。”

      “他入城的時候,發覺城裡似乎正在籌備著什麼的慶典。於是,他便向路人查明究竟。就在這時,一個手裡持著一束半開蓮花的美麗少女在他身旁走過。”

      “彌伽向她詢問:‘請問今天有何慶典?’

      “那少女答道:‘你一定不是提婆波帝的人,否則你一定知道今天是開悟了的大師燃燈佛蒞臨之日。據說他如火炬般替眾生燃亮著大道。他是頗伽摩陀大王之子。他曾出家尋求真理,現在己得道歸來。因他的大道光明耀世,所以這裡的人便大事慶祝,以表示對他的尊崇。’

      “聽到有開悟的大師前來,彌伽感到歡喜不已。他很希望給他一些供奉和請求被納為徒。他問那女子:‘你買這些蓮花要多少錢。’

      “她望著彌伽,覺得他是一個挺聰明細心的青年。她答道:‘我只買了五朵,其他兩朵是從我家的池塘採的。’

      彌伽再問:‘那你付了多少錢買五朵?’

      “五百銅錢。”

      爾伽想給她五百銅錢買下她的五朵蓮花作為給燃燈佛的供養。但那女子不肯,她說:‘我買這些花是希望自己作此供養。我沒打算把它轉賣給別人的。’

      彌伽希望遊說她。‘但你還可以把池塘摘來的兩朵作供啊。我求你讓我買那五朵吧,我很希望有一點東西獻給大師。這是一生難遇的機會,如果你肯讓我買你的花,我一定永生感謝。’

      那女子只望著地上,沒有作答。

      彌伽再懇求她。‘你讓我買那些花的話,我甘願為你做任何的事。’

      那女子有點兒窘。她等了很久才望上來,說:‘我不知道我們前生曾有什麼因緣,但我遇到你的一刻,已經愛上了你。我雖然見過不少男子,但心裡從未像現在的盪漾。我是可以給你搓些花朵的,但你要答應今生以至生生世世,都讓我作你的妻子。’

      她把這些詰非常快速的說出來,說完時差點喘不過氣。彌伽不知怎樣迴應。經過一會的沉默,他說:‘你很與眾不同,而且十分坦誠。我初遇見你時,也覺得心裡有點特別的感覺。可是,我正尋求解脫之道。如果我成了婚,修道的時機成熟時,我便難免有所障礙。’

      “女子答道:‘你如果答應娶我為妻,我便立願當你修道時機成熟時,一定不會防礙你離去。相反的,我更會盡力成就你的道業。’

      彌伽很高興地接納她的要求,並且與她一起往找燃燈佛大師。人群的擠擁使他們沒法看到前面。但單是看到大師一眼,便足以使彌伽相信他是徹悟的覺者。彌伽萬分喜悅,併發願自己也有一天要達到開梧。他設法行近大師以能獻上蓮花,但人群實太洶湧,他沒法移動。不知如何是好,他唯有把蓮花向著捻燈佛的方向拋去。說也神奇,那些花卻剛好落在大師的臂上。彌伽慶幸自己的誠心有感應,而那女子亦請彌伽替她杷她的蓮花拋去。她的兩朵花,也同樣落在大師的手上。燃燈佛大聲呼問誰把蓮花拋來,並請他們出來。於是群眾讓彌伽和那女子上前。彌伽和女子手牽手向燃燈佛鞠躬禮敬。大師望著彌伽說道:‘我看到你心裡的真誠,也知道你有決心修道以達至開悟來拯敉眾生。別擔心,終有一天在你的未來世,你是會如願以償的。’

      “跟著,燃燈佛又望向跪在彌伽身旁的女子,對她說:‘你將會是彌伽今生及所有未來生的知己。謹記你的願言。你要幫助他達到他的願望。’

      “彌伽和女子都深受大師的說話感動。他們自始勤修覺者燃燈佛教導的解脫之道。

      “孩子們,在那一生和接下來的多生多世,彌伽和那女子都成為夫婦。當丈夫要離開往尋精神之大道,他的妻子便竭盡所能去幫助他。她從來沒有防礙丈夫。因為如此,她的丈夫也就對她感激不盡。最後,他真的成就大覺者,一如燃燈佛多世前所預知。

      “孩子們,名和利不是生命裡最重要的東西。名利消逝得很快。瞭解和愛才是世上最寶貴的。如果你們對事物有深切的瞭解和去愛,你們便會領略到快樂。因為有了解和愛,彌伽和他的妻子多世中都共享著幸福快樂。有了解和愛,一切都能成就。”

    耶輸陀羅合掌向佛陀鞠躬。她被感動得流下淚來。她知道這故事雖然是說給孩子們聽,但佛陀其實是特別說給她聽的。

    王后望著耶輸陀羅。她也明白佛陀說這故事的意思。她把手放到媳婦肩膀上,告訴小童:“你們知道彌伽在這生是誰嗎?他就是佛陀。就在這一生,他成就了正覺。但你們又知道誰是彌伽今生的妻子嗎?她就是你們都已熟悉的耶輸陀羅了。也是有賴她對丈夫的瞭解,悉達多太子才能追隨他的大道而證得醒覺。我們是應該多謝耶輸陀羅。”

    故事結束了,這個故事和題主的故事,都是關於佛陀的,為什麼不同呢?

    舉個例子,如果我們最近有點上火,口舌生瘡,那最好吃點黃連、黃柏等瀉藥;如果最近腸胃虛寒,最好來點補藥。病人不同,症狀不同,要對症下藥。如果本來就虛寒,再用瀉藥,會致命的。

    佛度人也是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佛經的目的是度人,對於不同根器的人,佛祖講不同的法。

    題主如果現在無憂無慮的生活著,在愛的沐浴下成長,對你的那個故事,看看而已,不要往心裡去,因為那個藥方不適合你,不要見藥就吃。

    如果有人失戀了,對戀人既失望,又有些不捨,那麼,題主就給他讀讀你的這個故事,正好清心瀉火,說不定很快就斷了,就平靜了。

    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佛教也不是。對作惡的人,我們就講六道輪迴,地獄惡鬼。對金錢、權力太過執迷不悟的人,就講世事無常,萬法皆空。

    你看,佛陀講給耶輸陀羅的故事,多感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4節氣還是節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