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霽看戲

    這個問題很尖銳呀,我知道的也不是特別全面,說一下我自己的感受吧,在中國上百個劇種中大劇種有京劇、崑曲、豫劇、評劇、越劇、黃梅戲、秦腔、川劇、粵劇、河北梆子等等,小劇種有眉戶、吉劇、高甲戲、丹劇、滇劇、滬劇、蒲劇、甬劇、柳琴戲、桂劇等等,不論是大劇種還是小劇種都發展得不太好,只不過大劇種在傳承上要好於小劇種,很多小劇種已經消失了,在大劇種中京劇、越劇、豫劇、評劇和黃梅戲又是影響力比較廣的,也有一定的年輕觀眾,這些年輕觀眾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到劇院看戲是因為他們只是某位演員的粉絲,看戲過程中,亂叫好、瞎鼓掌、演員在臺上唱的時候,臺下觀眾跟著哼哼各種追星現象都有,而越劇的年輕觀眾比京劇的年輕觀眾還要張揚一些,豫劇觀眾也很火爆,露天的草臺班子有很多,不過老年觀眾佔比要多點,評劇的男性觀眾要比女性觀眾多點點,黃梅戲最近幾年有很多新編戲是走娛樂至上風格的,看完以後我不知道主題思想表達了個啥,從梅花獎得主來看,除了話劇、京劇的獲得者是最多的,在宣傳力度上、政府補貼上、排演新戲上京劇都要比其他劇種要多,所以綜合一下還是京劇發展得要好些,目前地方戲從影響力上來說越劇和豫劇是不分上下的。

  • 2 # 秉地

    河南的豫劇、曲劇、越調等,群眾基礎深厚,演出市場活躍,民間劇團眾多,媒體互動給力!!!數戲劇事業輝煌還看中原大地!

  • 3 # Damoyizhan

    唯有傳統秦腔。音樂美,真情實感,接地氣,節奏感強跟現代搖滾樂類似,永遠不會過時。推薦王曉玲溫警學程天德等等主演的《鍘美案》,感受一下。

  • 4 # 冬天過了就是春

    應該說是河南豫劇,河南豫劇是大本嗓就可以唱,板式韻腔不太複雜,在河南各地,老百姓不管男女老少都能來一嗓子唱,所以說豫劇的群眾基礎很好,普及率很高,劇團多。再加上河南電視臺又重視,把最好的黃金時段都給了戲曲節目《梨園春》 這一普及就是20多年,豫劇在中原大地上,加上《梨園春》的各項賽事宣傳,真是乾柴遇上烈火了,越燒越旺在中國大地,在外國,到處都唱響了豫劇的腔調。別的劇種真是不能和豫劇比啊。

  • 5 # 鄉下人1個

    我是一個普通觀眾,對於這個問題只能談談自己的觀感。

    我是上海郊區人,常喜歡看中央臺戲曲頻道和上海臺戲曲頻道。從中央臺的情形看來,是國粹京劇發展得好,常有播出,劇目眾多。從上海臺的情形看來,越劇發展得最好,常有不同流派和經典劇的播出,特別是青年一代演員的比賽成長很多,各流派都有了好幾代學生和老師,各年齡段都有各流派的傑出擔綱演員,繼起者隊伍強大,陣營整齊,有許多說是本科生之類,說明傳承也很到位,青年演員的競技比賽閃亮瑩屏,群眾學唱的專場也很多,維妙維肖。而上海的滬劇與之相比,就遜色多多。

    但總的印象,新劇都比較少,只是侷限於傳統老劇目的傳承和創新。因此,從發展的角度來說,戲曲的發展還沒有跟上時代的發展,還沒有因為服務於當今時代的佳作出現,誠可扼腕一嘆!

  • 6 # 荷聲茹夢

    郭德綱先生說過了這麼一句話:“現在的戲曲只有豫劇還能養活自己……”

    我不是專家,只是一個戲曲愛好者,從十一二歲守著收音機開始,我就有意識地專門欣賞電臺裡的戲曲節目。中央廣播電臺(那時候只有兩套節目),河南廣播電臺也是兩套節目,那時候是戲曲的黃金時代,中央廣播電臺的戲曲節目很是豐富多彩,有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呂劇,更吸引我的當然還是電臺裡的河南戲曲劇種——豫劇,曲劇,越調……

    很自然的,河南人民廣播電臺的戲曲節目更是我的情有獨鍾的守候。許多的戲曲劇目都是在省電臺裡欣賞到的,那時候不論是古裝劇,新編歷史劇,現代戲層出不窮,令人賞心悅目……

    劇場裡的演出自然不必多說,就是在電臺裡的戲曲劇目也是精彩紛呈………

    時光荏苒,一切都已然成了記憶。

    如今的戲曲生態令人堪憂,不論是京劇,還是其他的地方戲藝術都是在艱難地生存,掙扎。

    不過,相對來說,我們的豫劇還是比較令人欣慰的。

    眾多的專業劇團,四處開花的民營劇團都在展示著豫劇藝術獨特的藝術魅力!這在全國的戲曲界也是風景這邊獨好……

    豫劇,可以說是中國戲曲界的一株藝術奇葩……

  • 7 # 一葉扁舟5701

    豫劇。豫劇在目前艱難困苦的大環境中,依然倔犟的生存了下來。老郭說的評語絕對是良心話。

    即便是周邊省份,豫劇也遍地開花,如河北,山東,陝西,新彊等地,都有豫劇團在頑強的活著!

