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中國著名的文學家。
2.林肯
林肯15歲的時候才開始認字母,每天早晚都要走四里森林小路到校求學。他買不起算術書,就先向別人借,再用信紙大小的紙片抄下來,然後用麻線縫合,做成一本自制的算術書。他以不定期上課的方式在校求學,知識都是“一點一點學的”。他所受的正規教育,總計起來不過十二個月左右。
林肯下田幹活的時候,也將書本帶在身邊,一有空閒就看書。中午吃飯時,也是一手拿著玉米餅,一手捧書。最終,林肯由一個貧窮的孩子成長為統率美國的政治家。他成功的關鍵就在於他奮發向上,努力不懈,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戰。
3.有一次,毛主席發燒到39度多,醫生不准他看書。他難過地說,我一輩子愛讀書,現在你們不讓我看書,叫我躺在這裡,整天就是吃飯、睡覺,你們知道我是多麼地難受啊!工作人員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書又放在他身邊,他這才高興地笑了。
4.中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資本論》最早的中文翻譯者王亞南,1933年乘船去歐洲。客輪行至紅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搖晃得使人無法站穩。這時,戴著眼鏡的王亞南,手上拿著一本書,走進餐廳,懇求服務員說:“請你把我綁在這根柱子上吧!”服務員以為他是怕自己被浪頭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話,將王亞南牢牢地綁在柱子上。綁好後,王亞南翻開書,聚精會神地讀起來。
船上的外華人看見了,無不向他投來驚異的目光,連聲讚歎說:“啊!華人,真了不起!”古今名人讀書的方法很多,但筆者最欣賞的是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的讀書“三上法”。所謂“三上”,就是指馬上、枕上、廁上。“三上讀書法”給人的啟示是人們讀書要善於利用零星時間,做到時時可讀書,處處能讀書,使讀書完全可以生活化。
5.潘石屹:多問自己為什麼,生活才會有意義
在我們公司聘請的設計師中,有一位南韓的設計師叫承孝相,他是一個很有想法的設計師。《SOHO小報》上曾刊登過他寫的一篇文章,叫《你知道為什麼作詩》,其中他寫了兩個詩人的對話。一個詩人說:“我知道如何作詩。”另一個詩人說:“你會作詩,但我知道為什麼作詩。”
這篇文章引發了我好多的思考,由此我們可以一連串地想下去:你會蓋房子,我知道為什麼蓋房子;你會寫文章,我知道為什麼寫文章;你會吃飯,我知道為什麼吃飯;你知道活著,我知道為什麼活著;你知道的更多的是技術的、科學的、工藝的,能夠解決的問題;而我知道的“為什麼”就是哲學的、宗教的層面才能回答的問題,歸結起來就是追尋“意義”。
我們需要時不時地從生活中抬起頭來,問問為什麼,這樣生活才不會失去方向。問過了,得到解答之後,我看還得繼續埋頭苦幹,進入工作中的樂趣中去。
萬事萬物背後都有一個“為什麼”,它是事物意義之所在。生活中我們或許能夠熟練地掌握某種技藝,算得上是合格的工作者。但倘若我們能知曉工作勞碌中的“為什麼”,那麼我們離優秀就更近了。多用“為什麼”來考問自己吧,因為愛思考才會讓我們的人生更為深刻。
6.李嘉誠口袋裡的一枚硬幣滾落到一個角落裡,他彎腰去拾,卻沒有拾到。一旁的門童為他拾起,恭敬地放到他手裡。李嘉誠給了100港幣的小費作為酬謝。旁人問起,李嘉誠說:"硬幣若不拾起,便沒有用處;拾起,我還有用。100元錢對他來說也是有用的。錢的作用不在於聚斂,而在於使用。"
這還可以反映到李嘉誠的管理之道。"管理一家大公司,你不可以樣樣事情親力親為,首先要讓員工有歸屬感,對他們好,讓他們喜歡你。"時至今日,社會環境已與多年前李嘉誠創業時有很多不同,有人認為為了成功可以不擇手段。李嘉誠卻說,"絕不同意為了成功而不擇手段,即使僥倖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長久。"
7.約翰遜博士,他的父親經營一個大舊書攤。有一次,距離不遠處有個節目,大家都去趕集,這天正下著雨,他的父親想要約翰博士分一部份書籍,運到趕集的地方去販賣。他的父親接連呼喚他三次,要他去,可是約翰遜博士這時正專心閱讀一本又厚又大的書,竟假裝聽不見,也不理睬,父親嘆了一口氣,只得自己親自去了。
這時候,約翰遜博士年十八歲。五十年後,有一天中午十一時,當地人看見這個體態臃腫的老年人,跪在街心,他把帽子夾在腋下,柺杖放在一邊,低頭跪在太陽下,熱淚直流。這時約翰遜博士業已成名,大家都來看他,他對大家說:五十年前的同一天,同一時刻,我不聽父親的話,現在我跪在這裡懺悔!
