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學船塢
-
2 # 高維腦洞
光速是已知宇宙中我們可測量的最快速度。據此,我們設定的光秒,光分,光年實際上既是時間單位又是長度單位。所以,依照目前和可預測的近未來,人類所造航天器的速度應該不會超過光速這個大自然設定的物理極限。除非能夠製造出人造蟲洞,利用翹曲空間的技術航行。但這個至今為止是一個理論上的猜想,實施難度無人可知。
從現在看,人類唯一能夠跳出光錐束縛的是思維。但以思維為前導,未來發展如何也未可知。
-
3 # 先生242470081
能!但你說的光錐是很狹隘的觀念,是四維時空的觀念。有人認為光錐之外的空間永遠也到不了。關於空間完全不是四維時空能表達得了的,就我們空間的每個地方都有層層疊疊的空間。按照狄拉克的理論認為:真空是電子排列成的,是電子的海洋。而實際上空間比他說的還複雜得多:不只是電子能形成真空,分子、原子、原子核、中子質子、夸克,往下也是無限可分的,都能排列成真空。往上像地球(行星)、太陽(恆星),太陽系、銀河系、小宇宙、大宇宙、更大宇宙……往上也是無窮無盡的,都是粒子,都能排列成真空。就是層層疊疊的真空,也就是不同的空間。不止如此,每種粒子組成的稍微大一點的或小一點的組合粒子也能排列成空間。很多人都看到過飛碟,這不是假的。上海就曾經出現過,中央電視臺也播放過:飛碟就在那懸著,然後,一下子就消失在天邊了。這不是人類的技術,人類現在的技術差遠了。飛碟就是在另外的空間裡走,太快了。光錐之外是指速度超過光速,距離就變成虛數了,速度也是虛數。這個是洛倫茲變換的結果。實際上光速沒有什麼特殊性,光速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不同的區域光速也不同。在另外空間和我們的光速也不一樣,不同空間有不同的光速。我們在分子的空間,我們就是在分子的海洋裡,我們地球附近的光速是這樣。那像狄拉克所說的電子空間裡,它的光速在我們看來比蝸牛還慢,因為它比我們的空間微觀。而由星球的海洋構成的空間中,它的光速比我們的快何止萬倍億倍。光錐是人為劃定的,是可以突破的。
-
4 # 十年一劍XYF
光錐最形象的比喻就是“聖誕帽”。
沒錯,就是聖誕老人戴的那個帽子。
“聖誕帽”上最高的那個“球球”就是事件發生的起點。
當然,聖誕帽越高,套在頭上的那個圈就越大。
光錐就是這個道理。
只是光錐的中心線是時間軸,
也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下面的圓的半徑就越大,圓的面積就越大。
如此看來,人類是可以跳出光錐的束縛。
如何來跳出光錐的束縛呢?
當然從圓錐中可以看出有兩種方法,並且只有這兩種方法:
1、讓時間倒流;
2、讓圓的半徑縮小。
回覆列表
做個形象一點的比喻,拿起一個石塊,向湖泊裡扔去,它會撞擊水面形成波紋,然後波紋以特定的速度向整個湖泊的水面進行傳播。
石塊與水面接觸的那一剎那間,定義為事件的原點,原點包括了石頭與水面接觸的位置與時間。我們知道在真空中,光的傳播速度是光速,比如在某一時刻一顆恆星進行了超新星爆發,它所發出的耀眼光芒在宇宙中傳播是需要時間的。超新星爆發的那一刻位置與時間也可以定義為原點事件。
就像水面中的波紋,它會慢慢的波及到更遠的水面,這也需要時間。
在水面上的情況就像上圖一樣,波紋以不同半徑的圓圈代替。
Z代表的就是石塊與水面接觸時的位置與時間,然後以V向外傳播。A點在圓圈內部,所以它已經被波紋波及到了,可以與事件Z發生物理因果關係;而B點處,波紋還沒有抵達,所以那裡沒有任何影響,也就暫時不能與事件Z發生物理因果關係。
同樣的道理,在宇宙中也是。
這個圖與上面的略有不同,也就是將時間軸垂直放置了。
A點就是原點,代表著宇宙中剛剛發生事件的位置與時間,與剛剛那個石塊類似,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光線傳播的距離就越遠,可以將之前的波紋理解為這裡的光線。
那麼這個圖理解就是這樣的,C點在光錐外面,光線還沒有傳播到那裡,所以它對事件A發生何事一概不知。而B點在光錐內部,所以它知道了事件A發生了啥事,也就產生了物理意義上的因果關係。
舉個例子,我們都說可觀測宇宙直徑為930億光年,不是說宇宙就那麼大,而是說我們只能知道這個直徑內的故事,而直徑之外的故事,光線到不了地球上,所以那裡的一切對於我們來說沒有意義。
“將來光錐”可以理解為未來事件的發展,而“過去光錐”可以理解為宇宙中的事件資訊正以光速向我們逼近,直至被我們觀測到。
光錐之外的人是不可能瞭解到光錐以內發生啥事的,反之同樣也是。
想要跳出光錐的束縛,那麼唯一的辦法就是——超越光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