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叫殺人浪。有史以來有記錄的最高巨浪卻是1958年發生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利圖亞灣的巨浪,海浪超過510米,比紐約的摩天大樓“帝國大廈”還高,是由海嘯引起的。
近期有記錄的海洋中最高的浪高達21米,是2004年發生在毛伊島上的巨浪。
1993年7月12日,日本北海道西南附近海域發生了里氏7.8級地震,地震引發的海嘯使海浪最高達30.5米。地震和海嘯給當地造成至少146人死亡,117人失蹤。
去年9月份颶風“伊萬”在墨西哥海灣肆虐時可能製造出了高達40多米的巨浪。《科學》雜誌6日公佈的一項研究表明,颶風“伊萬”的巨浪從波峰到波谷至少有90英尺(30米),這也是現代儀器在公海記錄的最高、最極端的海浪。透過監控海底水壓的差異,科學家可以計算出巨浪所掀起的水柱大小。 美國密西西比海軍研究實驗室的大衛-王(David Wang)和他的同事們稱,他們在墨西哥灣東北岸距離海平面60-90米的水下放置了一些海底感測器,透過這些感測器對水壓進行測量所獲得的資料得知,經過它們上方的海浪有近30米高。不過他們表示,很不幸在海浪襲來時這些感測器正好沒有在測量,因此他們推斷位於颶風“風眼”附近的海浪可能超過了40米。該實驗室的威廉姆-狄格(William Teague)稱,這是在美國海域測量工具所記錄下的高度最高的海浪,這些海浪已經大大超出了他們的想象。他特別指出,“伊萬”還不是特別猛烈的颶風。密西西比州斯特尼斯航天中心海洋研究實驗室威廉·提格博士說,研究結果表明科學家們在過去低估了颶風所引起的巨浪大小。提格博士說,測量儀器記錄的幾個巨浪都有10層樓高,而且這可能還不是颶風“伊萬”掀起的最大波浪。提格博士估計,颶風“伊萬”在其它部分掀起的更大浪頭甚至有132英尺高。在海底儀器開始記錄時,颶風“伊萬”已經穿過格瑞那達島,並繼續前進,給牙買加、開曼群島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最後在美國逐漸消失。
對可怕的海浪的認識是船員們必備的知識,不過海洋學家們只是最近才開始研究它們,因為對這種事物的認識很少使得他們認為這種極端現象幾乎從未發生。但他們對海浪為什麼不能發展到很大的原因沒有做出基礎性的解釋。位於密歇根州Ann Arbor地區的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的保羅-劉(Paul Liu)認為,沒有人能知道海浪的極限尺寸是多少。
1995年北海油田遭遇26米巨浪襲擊,為首次有關巨浪的記錄,結束了多年來人們關於是否有巨浪存在的爭議。
目前已知的最大海浪來自海嘯,這些海浪只是在登陸時才會顯示出它們的威力,而在海上它們可能只有幾釐米高。去年12月份發生的所產生的巨浪,在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曾達到過30米高。也有目擊者在海上看見過類似高度的海浪。1995年9月11日“伊麗莎白II世”號客輪曾在北大西洋遭遇到28.5米高的巨浪,六年後“不萊梅”(Bremen)號巡洋艦在南大西洋遇到類似的巨浪時窗戶被擊碎了,險些沉沒。
發現“殺人浪”的標誌性事件是兩年前英國超級遊輪“奧里亞娜”號遭巨浪狂襲,玻璃全被打碎,10層遊輪竟有6層進水。1個月後,又一艘拖船被擊沉,8人死亡。
德國超級油輪“明興號”就是被“殺人浪”吞噬的著名例證。這艘有史以來最大的貨船長度超過兩個半足球場,被譽為“不沉之輪”。但在1978年12月7日,這艘凝聚德國海運界全部驕傲的巨輪竟在駛往美國途中突然消失!隨之展開的世界航海史最大規模的搜救行動成果寥寥,26名船員無影無蹤,營救人員只找到一艘體無完膚的救生艇。
為了驗證“殺人浪”的傳言,歐洲宇航局於2000年12月啟動了“大海浪計劃”,用兩顆衛星觀測海洋,並依靠它們的雷達對地球海洋進行掃描,監控搜尋“殺人浪”的蹤跡,沒想到三週之內的衛星資料就顯示了“殺人浪”的存在,衛星監測到了海洋上10個巨大的波浪,每一個浪潮的高度都超過了25米!其中一些巨浪高度竟接近30米。
英國議院海事安全委員會主席埃迪·奧哈拉也聲稱,“世界各地的沉船事件時有所聞。每月都至少有一艘海輪神秘沉沒並造成至少數十人死亡。”
過去,這種神秘海難被解釋為船體維護欠佳或航行人員操作違章,但直到兩年前,科學家才發現眾多事故背後另有真兇———“殺人浪”終於浮出水面。傳統理論根本無法對“殺人浪”作出解釋。因為即使是在最惡劣的暴風雨中,海浪也不會高過10米,但高度竟達30米的“海牆”———“殺人浪”不時出現,意味著現有的氣象學理論有問題。
海浪是大風勁吹海平面的結果,但“殺人浪”的出現卻讓科學家頗為困惑。一種理論認為,波浪及風向都朝向強大的洋流時,會抬高水面;另一派意見則認為,在某種特定條件下,波浪會變得極不穩定,並從鄰近的波浪中吸收能量,進而形成“殺人浪”。