8.牛頓研究學問非常專心。有一次,朋友請客,席間,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於是叮囑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見牛頓回來,只好去看個究竟。原來牛頓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項實驗的做法,到家後,就一頭栽進實驗室,做起實驗,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淨。
又有一次,他餓了,煮雞蛋吃,卻一邊想問題,一邊把雞蛋放進鍋子中,等問題解決了,想吃雞蛋時,揭開鍋蓋,撈起的竟是自己的懷錶。
9.卓別林能編,能導,能演,是不可多得的全能影人。有一次,他召開影片攝製會議,一隻蒼蠅在他四周繞著圈子飛。起初他用手打幾下,沒有打到,就要了一個蒼蠅拍。會議進行中,他就握著蒼蠅拍,擺出打蒼蠅的姿態,眼睛狠狠地望著那蒼蠅。
可是打了三次,都沒有打到。後來蒼蠅就在他面前的桌上,他慢慢地拿起蒼蠅拍,正要作死命一擊時,忽然放下手中武器,讓蒼蠅飛走。旁邊在座的人看了,就說:為什麼你不把它打死?這位諧星聳了聳肩,說:這只不是方才那隻!
10.莫扎特被公認為音樂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顯露出了在音樂方面的非凡天賦和卓絕才能。從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個孩子對待音樂的積極心態,對藝術事業的執著追求。雖然不能人人皆為天才,但對廣大孩子來說,“神童莫扎特”絕對是具有傳奇色彩、又值得學習的好榜樣。
小時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鋼琴前面,按著琴鍵細聽,並努力彈出他曾經聽到過的音樂。一次,莫扎特的父親和朋友一起回家,看到4歲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寫東西。父親問他在幹什麼,莫扎特說他正在寫鋼琴協奏曲。父親把五線譜紙拿過來一看,激動得流出了眼淚,他對朋友說:“你看,他寫的這些又正確又富有意義啊!”天資加上勤奮和用心,這就是神童莫扎特!
1.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中國著名的文學家。
2.林肯
林肯15歲的時候才開始認字母,每天早晚都要走四里森林小路到校求學。他買不起算術書,就先向別人借,再用信紙大小的紙片抄下來,然後用麻線縫合,做成一本自制的算術書。他以不定期上課的方式在校求學,知識都是“一點一點學的”。他所受的正規教育,總計起來不過十二個月左右。
林肯下田幹活的時候,也將書本帶在身邊,一有空閒就看書。中午吃飯時,也是一手拿著玉米餅,一手捧書。最終,林肯由一個貧窮的孩子成長為統率美國的政治家。他成功的關鍵就在於他奮發向上,努力不懈,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戰。
3.有一次,毛主席發燒到39度多,醫生不准他看書。他難過地說,我一輩子愛讀書,現在你們不讓我看書,叫我躺在這裡,整天就是吃飯、睡覺,你們知道我是多麼地難受啊!工作人員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書又放在他身邊,他這才高興地笑了。
4.中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資本論》最早的中文翻譯者王亞南,1933年乘船去歐洲。客輪行至紅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搖晃得使人無法站穩。這時,戴著眼鏡的王亞南,手上拿著一本書,走進餐廳,懇求服務員說:“請你把我綁在這根柱子上吧!”服務員以為他是怕自己被浪頭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話,將王亞南牢牢地綁在柱子上。綁好後,王亞南翻開書,聚精會神地讀起來。
船上的外華人看見了,無不向他投來驚異的目光,連聲讚歎說:“啊!華人,真了不起!”古今名人讀書的方法很多,但筆者最欣賞的是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的讀書“三上法”。所謂“三上”,就是指馬上、枕上、廁上。“三上讀書法”給人的啟示是人們讀書要善於利用零星時間,做到時時可讀書,處處能讀書,使讀書完全可以生活化。
5.潘石屹:多問自己為什麼,生活才會有意義
