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落葉無痕215

    首先,高中學的主要是基礎的歷史知識。現在的歷史課本都是按照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來編排課本的。例如高一必修1主要是從政治角度出發,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主要講的是中央集權的產生至加強。第二單元為古代羅馬的政治制度,主要講的是羅馬的民主政治以及羅馬法。必修2主要從經濟的層面出發,例如中國古代的小農經濟,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中國近代經濟社會的變更等。必修3主要是從科技文化的層面出發。其實必修3學完後就面臨分文理科,或者是很多省份採用自己挑選的方式來選擇理化生或政史地的科目。

    就拿這三本內容來說,是基礎的知識,知道中國歷史的中央集權制度,以及重要的政治變革,經濟的表現以及經濟的轉換,代表性的文化思想以及科技的表現等。世界史部分亦是如此。這只是第一步,在此基礎上了解背後的原因,背景,經過及意義,並能夠進行評個人簡單的評價。並且能夠根據一定的材料(簡單的史料及一些人的著作,如全球通史中的部分引用),分析該知識的相關內容。在分析的基礎上能夠進行評述,引用所學知識闡明自己的觀點。個人覺得,主要是這些內容。

    高中的歷史課本的編排主要是針對高考來進行的,這樣的編排也會讓學生們形成一種固定的答題模式。可能很多同學的高中老師都曾經說過,看到一道題,首先就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層面去分析,如百家爭鳴的政治上是因為正處於社會變個時代周王室衰微,各諸侯國因為發展和強大自身而極力招攬人才。經濟上,井田制崩潰,封建制經濟快速發現。文化上,孔子創辦私學,士大夫崛起,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壟斷。這樣的方式利於答題,可能不利於同學們的歷史思維。(個人覺得,可能因為我是學歷史的,與此看法不太一致)

    剩下的幾本選修都是專題類的,如重大歷史的改革,重要人物評說等,都是瞭解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能夠解讀一定的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出個人的看法。

    但是高考的時候,大家可能會覺得考試題目與平時所學不太一致。基本每道題目都是材料,然後你根據所學知識去選擇選項,發現錯了好多,怎麼跟課本上的不一樣。這主要是考學生們分析材料的能力,然而平時上課中,可能有些學校的老師對此還缺乏一定的重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塑膠10字繡鞋墊怎樣包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