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澤而漁,抽乾池水,捉盡池魚。比喻目光短淺,缺乏深謀遠慮。語出《呂氏春秋·義賞》:“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淮南子·本經訓》:“焚林而田,竭澤而漁。” 高誘 注:“竭澤,漏池也。”《明史·文震孟傳》:“徐議濬財之源,毋徒竭澤而漁。”春秋時期,晉文公率軍在城濮與楚國對峙,他問狐偃如何勝強大的楚軍。狐偃獻計用欺騙的辦法。他又問雍季如何處理,雍季說用欺騙的辦法只能是把池水弄乾捉魚,到第二年就沒魚捉了,打仗還是要靠實力。晉文公用狐偃的計策打敗了楚軍,但在論功行賞時雍季卻在狐偃之上。他說:“我們怎麼能認為一時之利要比百年大計重要呢?”釋“竭” 上文“竭澤而漁”中的“竭”,指“乾涸”,這裡是使動用法,句意為使池水乾涸而捕魚。又,“地震,山崩川竭”,意為因為地震,山崩塌,河流乾涸。它還指“盡”,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又,“力竭而斃”,意為精力用盡而倒下。【解釋】:澤:池、湖。掏幹了水塘捉魚。比喻取之不留餘地,只圖眼前利益,不作長遠打算。也形容反動派對人民的殘酷剝削。【出自】:《呂氏春秋·義賞》:“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啟示】又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得與失永遠是一對矛盾。世上沒有絕對的得和失。所以明智的人得時考慮到了失,失時看到了得,在得失之間就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竭澤而漁,抽乾池水,捉盡池魚。比喻目光短淺,缺乏深謀遠慮。語出《呂氏春秋·義賞》:“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淮南子·本經訓》:“焚林而田,竭澤而漁。” 高誘 注:“竭澤,漏池也。”《明史·文震孟傳》:“徐議濬財之源,毋徒竭澤而漁。”春秋時期,晉文公率軍在城濮與楚國對峙,他問狐偃如何勝強大的楚軍。狐偃獻計用欺騙的辦法。他又問雍季如何處理,雍季說用欺騙的辦法只能是把池水弄乾捉魚,到第二年就沒魚捉了,打仗還是要靠實力。晉文公用狐偃的計策打敗了楚軍,但在論功行賞時雍季卻在狐偃之上。他說:“我們怎麼能認為一時之利要比百年大計重要呢?”釋“竭” 上文“竭澤而漁”中的“竭”,指“乾涸”,這裡是使動用法,句意為使池水乾涸而捕魚。又,“地震,山崩川竭”,意為因為地震,山崩塌,河流乾涸。它還指“盡”,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又,“力竭而斃”,意為精力用盡而倒下。【解釋】:澤:池、湖。掏幹了水塘捉魚。比喻取之不留餘地,只圖眼前利益,不作長遠打算。也形容反動派對人民的殘酷剝削。【出自】:《呂氏春秋·義賞》:“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啟示】又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得與失永遠是一對矛盾。世上沒有絕對的得和失。所以明智的人得時考慮到了失,失時看到了得,在得失之間就能做出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