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極速太空飛船
-
2 # 100米速射
那得看是什麼樣的航母,直通甲板的航母坑定不行了,得要有劃越起飛️的甲板的航母才可以,還有就是艦載的預警機估計劃越起飛不了。
-
3 # 孔乙己亂彈
航空母艦的艦型分直通式飛行甲板和滑躍式飛行甲板。
美國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就屬於典型的直通式飛行甲板。
航母飛行甲板的不同,艦載機的起飛方式有著天壤之別。
直通飛行甲板航母,艦載機可以依靠彈射器鋪助起飛,優勢明顯,艦載機可以滿載起飛,艦載機一次起飛架次多效率高。
這型別航母艦體結構複雜,彈射器維護保養費時費力,彈射器工作消耗航母自身能源能源巨大。
滑躍式飛行甲板,艦體結構相對簡單,缺點就是艦載機起飛效率低一些,艦載機起飛完全依靠飛機自身動力,滑跑距離短,有時候影響艦載機的滿載起飛!
中國的“遼寧艦”就是滑躍式飛行甲板,無論直通式還是滑躍式甲板艦載機的降落模式都一樣!
-
4 # 一葉楓流
三代機以後的都可以起飛。因為三代機的推重比大,加速快,翼載低,起飛速度小。在外掛載少的情況下,可以短距離起飛。特別是採用滑躍方式,可以縮短起飛滑跑距離。
但是這種狀態下不好說是正常起飛。在陸地機場一般是緊急起飛,或者簡單科目訓練。
正常起飛一般是指空中巡邏,一般都有帶副油箱,最低武器配置,至少2枚近程導彈。如果是有空情,應該帶兩枚中距彈。這時候就不能短距離起飛了。
-
5 # 軍武資料庫
可以的,看資料我們就可以知道的事情。
目前美國最常用的艦載機F-18E/F起飛距離是305米,這個和尼米茲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長度(312米)其實差不多。按理論上來說,只要將尼米茲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清空,那麼就可以正常起飛F-18戰鬥機了。
但問題來了,如果F-18在航母上起飛,那麼航母每次只能起飛一架飛機,而且整個加班從前到後都需要完全清空,當作二戰時期的直通甲板航母使用。
在這種狀態下,現代航母所設計的高吞吐量功能完全不可用,也就失去了現代航母相應的意義。
如果是彈射起飛的話,尼米茲航母上的彈射器軌道只需要94米長度,加上艦首的一點點飛行甲板就可以讓F-18在112米的距離上起飛,起飛佔用空間不足航母甲板的1/6。這樣才是高效的辦法吧?
-
6 # 狼煙火燎
這個問題應該修改一下,應該是:“依靠彈射起飛的艦載機,是否可以在航母上正常起降?”
這個完全可以,而且美國做過大量的試驗。因為航母艦載機起飛方式本身就分為3種,彈射起飛、滑躍起飛、垂直起降三種,而美國的所有艦載機其實都有在滑躍甲板上起飛的能力,而且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也考慮過採用滑躍起飛的方案,只是後來因為效率問題而沒有采用。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美國在全世界其他國家都看著尼米茲級航母流口水的時候,美國卻在討論下一代航母是否採用滑躍起飛的可能性。美國做了大量的陸地滑躍甲板模擬起飛試驗,試驗結果表明哪怕是航母上起飛最笨的E-2C預警機,也都能在100多米距離上實現滑躍起飛,而F15、F16這些空軍血統的戰鬥機更是不在話下,這些飛機都有了成為艦載機的潛力。
