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薩沙

    鋼盔是一次大戰時候發明的,主要用於防備炮彈的破片。

    根據戰時統計,死於火炮的士兵約佔百分之五十以上。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死於頭部和胸腹部被彈片擊中。當年沒有防彈衣,胸腹部沒有辦法防禦,頭部則可以使用鋼盔。一戰中裝備的鋼盔,成功的降低了百分之五的死亡率。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鋼盔已經成為各國制式裝備。就連貧窮落後的中國,也在抗戰爆發前忍痛動用外匯,從德國購買了32萬頂嶄新的德式鋼盔。

    而各派系軍閥也同樣重視鋼盔,諸如雲南軍閥龍雲的滇軍大量裝備法式鋼盔,宋哲元的西北軍大量裝備英式鋼盔,廣西軍閥李宗仁的桂軍裝備部分日式鋼盔。

    這些鋼盔是相當重要的。著名的孫立人將軍在淞滬會戰中,被一發重迫擊炮彈殺傷全身十幾處。萬幸的是,他帶著嶄新的鋼盔,頭部沒有受傷,最終搶救過來,保住了命。

    鋼盔除了可以防止破片傷以外,也可以對抗遠距離射來的流彈。

    很多老兵回憶,被流彈射中雖頭頸受嚴重震傷,但畢竟性命無憂。

    抗戰後期,隨著美國援助軍事物資的進入,國軍又裝備了大量的美式鋼盔。

    實戰證明,無論哪個國家鋼盔,都可以有效減低國軍官兵的傷亡率。所以,只要是國軍比較正規的部隊,都儘量裝備鋼盔。

    在攻打滇西松山的作戰時,美國聯絡組發現就要衝鋒的中國遠征軍官兵,居然帶著軍帽,沒有鋼盔。這些軍銜很高的美國佬,立即脫下自己頭上的十幾頂鋼盔,交給了中國小夥子們。

    國軍有重視鋼盔的傳統,大家都看過的電影《大決戰》裡面,所有國軍主力行軍都可以看到整齊的鋼盔。

    不知道什麼原因,解放軍卻有不重視鋼盔的傳統。

    北韓戰爭中,開始是倉促進入北韓,連大衣都沒配齊,沒有裝備鋼盔可以理解。但之後幾次戰役,尤其是逐步陷入陣地戰時,志願軍戰士仍然帶著棉帽布帽子作戰,這就說不過去了。

    誰都知道,美軍的炮火極其猛烈,上甘嶺的山頭都削低了幾米。這恰恰是志願軍急需要鋼盔的時候,為什麼不裝備呢?

    有人說,這是因為中國鋼產量低,工業水平低,生產不出來。這不是理由。

    即便日本投降的時候,在中國就留下了至少70萬頂以上日式鋼盔(投降的日軍就有120萬),加上國軍敗退臺灣之前幾乎丟光了鋼盔,還有蘇聯援助的少批數量,保守估計志願軍可以使用的鋼盔至少有150萬以上。

    壓根不是沒有鋼盔,說到底,之所以不用還是不重視。

    在文革時期,這種輕視鋼盔的風氣更是愈演愈烈。極左年代,突出政治,強調一不怕死二不怕苦。鋼盔是所謂怕死鬼帶的東西,誰敢提誰就是落後派、保守派,被批鬥都是順理成章的事。

    軍方有識之士也提到過鋼盔重要性,卻被一句:當年紅軍爬雪山過草地也沒有鋼盔,還不都勝利了!堵得沒有話說。

    在1979年之前,解放軍壓根就沒有研發過制式鋼盔。僅僅在1959年前,為了應付所謂的國慶十年大閱兵,仿造日式鋼盔造了一小批用於檢閱。

    這僅僅是是檢閱而且,並不是有些軍人作家所說的重視鋼盔。

    到了1979年中越戰爭爆發,解放軍僅僅研發了所謂的79式鋼盔。該鋼盔還在試驗期間,只有極少數量投入部隊使用,目的是看看是否符合需要。

    戰爭打響以後,輕視鋼盔的解放軍為此吃了大虧。當時除了炮兵以外,我軍步兵沒有鋼盔,僅僅帶著布帽。炮兵之所以有鋼盔,只是因為他們被炮擊的可能性很大,才額外配備。

    即便這樣,炮兵的鋼盔也不是人手一頂。老兵回憶,當時每個排幾頂,主要給炮手的,其他人還是沒有。

    -------------------實戰傷亡太慘重,這才想到鋼盔的重要性。立即從倉庫裡面找來50年前的日軍90式鋼盔,發到解放軍戰士手上。事實證明,我們並不是沒有鋼盔,是不重視。

