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攝影師董明
-
2 # 王戈影像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弱光環境?有哪些常見的弱光環境?
你說的弱光環境,我的理解,應該是光線較暗、不好對焦,或者說,用自動對焦方式難以找到焦點、鏡頭來回拉風的環境,甚至是自動模式根本就無法對焦的環境。
這樣的弱光環境很多,比較典型的又是人們經常拍攝的弱光環境,大概有這麼幾種:
一是拍夜景,二是拍星空和星軌,三是用高倍減光鏡慢門拍攝時。
這三種弱光環境,採用的對焦方法大體相同又略有不同:
一.拍夜景時的對焦:
1.單點自動對焦:
夜景有時並不那麼暗,部分光線並不那麼弱,這時可以應用單點自動對焦,把對焦點對準亮處被攝主體,當聽到“嘟”的一聲響,表示對焦完成,即可進行拍攝;
2..手動對焦:
將鏡頭設在M檔手動對焦上,轉動鏡頭環,直到對焦清晰;
3..實時放大取景手動對焦:
二.星空星軌對焦:
1.手動對焦:
將鏡頭設在M檔手動對焦上,把對焦環轉到無窮遠處,再稍回退一點點即可;
2.實時放大取景手動對焦:
三.用不可調的高倍減光鏡(比如ND1000)減光後的對焦:
高倍減光鏡(如ND1000)是減光10檔的,在慢門拍攝時常用。但減光10檔以後鏡頭前幾乎全黑了,又不能進行檔位調節,自動對焦基本失去作用,手動對焦又看不清被攝體。如果每移動一個拍攝位置就把減光鏡御下來對好焦後再安上去,有點太麻煩,同時也擔誤拍攝時間。怎麼對焦更方便呢?可採用以下辦法:
1.安上減光鏡前先對焦
安上減光鏡前是正常光線,將被攝體用自動(或手動)對焦方式對好焦,將鏡頭上的對焦模式設到M檔手動對焦上固定焦點,然後旋上減光鏡拍攝。
2.移動拍攝位置後調大光圈、調高感光度(iso)後對焦
安上減光鏡後移動了拍攝位置需要重新對焦。這時的對焦不用御下減光鏡,而是用加大光圈、提高感光度(iso)的辦法對焦(本人秘籍)。即先把光圈調到最大,再把iso值往高調,調到從取景器裡能清晰的看到被攝體(減光10檔,再回調約10檔)為止,這時鏡頭前的被攝體亮了,用自動檔或M檔手動模式可以輕鬆完成對焦。對焦完成後,記得把對焦模式固定在M檔手動模式上,再把iso和光圈恢復到拍攝所需要的iso值和光圈值後再進行拍攝(這種方法也可用於其它弱光環境)。
此外,在弱光環境下,還可以應用超焦距來計算景深對焦,這裡不再敘述。
總之,遇到弱光環境,根據不同情況來靈活使用對焦辦法,應該可以順利完成對焦。
-
3 # Bearie
使用手電照亮需要對焦的區域
這個小技巧其實非常好用,例如我在今年5月拍攝熒光海的時候就使用到了,當時幾乎屬於一個無光環境,我使用了一支強光水電來照亮遠方的岩石,讓相機對岩石進行對焦。
而我之前在17年拍攝螢火蟲的時候就不太適合手電照亮,那樣會影響到螢火蟲的,所以我們可以選擇讓一個人站到與被拍攝物距離差不多的地方,然後掏出手機開啟螢幕,讓相機對手機螢幕對焦,這樣就可以對焦成功了。
鎖定對焦切換MF一般來說,我們在弱光下很難只拍攝一張,連續拍攝的情況下如果我們開啟自動對焦,第二張就又會無法對焦了,所以我們要記得把對焦模式切換到手動MF,來保證鎖定對焦能夠順利完成後面的拍攝~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回答,希望對您有幫助~
-
4 # 生生視覺
弱光環境對焦法總結如下:
1.自然自動對焦法。弱光並非無光,而且光位往往是我們的構圖主體所在處,相機自動對焦系統還可以自動識別工作的話就用自動對焦吧。
2.手動對焦法。手動對焦在光線真的弱到自動對焦無法工作時使用,手動對焦好處就是能隨心所欲,您愛對哪就對哪,缺點是比自動對焦速度慢。
3.自動對焦參照法。當弱光下不能自動對焦時,先找一個能完成自動對焦而且和你要拍攝的物件等距的參照物自動對焦,然後鎖定焦距,相機再對回原處完成拍攝(此時機位不能變,只是對焦和拍攝時的鏡頭指向改變)。
4.自動對焦替代法。當弱光下無法自動對焦時,借用手電筒或其它發光光源照亮被攝體,對焦,鎖定焦距,然後熄滅借用光源後拍攝。
5.估演算法。估算相機距離被攝體的距離,然後旋轉鏡頭對焦環至相應刻度進行拍攝。此時要注意,光圈不能太大,這樣能保持有較大景深,確保被攝體落在清晰範圍內。如果這時您用的是大廣角,景深就更能得到保證。
回覆列表
兩個方法
1一個你相機自帶紅外線對焦,弱光可以紅外線對焦。
2還有一個方法手機手電筒照亮對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