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微大都護

    不用擔心夏朝了,我們已經把夏朝之前的虞朝/良渚文化都考證出來了,還在今年列為了世界文化歷史遺產,國際都承認了,夏朝只是需要時間去考證,還有可能沒找對地方,現在有些學者也提出了這方面的疑問,發現夏朝還需要時間!

  • 2 # 心向青山

    華人寫的中國通史有很多種,但關於夏朝的敘述也基本上一致。

    首先,從史料記載(《史記》《竹書紀年等》)來看,夏朝是肯定存在的。

    其次,現在還沒有找到夏朝的遺址

    其三,二里頭文化也許就是夏文明的曙光

    最後,從民族感情來說相信夏朝一定存在,但仍需要考古學家的努力。

    所以,在我看來,夏朝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畢竟有那麼多的史料、文獻來支援。

    問題的關鍵應當在於,夏朝時期的中國是否已經進入文明時代。

    中國古代以禹傳子作為夏王朝的開端,其原因就是此前是“天下為公”,是原始公有制;之後是“天下為家”,是私有制。私有制的誕生和社會階層的分化,本身就是文明產生的標誌之一。

    可是,夏朝在哪?從考古角度來說,只有發現夏朝遺址才能確認其是否進入了文明時代。

    找到夏朝很重要嗎?

    很重要,因為那是華夏文明之源。

    同時也沒那麼重要,今天的華夏文明文字源於商,“禮制”和儒家源自周,甚至“華夏”一詞也在周朝正式形成。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發現夏朝與否,甚至更早的文明遺蹟,其實也改變不了這一史實。

  • 3 # 醉哪吒

    姒夏,既可以當做「一個朝代」看待,也可以當做「部落盟主」看待。我更傾向於後者,把姒夏當做一個時間段的中原盟主看待。

    因為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只發生過4次革命性的變化:

    ①4500年前,軒轅部族O3β血統,異軍突起,終結了炎帝神農綿延500年的盟主帝位。隨後,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夏禹、殷商,其實都只是中原盟主而已,對華北其它部族,並沒有權力干涉,除非造反。

    ②3000年前,姬周發明「封建諸侯」新制度,算是一次政治變革。姬周乃是神農西戎後裔O3α血統,隨著姬姓諸侯瓜分中原,導致姬姓成為中國萬姓之祖。不過,姬周只是攀附軒轅而已,軒轅其實姓公孫,而不是姬,血統也不同。

    ④1500年前,大興安嶺的鮮卑族C3s血統,發明馬鐙,入主中原、建立北朝,積極漢化。隋唐撿了鮮卑族的人頭,發明科舉制度,稍微緩解了貧富文化。

    有人說,大禹建立夏朝,屬於政治變革,因為「家天下」。其實,家天下在堯舜禹之前,一直都是流行的,夏禹只是湊巧恢復,不算政治變革。

    那麼為什麼?堯舜禹會禪讓呢?就像天真的儒家所說的那樣,是因為道德高尚嗎?當然不是,是因為「黃河氾濫、治水辛苦」,所以,唐堯才寧願禪位給孝悌的虞舜,也不願意傳位給長子丹朱。

    姒禹治水成功之後,就算虞舜的兒子商均想繼承父親帝位,群眾也不讓啊。因為治水功勞實在太大。由於慣性,姒禹還想把帝位禪讓給功臣伯益呢,但是由於洪災已經消退,群眾覺得,還是家天下、父傳子比較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君子動口不動手?為何說美國短期內對伊朗動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