  • 2 # 科羅廖夫

    全世界的防彈頭盔和鋼盔都不能擋住步槍子彈的射擊,只能防禦彈片或威力比較小的手槍子彈。不過,鋼盔不能擋子彈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因為不談是哪個年代製造的鋼盔、哪種材料的鋼盔以及哪種子彈,就武斷的說“鋼盔根本不能擋子彈”自然是非常不合理的。最初的鋼盔的確是不能阻擋子彈的,只是對一些彈片或者流彈擁有一定的防禦能力,在某些場合下起到保護頭部免受撞擊等傷害的作用。

    而現在隨著各種技術的發展進步,出現了凱夫拉縴維頭盔、鈦合金頭盔等多種頭盔,防禦能力有明顯提升,具備了不同程度的防彈能力。以美軍在1978年開始裝備的PASGT凱夫拉頭盔為例,它的防彈能力為IIIA級,可以在一定距離上抵禦9mm的手槍彈,甚至對AK步槍彈也具備防禦能力。AK-47步槍的7.62毫米子彈初速達到710米/秒,最大動能超過2000焦,足以擊穿很多主流單兵防護裝備,PASGT凱夫拉頭盔如果是正面被AK-47的子彈擊中時也會被擊穿,不過如果是側面被擊中時,則有可能會彈開子彈,擁有較高的防禦成功率。現在隨著技術的繼續進步發展,頭盔的防護能力還在提升,自然是值得單兵戴上的。

    值得說明的是,當防護能力較好的頭盔被擊中時,並不會扭斷脖子,否則軍隊根本不會花費大價格來為士兵配備先進頭盔。頭盔是由多層凱夫拉縴維等材料製造而成的,當子彈擊中時主要是通過各層凱夫拉縴維的形變來吸收衝擊力。頭盔內部還擁有懸掛緩衝設計,可進一步減緩衝擊力,最終傳給人體的衝擊力仍然比較巨大,但已經遠遠達不到會扯斷脖子的程度。

    可能很多人會以特種部隊在作戰時很少攜帶頭盔來佐證頭盔不能防彈。其實,這主要和特種部隊執行的特殊作戰任務有關,例如特種部隊在執行諸如滲透、偵察此類隱蔽任務時,往往不會戴頭盔。因為此類任務強調的是隱蔽性和機動性,對防護裝備要求不高。頭盔戴在頭上會影響舒適度和機動性,在這種作戰環境下,特種部隊更喜歡使用非常輕便的奔尼帽。而在執行攻堅戰、室內突擊作戰時,特種部隊成員還是會老老實實戴起頭盔。

    現在的頭盔除了要求具備很強的防護能力,對拓展使用能力的要求也不斷提升,新的頭盔需要具備作為各種通訊裝置、夜視器材、觀瞄裝置載體的能力,FAST頭盔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未來頭盔還將融合更多先進的技術,它的發展是值得期待的。

  • 3 # 有書共讀

    鋼盔並不是根本不能擋子彈,而是防不了直射子彈和近距離發射的子彈。如果子彈近距離正對鋼盔射擊,鋼盔是很容易就被射穿的。但是士兵被子彈近距離直射到的概率很低,戴鋼盔是為了:

    一發炮彈炸下來,也就幾米的坑,而爆炸後會形成無數的碎片和雜物,這些破片往往能飛到100米外,攻擊面遠比子彈要密集的多。所以士兵真正被炮彈炸中的並不多,被爆炸引起的彈片和碎石擊中造成大面積傷亡的更多。

    這些彈片和碎石,衝擊力小於子彈,很難擊穿鋼盔。所以鋼盔的作用之一就是抵擋炮彈、手榴彈、地雷和炸彈這些的破片,或者因為爆炸而飛射的碎石、泥塊。

    2、鋼盔可以擋流彈

    遠距離的子彈,動力勢能會在空氣阻力、重力、摩擦力等因素的作用下會逐漸削弱,對於鋼盔威脅性大大削弱。這樣即使士兵是被直射到,也會因為戴了鋼盔而對頭部有所保護。

    現在戰場上,拿槍掃射遠比點射多,這樣就有大量的跳彈、流彈,而鋼盔是圓形的,擦邊的子彈會被鋼盔彈開,不再傷害頭部。所以鋼盔對一些遠距離的跳彈、流彈也能起到防護作用,從而保護士兵生命!

