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1D從外觀上看有幾個關鍵變化,對比殲-11的其它型號,它的機頭雷達罩形狀變化很大,有一個向上傾斜的角度,這恐怕是因為裝備了相控陣雷達的緣故。結合殲-10C,殲-20的雷達罩形狀,結合各種報道內容,殲-11D應該是裝備了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這種雷達無需機械動作結構,多功能、抗干擾能力強,解析度高,是目前最先進的火控雷達,殲-11D裝備這種雷達後會使空中探測、跟蹤距離都大大增加,空戰能力提高一個檔次。這也是美國、俄羅斯,歐洲對現役戰機戰鬥機提升改進的一個普遍做法。
再從機背加工線縫來看,殲-11D似乎和SU-35一樣,取消了背部減速板。眾所周知,SU-27在機背有一塊巨大的可升降減速板,在降落時開啟迅速降低速度減小滑跑距離,在空戰中理論上也可以用來急劇調整飛行速度和姿態,佔據更有利攻擊位置。但這樣的作用都是可以替代或是值得商榷的。縮短降落滑跑距離,可以由減速傘代勞。在空戰中速度急劇降低能量大減,會成為活靶子。所以新一代戰鬥機或是新改型都取消了減速板,如F-22沒有減速板,F/A-18E/F和SU-35就取消了減速板。殲-11D如果確實是取消了減速板,也是向SU-35看齊,利用各種舵面混合動作也可以起到減速所用,這也是飛控軟體效能提升的一個表現。
再一個值得注意的就是向量推力的應用,殲-10B TVC的公開亮相說明中國對向量推力技術已經有了深入探索。按照中國軍工慣例,一般是有了更新更好的技術,才會展示上一代技術,所以向量推力技術可能已被應用到實機中去了。殲-11D要是裝備了向量噴口,整體來說就是按照SU-35的方向改進的殲-11,戰鬥力提升還是很明顯的。
但為什麼還未見到殲-11D批次裝備的訊息呢?恐怕還是技術整合遇到困難,還有就是資金和時間的影響了。多種先進技術不能簡單堆砌,必須加以整合才能發揮出最大戰鬥力,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另外殲-11D確實按照這個思路改進了,恐怕造價不比殲-16便宜。而且交付時間也沒法和基本是立等可取的SU-35相比。所以,殲-11D這個戰鬥機提升非常明顯的改進型號,其命運就顯得比較微妙了。
殲-11D從外觀上看有幾個關鍵變化,對比殲-11的其它型號,它的機頭雷達罩形狀變化很大,有一個向上傾斜的角度,這恐怕是因為裝備了相控陣雷達的緣故。結合殲-10C,殲-20的雷達罩形狀,結合各種報道內容,殲-11D應該是裝備了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這種雷達無需機械動作結構,多功能、抗干擾能力強,解析度高,是目前最先進的火控雷達,殲-11D裝備這種雷達後會使空中探測、跟蹤距離都大大增加,空戰能力提高一個檔次。這也是美國、俄羅斯,歐洲對現役戰機戰鬥機提升改進的一個普遍做法。
再從機背加工線縫來看,殲-11D似乎和SU-35一樣,取消了背部減速板。眾所周知,SU-27在機背有一塊巨大的可升降減速板,在降落時開啟迅速降低速度減小滑跑距離,在空戰中理論上也可以用來急劇調整飛行速度和姿態,佔據更有利攻擊位置。但這樣的作用都是可以替代或是值得商榷的。縮短降落滑跑距離,可以由減速傘代勞。在空戰中速度急劇降低能量大減,會成為活靶子。所以新一代戰鬥機或是新改型都取消了減速板,如F-22沒有減速板,F/A-18E/F和SU-35就取消了減速板。殲-11D如果確實是取消了減速板,也是向SU-35看齊,利用各種舵面混合動作也可以起到減速所用,這也是飛控軟體效能提升的一個表現。
再一個值得注意的就是向量推力的應用,殲-10B TVC的公開亮相說明中國對向量推力技術已經有了深入探索。按照中國軍工慣例,一般是有了更新更好的技術,才會展示上一代技術,所以向量推力技術可能已被應用到實機中去了。殲-11D要是裝備了向量噴口,整體來說就是按照SU-35的方向改進的殲-11,戰鬥力提升還是很明顯的。
但為什麼還未見到殲-11D批次裝備的訊息呢?恐怕還是技術整合遇到困難,還有就是資金和時間的影響了。多種先進技術不能簡單堆砌,必須加以整合才能發揮出最大戰鬥力,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另外殲-11D確實按照這個思路改進了,恐怕造價不比殲-16便宜。而且交付時間也沒法和基本是立等可取的SU-35相比。所以,殲-11D這個戰鬥機提升非常明顯的改進型號,其命運就顯得比較微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