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數碼的星星
-
2 # 新一歸來
今年冬天各地非常冷,主要原因是今年正處於拉尼娜週期。拉尼娜必然造成冷冬,這也是2020年夏天時氣象學家就做出了預報。
全球冷暖交替實際上是週期性的,明末時就是一個小冰河時期,最冷的一年,洞庭湖都結了冰。也是由於氣溫低,糧食收成不好,農民起義,明朝才丟了天下。
反之,唐朝時氣溫高些,西藏青海能種地,所以吐蕃非常強大,甚至還佔領了長安。
現在科學家擔心的是隨著工農業發展以及植被減少,二氧化碳含量變高,溫室效應會造成氣溫一直升高,造成海平面上升,會造成很大的環境災難。
科學家擔心的是長期的事,是以百年為單位的時間週期。寒潮以年為單位的週期,時間尺度不一樣,沒有可比性。
拉尼娜現象就是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東南信風將表面被太陽曬熱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東部海平面增高將近60 釐米,西部海水溫度增高,氣壓下降,潮溼空氣積累形成颱風和熱帶風暴,東部底層海水上翻,致使東太平洋海水變冷。
拉尼娜現象常與厄爾尼諾現象交替出現,但發生頻率要比厄爾尼諾現象低。拉尼娜現象出現時,中國易出現冷冬熱夏,登陸中國的熱帶氣旋個數比常年多。
那麼拉尼娜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厄爾尼諾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的增暖、信風的減弱相聯絡,而拉尼娜卻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度變冷、信風的增強相關聯。因此,實際上拉尼娜是熱帶海洋和大氣共同作用的產物。
海洋表層的運動主要受海表面風的牽制。信風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區,在赤道東太平洋地區暖水被颳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進行補充,赤道東太平洋海溫比西太平洋明顯偏低。當信風加強時,赤道東太平洋深層海水上翻現象更加劇烈,導致海表溫度異常偏低,使得氣流在赤道太平洋東部下沉,而氣流在西部的上升運動更為加劇,有利於信風加強,這進一步加劇赤道東太平洋冷水發展,引發所謂的拉尼娜現象。
信風是指低空中從熱帶地區刮向赤道地區的行風,在北半球被稱為“東北信風”,南半球被稱為“東南信風”,住在南美洲的西班牙人,利用這恆定的偏東風航行到東南亞開展商務活動。因此,信風又名貿易風。
一次拉尼娜現象出現在一次的西南乾旱。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現象通常交替出現,對氣候的影響大致相反,透過海洋與大氣之間的能量交換,改變大氣環流而影響氣候的變化。從近50年的監測資料看,厄爾尼諾出現頻率多於拉尼娜,強度也大於拉尼娜。拉尼娜常發生於厄爾尼諾之後,但也不是每次都這樣。
在拉尼娜現象影響下,赤道東太平洋水溫偏低,東亞經向環流異常,造成入春以來中國北方地區偏北氣流盛行,而東南暖溼氣流相對較弱。於是,北方強寒潮大風頻繁出現,而降雨量卻持續偏少,氣溫也居高不下。
我們處在一個拉尼娜的狀態下,就是赤道東太平洋地區的海溫要比常年偏低0.5°以下,而這個現象對中國的氣候影響是非常明顯的,在拉尼娜現象影響下,造成東亞地區經向環流異常,這樣一個環流形勢非常有利於中國北方冷空氣的南下。它使得我們會有一個冷冬,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冷的冬季就出現了。
拉尼娜只是其中一個原因,另外一個形成大雪的原因如下:
亞洲高壓非常活躍,不斷形成冷氣團南下影響中國,造成大範圍大風降溫天氣,但是由於南方的暖氣團也很活躍,大量來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溼氣流頻頻光顧南方地區,當來自蒙古西伯利亞的強大冷氣團迅速南下至南方地區,並與暖溼氣團相遇後,這一冷、一暖兩個正好結合在一起。受這兩個氣流共同影響,所以一段時間,特別是在長江流域雨雪天氣比較多,而且長時間維持著低溫天氣。如果只有強大的冷氣團,而沒有暖溼氣團提供的大量水汽,南方只會出現大風降溫天氣;如果只有暖溼氣團提供的大量水汽,而沒有冷氣團光臨,則根本沒有什麼災害性天氣。而兩者齊備的時候,災害就降臨了。
回覆列表
溫室氣體會讓冬天更冷,夏天更熱。全球變暖說的就是溫室氣體排放太多了。
另外,地球整體上正處在溫度上升期,就算沒有溫室氣體,地球也會一天天變熱的。
人類對於地球的影響並不大,整體還是地球自己的升溫趨勢,只不過人類活動加快了一丟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