    3、鋼盔可以擋恐懼,起到心理上的安慰作用

    人的本能往往是一有危險就用雙手捂著腦袋,戰場上炮彈呼嘯、子彈飛射,這種情況下如果光著腦袋,是不是根本沒有安全感,甚至扔下武器雙手捂著頭呢?

    而戴上頂鋼盔心理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頭部有了安全感,衝鋒起來也膽壯不是?想想以前冷兵器時代,沒鋼盔的時候,當兵的都要戴盔甲或帽子,是一樣的道理。所以帶著鋼盔可以擋恐懼,能起到一些心理上的安慰作用。

    4、鋼盔可以當掛具

    現在的軍用頭盔已不再只是起簡單的防彈作用,而是成為一個微型作戰平臺,可以掛載夜視儀、紅外線、熱成像儀、偽裝網、氧氣罩等戰術配件和定位通訊裝置,並和指揮與控制系統相連,以適應數字化、資訊化戰場需要。

    其實現代軍盔已不能稱“鋼盔”,它不再是沉重的鋼製頭盔。現在的軍用頭盔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頭盔,屬防彈纖維材質,遠比鋼盔更輕便,更結實。

    鋼盔的作用還可以用來盛水、當鍋使用。以前的鋼製頭盔,在前線跟大部隊失散了,沒有補給的情況下,可以用鋼盔來當煮水、煮食物的一種工具。在短兵相接肉搏的時候,有時候鋼盔還可以當鈍器擊打敵人。

    在戰場上,如果人的軀幹和四肢被子彈或者彈片擊中,會造成骨折或者肉體創口等傷害,只要搶救及時,基本上還可以保住性命。但是如果是頭部被子彈或者彈片擊中的話,那基本上就會沒命了。

    鋼盔正好能有力的防護人體最脆弱的頭部,所以在戰場上,鋼盔是士兵的保命工具,一定要戴。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 4 # 坐看東南了

    的確,如果步槍從近距離打來,鋼盔會被打穿。

    但是為什麼要帶鋼盔呢?因為,戴鋼盔比不帶鋼盔還是要好。

    比如,遠距離打來的步槍子彈,正好打到鋼盔,這下他就打不穿了,就能防止受傷甚至能保一條命。還有就是子彈不是正面打來的,而是擦過頭部的,這樣有鋼盔保護也會好很多,能避免受傷。

    還有,就是手榴彈爆炸、炸彈爆炸,一些碎片和飛沙走石往往也會傷人,如果帶上鋼盔,能減少別彈片對頭部的傷害。這是鋼盔的最重要功能。

    抗戰初期,八路軍和國民黨許多雜牌軍一樣,沒有鋼盔,傷亡明顯比例要比帶了鋼盔的軍隊要大。

    關鍵還有兩個原因:一是鋼盔造價不貴,一個鋼盔當年也就百來塊錢;二是戴起來方便,不太重,也不妨礙什麼事情。戴總比不戴要好,背心當胸罩吧,有總比沒有好。

  • 5 # 二戰吐槽君

    而在執行特種任務、城市作戰和反恐作戰時,我方所面對的並不全都是突擊步槍和機槍,很多武裝分子更多的會裝備普通手槍,在抵擋口徑為9*19,11.45*23到7.62*25的手槍的射擊時問題不是很大。目前軍隊所裝備的軍盔,比如具有ACH的懸掛緩衝的頭盔都已經達到了200G的衝擊,能夠放心大膽的抵禦手槍子彈的衝擊(當然你要是說直接抵著頭盔射擊就當我沒說)。並且在特種作戰時,軍盔還能夠成為搭載夜視儀等裝置的“平臺”,在需要使用時也是非常便捷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6排量跑高速夠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