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自己可能跟你有點像,所以即使題主的問題非常模糊,並且有些久遠了,但我還是決定來回答下這題。不知道你是否也會這樣:
1. 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同學、朋友、老師,不管對方是誰,只要受到質疑(或者自己想象中的質疑和挑戰),覺得對方不認同自己,就非常糾結,一定要把事情解釋清楚,或者想方設法讓對方認同自己、欣賞自己、喜歡自己,否則心裡就總覺得堵得慌。同時感到自己情緒很敏感,一點小事都會傷心難過。
2. 一旦關係有了裂痕,卻“拉不下臉”,不肯去彌補或挽回。甚至認為:大家在這件事情上都有錯,對方不來認錯說明他不在乎我,那我也沒必要委屈自己去低眉順眼地求他。因為覺得很傷自尊,所以就一直板著臉,久而久之形成習慣。一旦與人爭執,總需要別人來哄,而自己卻不會主動去改變讓自己不適的情境。我自己就是這樣一個人,所以很難保證客觀地告訴你這樣到底是不是自己的錯。但是非常幸運的是:我有個室友比我還愛計較,並且她在很多方面都有些自卑,所以自尊心特別強,也愛鑽牛角尖。一旦寢室內有什麼爭執,通常主角之一就是她,而不愉快發生後她也總是板著一張臉,從不會主動找話說(當然現在已經不是這樣了,原因很複雜不深入),所以作為經常性的當事人(我也愛計較嘛,哈哈)和主動和好的人,我認為她非常之小心眼(即使後來我們沒有什麼爭執,我也不討厭她,但留下的印象便是如此),同時我開始避免和他多交流,因為一旦他又鑽牛角尖,受苦的還是我。當沒有參照物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愛計較沒什麼錯,事後板著臉也情有可原。但是有了她當參照物,被她那種愛計較,一點點小事情都要刨根問底,爭執以後還從不主動和好,要別人去哄的矜持女王作風折磨以後,我深刻地認識到自己以前是多麼討人嫌!並且積極地做出了改變。人與人之間總是有個互動模式,以往的交往使我習慣了自己總是對的,習慣了被別人哄,所以自尊心膨脹,太過矜持,所以才會拉不下臉。但是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現在已經不流行矜持憂鬱的病態個性型別了(太折磨人!),隨著我們長大成熟,都會發現自己更喜歡Sunny開朗,溫暖寬容,當然還要玩得起的朋友。而究其根本,我覺得內心產生這種衝突和矛盾,主要是因為太過自我中心,理所當然地認為別人有必要理解自己、認同自己,不容許誤解;出了問題也應該是別人主動來理解和寬容我們。但將心比心,我們自己都不願意,為什麼強求別人這樣做?再多說一點,生活中的一點點小問題為什麼會導致兩個人之間的誤解和矛盾?我的經驗告訴我,這是因為“自視過高,看低對方。”也許並不都是這樣吧,但我身邊發生了太多這樣的例子——兩個人明明在表達同一個或類似的意思,卻總認為對方的觀點有問題。這其中也許有言語表達的問題,但更深層的,難道不是因為我們並沒有帶著一顆想要理解對方的心去交談嗎?難道不是因為我們自認為自己是特別的或更優秀的,因此而低估了對方,從而導致了對方的不被認同和牴觸情緒。情緒介入以後,兩人的交流便進入了互相的情緒攻擊而非理性思辨。經驗告訴我,隔閡通常都是這麼產生的。而可悲的是,情緒敏感的人特別容易做這樣一件事:當別人純粹地問一個問題時(這問題可能引起了情緒敏感者的負面情緒),他們選擇用情緒回答,而非用大腦回答。常見的情況是:因為他們以為自己遭到了誤解而不斷解釋甚至攻擊,結果文不對題,讓對方感到很無語。
我覺得自己可能跟你有點像,所以即使題主的問題非常模糊,並且有些久遠了,但我還是決定來回答下這題。不知道你是否也會這樣:
1. 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同學、朋友、老師,不管對方是誰,只要受到質疑(或者自己想象中的質疑和挑戰),覺得對方不認同自己,就非常糾結,一定要把事情解釋清楚,或者想方設法讓對方認同自己、欣賞自己、喜歡自己,否則心裡就總覺得堵得慌。同時感到自己情緒很敏感,一點小事都會傷心難過。
2. 一旦關係有了裂痕,卻“拉不下臉”,不肯去彌補或挽回。甚至認為:大家在這件事情上都有錯,對方不來認錯說明他不在乎我,那我也沒必要委屈自己去低眉順眼地求他。因為覺得很傷自尊,所以就一直板著臉,久而久之形成習慣。一旦與人爭執,總需要別人來哄,而自己卻不會主動去改變讓自己不適的情境。我自己就是這樣一個人,所以很難保證客觀地告訴你這樣到底是不是自己的錯。但是非常幸運的是:我有個室友比我還愛計較,並且她在很多方面都有些自卑,所以自尊心特別強,也愛鑽牛角尖。一旦寢室內有什麼爭執,通常主角之一就是她,而不愉快發生後她也總是板著一張臉,從不會主動找話說(當然現在已經不是這樣了,原因很複雜不深入),所以作為經常性的當事人(我也愛計較嘛,哈哈)和主動和好的人,我認為她非常之小心眼(即使後來我們沒有什麼爭執,我也不討厭她,但留下的印象便是如此),同時我開始避免和他多交流,因為一旦他又鑽牛角尖,受苦的還是我。當沒有參照物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愛計較沒什麼錯,事後板著臉也情有可原。但是有了她當參照物,被她那種愛計較,一點點小事情都要刨根問底,爭執以後還從不主動和好,要別人去哄的矜持女王作風折磨以後,我深刻地認識到自己以前是多麼討人嫌!並且積極地做出了改變。人與人之間總是有個互動模式,以往的交往使我習慣了自己總是對的,習慣了被別人哄,所以自尊心膨脹,太過矜持,所以才會拉不下臉。但是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現在已經不流行矜持憂鬱的病態個性型別了(太折磨人!),隨著我們長大成熟,都會發現自己更喜歡Sunny開朗,溫暖寬容,當然還要玩得起的朋友。而究其根本,我覺得內心產生這種衝突和矛盾,主要是因為太過自我中心,理所當然地認為別人有必要理解自己、認同自己,不容許誤解;出了問題也應該是別人主動來理解和寬容我們。但將心比心,我們自己都不願意,為什麼強求別人這樣做?再多說一點,生活中的一點點小問題為什麼會導致兩個人之間的誤解和矛盾?我的經驗告訴我,這是因為“自視過高,看低對方。”也許並不都是這樣吧,但我身邊發生了太多這樣的例子——兩個人明明在表達同一個或類似的意思,卻總認為對方的觀點有問題。這其中也許有言語表達的問題,但更深層的,難道不是因為我們並沒有帶著一顆想要理解對方的心去交談嗎?難道不是因為我們自認為自己是特別的或更優秀的,因此而低估了對方,從而導致了對方的不被認同和牴觸情緒。情緒介入以後,兩人的交流便進入了互相的情緒攻擊而非理性思辨。經驗告訴我,隔閡通常都是這麼產生的。而可悲的是,情緒敏感的人特別容易做這樣一件事:當別人純粹地問一個問題時(這問題可能引起了情緒敏感者的負面情緒),他們選擇用情緒回答,而非用大腦回答。常見的情況是:因為他們以為自己遭到了誤解而不斷解釋甚至攻擊,結果文不對題,讓對方感到很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