美國專門在陸地上建立了一個模擬航母斜甲板,並且分別角度調整為3°、6°、9°等不同的傾斜角,前後共進行了200多次固定翼艦載機的滑躍起飛,其中包括112次T-2C教練機的試驗,28次F-14“雄貓”戰鬥機的測試,以及91次F/A-18戰鬥機的測試,E-2C鷹眼也進行過滑躍起飛(次數不詳)。
透過多次試驗得出的資料,以及對資料進行分析的結果表明,給航母岸上滑躍甲板,的確可以大大地減少戰鬥機起飛距離。按照美國海軍給出的官方資料,如果採用滑躍甲板,F/A-18艦載機的起飛距離可以減少50%左右。
在大量試驗資料的支撐下,當時美國在討論尼米茲級後的下一代航母方案時,湧現出了各種版本的滑躍起飛航母方案,噸位涵蓋了所有的航母主流尺寸。但是在最終的方案討論中,還是選擇了彈射起飛。畢竟彈射起飛有點是非常明顯的,只需要佔據航母甲板前方一點點的短期彈射空間,就能獲得滑躍無法比擬的出勤效率,而且可以讓戰鬥機以最大戰鬥力起飛作戰,這是滑躍起飛根本無法比擬的。
-
7 # 硯田劍影
不用彈射系統,艦載機仍然可透過其它的方式起降。滑躍起飛便是其中的之一,只要跑道不短於戰機的加速度飛行距離,其二,短矩垂直起降戰機也可以不依賴彈射系統起飛。
這三種起飛方式以彈射起飛最佳,可滿油滿掛起飛,滯空時間長,作戰半徑也就增大。而且航母的直甲板和斜甲扳安裝三至四套彈射系統,戰機起飛時間間隔短,對於搶奪制空權至關重要,空戰瞬息萬變,誰搶的先機,誰就有了制空權。
滑躍起飛,甲板跑道須有一定的長度,為了增加起飛的加速度,不能滿油滿掛,這就限制了滯空時間,油量少作戰半徑相應縮小,在空戰中與滿油滿掛的戰機交手自然不佔上風,除非飛行員優異,導彈命中率百分百,迴歸航母憑著長時間滑翔降落航母。
短矩垂直起降戰機在航母上可同時垂直起降四至五架戰機,起降的時間間隔短,也可短矩起飛昇空,無需太長的跑道,但是,垂直起降耗掉大量的燃油,滯空時間大打折扣,也談不上大半徑作戰了。再者升空降落時的尾焰烘烤甲板,長時間的烈焰噴射,甲板受到損壞,科技的進步,特種抗衝擊抗噴射尾焰的甲板己被少數國家生產。
這三種艦載機起飛方式各有千秋,各有利弊。總之,擁有高階科技的國家和人才精英,對航母的建造,各個系統的最強配製及艦載機的起飛都達到了以快速為先,搶佔制空權為目地,否則只有被動的局面而無法收場,參戰的雙方都想打贏,畢竟誰也不想當輸家。
回覆列表
我們還有更先進的戰機。殲31=殲20+殲11。鑑於當時的時代背景,殲-10是完全模仿F-16機頭和歐洲陣風與颱風機尾的產物,是單發小機,而殲-20是在殲-10基礎上的進一步創意。經過中國工程院多位航空航天院士對比:殲-31的氣動佈局優於殲-20,各項技術指標效能優於殲-20,殲-20的鴨翼設計使該機的隱身性減小,殲-20機翼過於龐大,使其隱身性大打折扣,而殲-31使用3D鐳射列印技術,使其機身與部件都趨於理想化。再說上艦,殲-20機體與機翼龐大,機翼摺疊困難,有誰見過類似殲-20這樣的機型是可以摺疊機翼的?且殲-20彈倉較小隻能攜帶4枚中距航彈和2枚短距航彈,而殲-31就是為上艦設計的,使用3D技術後不僅彈倉容量大、整機重量大幅減輕,這樣,栽油量大增,飛行距離遠,作戰半徑大,加上尾鉤即可上艦。試想在同樣安裝WS-19發動機的情況下,殲-31的機動性會比殲-20優異多少,更不用說其隱身性了。大家都知道航母的甲板非常有限,而成飛根本不掌握艦載機技術,殲-20機體過於沉重,艦上降落距離要求過長,對起落架及攔阻索抗拒力要求極高,所以殲-20上艦簡直難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