  • 8 # 周家三哥

    近些年以來戲劇的發展不盡如人意,有很多戲曲劇種都入不敷出,養活不了自己,像我們的國粹京劇也是日漸式微,很多京劇團體已經解散。但是我們河南的豫劇在全國的地方戲劇中還是一枝獨秀的。因為豫劇的發展歷史悠久,在群眾當中口碑很好,受眾很多。豫劇朗朗上口,不但河南的人民喜愛,周圍的省份也有很多的觀眾。像山西陝西河北省山東省都有大批喜愛的人群。喜愛豫劇的人很多,尤其是河南的農村老百姓喜歡,上了年紀的人大部分都喜歡豫劇,不但喜歡豫劇,河南的越調,曲劇,都有很不錯的喜愛人群。在北韓戰爭年代,河南豫劇大師常香玉曾經捐過一架戰鬥機。為了捐錢她到處演出,不但普及了豫劇,擴大了聽眾,還把收入的所有的錢都用來買了戰鬥機,捐給了前線,為河南人民,為豫劇愛好者爭了光,為國家爭了光。

  • 9 # 白河老翁

    不管什麼劇而在精不在爛,樣板戲十年磨一釗,至今青春不倒,予劇朝陽溝無論是在河南或周邊省份不論男女老少都會啍上幾句(續集不敢苟同),特別是現在的自媒體時代,人們的口味不一樣了,時代也不一樣了,沒有精品實難虜獲人心。如果還把那些粗製濫造,那些老古懂搬出來,不倒才叫怪

  • 10 # 風光無限0818

    豫劇本身很接地氣,老百姓愛看,易學,田間地頭,大人小孩,誰都能哼上兩段。加上很多地方的豫劇戲班常年下鄉演出,逢年過節,公私慶典,也都會請戲班子唱上兩天,加上政府政策性扶持,購買演出服務,這樣,劇團有演出,豫劇有觀眾,就讓豫劇活在了舞臺上,活在了觀眾中。所以豫劇表現出了更頑強的生命力。河南的越調、曲劇等劇種在鄉村舞臺上也經常看到。相比之下,有些劇種只存在於城市的劇場裡,而城市的戲迷越來越老,越來越少,長此以往,這些劇種的生存狀態也就令人擔憂了。

  • 11 # 使用者柔水輕風

    童祥苓的孫子也是一名優秀的京劇演員,一次在CCTV接受採訪時說,他對京劇的未來十分擔憂。關鍵是京劇正在失去觀眾。CCTV主持人說,在北京京劇演出不是場場飽滿嗎?童祥苓的孫子說,表面看,不管在國家大劇院,還是長安大劇院,都是場場爆滿,但只要關注一下那些觀眾,就會發現來看戲的還是那一幫戲迷,沒有新的觀眾加入進來。

    如果一種藝術漸漸失去了觀眾,那這種藝術的生存就困難了,搞不好是會消亡的。

    不管是京劇還是別的什麼劇種,都面臨著失去觀眾的問題。如今的京劇也在改革,但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僅僅從表演風格上解決問題,那是不管用的。京劇的問題,一是劇目陳舊,還是以古典劇目為主,不接地氣。現代劇創作不成熟,在表演上新瓶裝舊酒,也是不接地氣。在唱腔上問題最大,一句唱腔可以唱七八上十個小節,如今的年輕人誰受得了呀?而古裝劇中,那些被老戲迷津津樂道的臺步,髯口,水袖,等等,諸多表演程式,如今的年輕人接受不了。例如京劇名段《徐策跑城》,一個白鬍子老頭在臺上轉圈,搖頭晃腦,吹鬍子瞪眼睛,上氣不接下氣,年輕觀眾看得懂嗎?他們想,他那是在幹啥呀?中國的傳統戲劇,如果不能迎合年輕觀眾的欣賞趣味,那他們就會拋棄傳統戲劇。如果中國的傳統戲劇不脫胎換骨,進一步的失去觀眾,那是沒有出路的。上世紀八十年代,湖北省京劇院推出了一部創新京劇《徐九斤升官記》,此劇以曲折的劇情,精彩的表演,吸引了人們的眼球,不僅老戲迷喜愛,就連在校大學生都非常喜愛。此劇經常到大學去演出,深受大學生的歡迎。為此,此劇還拍成了電影。可惜的是,湖北省京劇院的這種探索改革並沒有引起京劇界的重視。京劇也就失去了一次脫胎換骨的機會。到了今天,我們的戲劇已經走到十分危險的境地了,如果再不大刀闊斧的,進行徹底的改革,就真的沒有生路了。老祖宗一句話可能會給我們的戲劇指點迷津,“亡羊補牢,未為晚也。”

