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薩科

    老子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這句至理名言出自《道德經》,意思是說至高的品性如水一般,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不與他人一般見識,也不與他人爭長短,做到至柔卻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氣度。《道德經》中“水”對老子而言有“七善”:即“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同時這“七善”也是為人處世的“七智”,若能讀懂這“七善”,便能和水一樣“不爭,幾於道。”

    擴充套件資料:

    1居善地,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顧名思義,意指人應如水一樣順應自然,善於選擇地方,善於挖掘自身的才能,更要找準自己的定位。

    我們不論是在工作還是在人際交往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個性特徵,看是否與環境和他人價值觀相適應,這是我們在通往成功之路上時應注意的問題。若不能認清自己,妄自尊大,又或者是找錯了人生目標,那麼很容易會給人生造成負面影響。

    2心善淵,擁有溫和不驚的心態

    淵者,深沉大度。

    西漢“決勝於千里之外”的張良助劉邦平定天下後,遂歸隱黃袍山,修建“良山道觀”,創辦“伐桂書院”,過著“心遠地自偏”的悠閒生活,他與山為樂,與水為友,不再受世俗的干擾與誘惑。

    我們生活在物質社會中,不可避免的會沾染上一些俗氣,這個時候,我們更加需要的是溫和不驚的心態,若能達到“無慾望則靜止,靜止則明朗”的境界,我們的人生將會得到蛻變。

    3與善仁,與人交流要心存善意

    這一善要告訴我們的是,對待他人應該像水那樣潤澤萬物,這其中應該有對強者的尊重,有對弱者的幫助。

    而現代的人們,要麼是對強者有了足夠的尊重,卻對弱者心有輕視;要麼是過度親善弱者,排斥強者,這不是老子所說的“仁”。

    無論是所謂的強者還是弱者,我們在與人交流時,應當心存善意,遵循老子說的“仁”,這樣便可以得到所有人的好感與尊重,做人做事將無所不成。

    4言善信,誠信為人的立身之本

    “言善信”拆開來看就是說話,信用,合起來就是誠信,喻意人應該像水那樣堵止開流,遵守信用。

    如古之商鞅,立木為信,百姓無不信服,遂奠定秦國大一統的基礎,如近代同仁堂,炮製雖繁不敢省人工,以誠信為本,遂有百年聲譽,“中國無人不知同仁堂”。

    而我們要想在這個社會有所發展,則必須信奉“誠信為人之根本”的理念,如此,“信譽到”“人財來”。

    5正善治,學會如何掌控局勢

    這一善說的是海闊天空、掌握局勢的氣勢。

    清末,曾國藩之所以能消滅太平天國,維持清王朝的統治,其主要在於遵循一個“慢”字理念,遵循“穩紮穩打”的計謀,一步一個腳印,之後洞察雙方局勢,精心策劃,最後果斷出兵,一舉攻滅太平天國。

    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首先必須學會鍛鍊自己的管理水平和認知能力,之後便可以有條不紊的進行計劃,最終達成目標。

    6事善能,學會善於發揮才能

    “事善能”的意思是處事要像水那樣隨物成形,學會發揮自己的才能。

    我們生活中常常遇到一些事情,致使我們百思不得其解,也不知道該如何著手,但卻很可能無意間被一些小孩子點破,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想得多自然複雜,想得少茅塞頓開”。

    在生活中遇到什麼事,都儘量簡單化處理,越是複雜越要簡單,接著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其中,這樣才能恰到好處的把能力發揮好,而最終的收穫也不會讓人失望。

    7動善時,自己要學會把握時

    “動善時”指的是做人應當如水一般涸溢隨時,要善於把握時機,順應天時。

    如《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時期的諸葛亮,懂時機,順天時,於是一把火才能燒了曹操數十萬大軍,為漢室留存了希望。

    在現代社會中,如果因為自身的見識以及經驗不夠,無法把握時機時,我們可以做到“動善時”,向其他見識豐富的人請教,如此,隨著自身的經驗一點點增加,逐漸學會把握時機,最終會有所成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職學校組織學生去社會實踐到底有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