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應讀chǔ。表示跟別人一起生活;交往的意思。出自宋代王應麟《三字經》,原文選段: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譯文: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折斷了織布的機杼來教育孟子。五代時,燕山人竇禹鈞教育兒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同時科舉成名。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那麼到老的時候都很難有所作為的。擴充套件資料創作背景:關於《三字經》的成書年代和作者歷代說法不一,大多數後代學者傾向的觀點意見是王應麟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讀書,於是編寫了融會經史子集的三字歌訣。王應麟是南宋人,《三字經》原著中的歷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為止。隨著歷史的發展,為了體現時代變遷,各朝代都有人對《三字經》不斷地加以補充,清道光年間賀興思增補的關於元、明、清三代的歷史,共計二十四句話。 作者簡介:王應麟 (1223-1296) 南宋著名學者、教育家、政治家。字伯厚,號深寧居士,又號厚齋。慶元府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人。其博學多才,學宗朱熹,涉獵經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長於考證。南宋滅亡以後,他隱居鄉里,閉門謝客,著書立說。傳世書法有《著書帖》等。著有《三字經》、《困學紀聞》、《小學紺珠》、《玉海》、《通鑑答問》、《深寧集》、《詩地理考》等。蒙學著作《三字經》風行700多年,流傳海外眾多國家,是一部優秀的兒童道德教育教材。
處:應讀chǔ。表示跟別人一起生活;交往的意思。出自宋代王應麟《三字經》,原文選段: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譯文: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折斷了織布的機杼來教育孟子。五代時,燕山人竇禹鈞教育兒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同時科舉成名。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那麼到老的時候都很難有所作為的。擴充套件資料創作背景:關於《三字經》的成書年代和作者歷代說法不一,大多數後代學者傾向的觀點意見是王應麟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讀書,於是編寫了融會經史子集的三字歌訣。王應麟是南宋人,《三字經》原著中的歷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為止。隨著歷史的發展,為了體現時代變遷,各朝代都有人對《三字經》不斷地加以補充,清道光年間賀興思增補的關於元、明、清三代的歷史,共計二十四句話。 作者簡介:王應麟 (1223-1296) 南宋著名學者、教育家、政治家。字伯厚,號深寧居士,又號厚齋。慶元府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人。其博學多才,學宗朱熹,涉獵經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長於考證。南宋滅亡以後,他隱居鄉里,閉門謝客,著書立說。傳世書法有《著書帖》等。著有《三字經》、《困學紀聞》、《小學紺珠》、《玉海》、《通鑑答問》、《深寧集》、《詩地理考》等。蒙學著作《三字經》風行700多年,流傳海外眾多國家,是一部優秀的兒童道德教育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