  • 12 # 夕陽正濃之山水之間

    在中國,發展最好的劇毫無疑問是京劇,不但以前,現在,就是將來也還是京劇。

    京劇,是中國四大國粹之一。

    自從當年程長庚徽班進京,京劇初成,就表現出了它強大的生命力和成長性。

    到了晚清、民國,可以說京劇達到了一個鼎盛時期,尤其梅蘭芳,荀慧生,尚小云等等京劇大師的出現,使京劇藝術一路長虹,百年不衰,不但不衰,京劇在中華百花園中不只是一花獨秀,就京劇本身也發展成了流派眾多,異彩紛呈的多樣化國粹。

    不要說民國時期四大名旦,八大流派,就是現在,梅葆玖,於魁智,李勝素,孟廣祿……京劇表演藝術家,在舞臺上大放異彩。創造性傳承先輩藝術家表演技能,使京劇藝術發揚光大。

    再看其它戲劇,我們知道,中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戲劇品種繁多,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地方大小劇種多達上千種。比較著名的劇種有越劇黃梅戲,豫劇,川劇,評劇,崑劇,崑曲,呂劇,滬劇,陝劇,秦腔,廬劇,泗州戲,徽劇……等一百多種。京劇之外,現在排名前三的可能就是越劇,豫劇,黃梅戲了。

    但縱觀這些戲劇品種,都有很大的地方侷限性。比如越劇,小範圍說,它就是在太湖流域吳越之地和杭州地區紮根演繹。長三角以外地區,好多人很喜歡它的曲調,但聽不懂唱詞,沒辦法表詞達意。聽不懂是硬傷。

    黃梅戲跟越劇有些同樣的短板,也是曲調好聽,域外人聽不懂唱詞。

    豫劇雖然咬字吐詞南北都能聽得懂,但豫劇的腔調硬,比如江南許多地方的聽眾就不習慣,也不喜歡。

    其它小的地方性劇種,就更是如此。沒有普及的代表性。

    只有京劇,有韻味,聽得懂,唱腔優美,一招一式都是經典,唱唸做打都堪稱精粹。經過數代人的繼承發揚,現在在中國有了廣泛的市場和觀眾基礎。是華人對戲劇的首選劇種。

  • 13 # 大師侯希平

    全國;京劇發展的最好。其餘劇種在各省市或地區發展最好,比如河南省和它周邊地區豫劇發展最好。河北省平劇發展最好。各劇種在各個地區發展的最好等等。

  • 14 # 洛陽老董1

    現在發展最好的是豫劇。河南省特別重視戲曲的普及與發展。不斷地組織戲曲節目登上各種電視直播平臺或綜藝節目。如河南電視臺舉辦的戲曲專欄——梨園春,就很受省內外觀眾喜愛,為弘揚戲曲文化做出來卓越貢獻。

  • 15 # 聞魯生

    戲劇的發展,取決於戲劇的創作,也就是取決於“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春暖花開。

    必須清晰看到,建國十週年時刻,意識形態制約何其嚴峻,而上音當家人孟波,膽魄何其之博大、睿智何其之精湛,組織創作了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一舉而成20世紀中國最偉大聲樂作品。

    文革期間,只有共性而無個性、只有樣板而無藝術的所謂“樣板戲”,純屬糟踐胡鬧,哄得文盲白丁,至今仍是一片叫好。

    創作,裹挾現實批判的、人性本善的創作,永遠是地方戲劇乃至國劇皮黃戲,唯一出路。

  • 16 # 閒人愚見

    我們國家文化歷史攸久。以國碎京劇為首的各地方戲曲,名目繁多。從山東的呂劇茂腔,河南的豫劇,到陝西的秦腔,從安微的黃梅戲到四川的川劇。以及江逝一帶的崑曲越劇等等。戲曲各地獨居特色,很受民眾喜愛,以前逢年過節,戲院子唱戲,農村扎臺子喝戲。現在這種情況已再不顯現了,因而地方戲也蕭條了,山東許多縣城的京劇團呂劇團也不復存了。陝西的秦腔,也只能在收音機裡聽到,或到有的農村裡聽到。四川的川劇在寬窄巷子等旅遊景點的茶館裡可以聽到摺子戲。要說是地方戲不錯的省份,應屬河南豫劇。河南電視臺有一個梨園春的節目。專門有豫劇節目,較受民眾歡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是開糧店的平時有十噸大米放在店裡怎樣防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