是叫殺人浪。有史以來有記錄的最高巨浪卻是1958年發生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利圖亞灣的巨浪,海浪超過510米,比紐約的摩天大樓“帝國大廈”還高,是由海嘯引起的。
近期有記錄的海洋中最高的浪高達21米,是2004年發生在毛伊島上的巨浪。
1993年7月12日,日本北海道西南附近海域發生了里氏7.8級地震,地震引發的海嘯使海浪最高達30.5米。地震和海嘯給當地造成至少146人死亡,117人失蹤。
去年9月份颶風“伊萬”在墨西哥海灣肆虐時可能製造出了高達40多米的巨浪。《科學》雜誌6日公佈的一項研究表明,颶風“伊萬”的巨浪從波峰到波谷至少有90英尺(30米),這也是現代儀器在公海記錄的最高、最極端的海浪。透過監控海底水壓的差異,科學家可以計算出巨浪所掀起的水柱大小。 美國密西西比海軍研究實驗室的大衛-王(David Wang)和他的同事們稱,他們在墨西哥灣東北岸距離海平面60-90米的水下放置了一些海底感測器,透過這些感測器對水壓進行測量所獲得的資料得知,經過它們上方的海浪有近30米高。不過他們表示,很不幸在海浪襲來時這些感測器正好沒有在測量,因此他們推斷位於颶風“風眼”附近的海浪可能超過了40米。該實驗室的威廉姆-狄格(William Teague)稱,這是在美國海域測量工具所記錄下的高度最高的海浪,這些海浪已經大大超出了他們的想象。他特別指出,“伊萬”還不是特別猛烈的颶風。密西西比州斯特尼斯航天中心海洋研究實驗室威廉·提格博士說,研究結果表明科學家們在過去低估了颶風所引起的巨浪大小。提格博士說,測量儀器記錄的幾個巨浪都有10層樓高,而且這可能還不是颶風“伊萬”掀起的最大波浪。提格博士估計,颶風“伊萬”在其它部分掀起的更大浪頭甚至有132英尺高。在海底儀器開始記錄時,颶風“伊萬”已經穿過格瑞那達島,並繼續前進,給牙買加、開曼群島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最後在美國逐漸消失。
對可怕的海浪的認識是船員們必備的知識,不過海洋學家們只是最近才開始研究它們,因為對這種事物的認識很少使得他們認為這種極端現象幾乎從未發生。但他們對海浪為什麼不能發展到很大的原因沒有做出基礎性的解釋。位於密歇根州Ann Arbor地區的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的保羅-劉(Paul Liu)認為,沒有人能知道海浪的極限尺寸是多少。
1995年北海油田遭遇26米巨浪襲擊,為首次有關巨浪的記錄,結束了多年來人們關於是否有巨浪存在的爭議。
目前已知的最大海浪來自海嘯,這些海浪只是在登陸時才會顯示出它們的威力,而在海上它們可能只有幾釐米高。去年12月份發生的所產生的巨浪,在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曾達到過30米高。也有目擊者在海上看見過類似高度的海浪。1995年9月11日“伊麗莎白II世”號客輪曾在北大西洋遭遇到28.5米高的巨浪,六年後“不萊梅”(Bremen)號巡洋艦在南大西洋遇到類似的巨浪時窗戶被擊碎了,險些沉沒。
發現“殺人浪”的標誌性事件是兩年前英國超級遊輪“奧里亞娜”號遭巨浪狂襲,玻璃全被打碎,10層遊輪竟有6層進水。1個月後,又一艘拖船被擊沉,8人死亡。
德國超級油輪“明興號”就是被“殺人浪”吞噬的著名例證。這艘有史以來最大的貨船長度超過兩個半足球場,被譽為“不沉之輪”。但在1978年12月7日,這艘凝聚德國海運界全部驕傲的巨輪竟在駛往美國途中突然消失!隨之展開的世界航海史最大規模的搜救行動成果寥寥,26名船員無影無蹤,營救人員只找到一艘體無完膚的救生艇。
為了驗證“殺人浪”的傳言,歐洲宇航局於2000年12月啟動了“大海浪計劃”,用兩顆衛星觀測海洋,並依靠它們的雷達對地球海洋進行掃描,監控搜尋“殺人浪”的蹤跡,沒想到三週之內的衛星資料就顯示了“殺人浪”的存在,衛星監測到了海洋上10個巨大的波浪,每一個浪潮的高度都超過了25米!其中一些巨浪高度竟接近30米。
英國議院海事安全委員會主席埃迪·奧哈拉也聲稱,“世界各地的沉船事件時有所聞。每月都至少有一艘海輪神秘沉沒並造成至少數十人死亡。”
過去,這種神秘海難被解釋為船體維護欠佳或航行人員操作違章,但直到兩年前,科學家才發現眾多事故背後另有真兇———“殺人浪”終於浮出水面。傳統理論根本無法對“殺人浪”作出解釋。因為即使是在最惡劣的暴風雨中,海浪也不會高過10米,但高度竟達30米的“海牆”———“殺人浪”不時出現,意味著現有的氣象學理論有問題。
海浪是大風勁吹海平面的結果,但“殺人浪”的出現卻讓科學家頗為困惑。一種理論認為,波浪及風向都朝向強大的洋流時,會抬高水面;另一派意見則認為,在某種特定條件下,波浪會變得極不穩定,並從鄰近的波浪中吸收能量,進而形成“殺人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