在我們公司聘請的設計師中,有一位南韓的設計師叫承孝相,他是一個很有想法的設計師。《SOHO小報》上曾刊登過他寫的一篇文章,叫《你知道為什麼作詩》,其中他寫了兩個詩人的對話。一個詩人說:“我知道如何作詩。”另一個詩人說:“你會作詩,但我知道為什麼作詩。”
這篇文章引發了我好多的思考,由此我們可以一連串地想下去:你會蓋房子,我知道為什麼蓋房子;你會寫文章,我知道為什麼寫文章;你會吃飯,我知道為什麼吃飯;你知道活著,我知道為什麼活著;你知道的更多的是技術的、科學的、工藝的,能夠解決的問題;而我知道的“為什麼”就是哲學的、宗教的層面才能回答的問題,歸結起來就是追尋“意義”。
我們需要時不時地從生活中抬起頭來,問問為什麼,這樣生活才不會失去方向。問過了,得到解答之後,我看還得繼續埋頭苦幹,進入工作中的樂趣中去。
萬事萬物背後都有一個“為什麼”,它是事物意義之所在。生活中我們或許能夠熟練地掌握某種技藝,算得上是合格的工作者。但倘若我們能知曉工作勞碌中的“為什麼”,那麼我們離優秀就更近了。多用“為什麼”來考問自己吧,因為愛思考才會讓我們的人生更為深刻。
6.李嘉誠口袋裡的一枚硬幣滾落到一個角落裡,他彎腰去拾,卻沒有拾到。一旁的門童為他拾起,恭敬地放到他手裡。李嘉誠給了100港幣的小費作為酬謝。旁人問起,李嘉誠說:"硬幣若不拾起,便沒有用處;拾起,我還有用。100元錢對他來說也是有用的。錢的作用不在於聚斂,而在於使用。"
這還可以反映到李嘉誠的管理之道。"管理一家大公司,你不可以樣樣事情親力親為,首先要讓員工有歸屬感,對他們好,讓他們喜歡你。"時至今日,社會環境已與多年前李嘉誠創業時有很多不同,有人認為為了成功可以不擇手段。李嘉誠卻說,"絕不同意為了成功而不擇手段,即使僥倖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長久。"
7.約翰遜博士,他的父親經營一個大舊書攤。有一次,距離不遠處有個節目,大家都去趕集,這天正下著雨,他的父親想要約翰博士分一部份書籍,運到趕集的地方去販賣。他的父親接連呼喚他三次,要他去,可是約翰遜博士這時正專心閱讀一本又厚又大的書,竟假裝聽不見,也不理睬,父親嘆了一口氣,只得自己親自去了。
這時候,約翰遜博士年十八歲。五十年後,有一天中午十一時,當地人看見這個體態臃腫的老年人,跪在街心,他把帽子夾在腋下,柺杖放在一邊,低頭跪在太陽下,熱淚直流。這時約翰遜博士業已成名,大家都來看他,他對大家說:五十年前的同一天,同一時刻,我不聽父親的話,現在我跪在這裡懺悔!
8.牛頓研究學問非常專心。有一次,朋友請客,席間,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於是叮囑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見牛頓回來,只好去看個究竟。原來牛頓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項實驗的做法,到家後,就一頭栽進實驗室,做起實驗,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淨。
又有一次,他餓了,煮雞蛋吃,卻一邊想問題,一邊把雞蛋放進鍋子中,等問題解決了,想吃雞蛋時,揭開鍋蓋,撈起的竟是自己的懷錶。
9.卓別林能編,能導,能演,是不可多得的全能影人。有一次,他召開影片攝製會議,一隻蒼蠅在他四周繞著圈子飛。起初他用手打幾下,沒有打到,就要了一個蒼蠅拍。會議進行中,他就握著蒼蠅拍,擺出打蒼蠅的姿態,眼睛狠狠地望著那蒼蠅。
可是打了三次,都沒有打到。後來蒼蠅就在他面前的桌上,他慢慢地拿起蒼蠅拍,正要作死命一擊時,忽然放下手中武器,讓蒼蠅飛走。旁邊在座的人看了,就說:為什麼你不把它打死?這位諧星聳了聳肩,說:這只不是方才那隻!
10.莫扎特被公認為音樂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顯露出了在音樂方面的非凡天賦和卓絕才能。從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個孩子對待音樂的積極心態,對藝術事業的執著追求。雖然不能人人皆為天才,但對廣大孩子來說,“神童莫扎特”絕對是具有傳奇色彩、又值得學習的好榜樣。
小時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鋼琴前面,按著琴鍵細聽,並努力彈出他曾經聽到過的音樂。一次,莫扎特的父親和朋友一起回家,看到4歲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寫東西。父親問他在幹什麼,莫扎特說他正在寫鋼琴協奏曲。父親把五線譜紙拿過來一看,激動得流出了眼淚,他對朋友說:“你看,他寫的這些又正確又富有意義啊!”天資加上勤奮和用心,這就是神童莫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