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研習社

    明成祖朱棣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傳奇人物,他是朱元璋之子,受封為燕王,鎮守北平,卻以“清君側”之名起兵南下,奪取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史稱“靖難之役”。“靖難之役”是朱家叔侄之間的皇權爭鬥,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成功的一次“清君側”,那麼明成祖朱棣“清君側”成功的根本實力——軍隊是從何而來呢?

    明成祖朱棣像

    建文帝即位後對各地藩王進行了大規模的削弱,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削去了四個藩王。對於勢力較大的燕王朱棣,也採取了削弱其兵力並加以嚴密監視的措施。終於在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建文帝密令親信逮捕燕王,但其中一人洩密。朱棣決定用計擒殺建文帝派來的數位親信,又趁亂命親兵奪取了北平城門,援引《祖訓》,以“清君側”為名,起兵“靖難”。

    朱棣起兵後迅速拔居庸關、破懷來、取密雲、克遵化,控制了北平周邊地區的重要屏障,並利用自己身為燕王在北京附近的影響力召集眾人,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召集了數萬兵力,這是朱棣起兵後拉起的第一支隊伍。

    靖難之役形勢圖

    建文帝對此毫無準備,也無經驗,更沒有大將可用,只好啟用六十五歲的老將耿炳文為大將軍,率領十三萬軍隊北伐,卻在河北大敗於燕軍,但是雙方仍然實力懸殊。在此關口,寧王派兵攻永平,朱棣親自率軍救之,並誘降了寧王,得起部屬八萬人和蒙古兵三千人,實力大增,這對朱棣是非常重要的一次戰爭。

    南京明代古城牆

    此後的四年之間,朱棣率領燕軍在河北、山東和中原諸地區與中央朝廷的南軍進行了多次爭奪,一步一步南下蠶食了中原、安徽和揚州等地。南軍士氣衰落,節節敗退。建文帝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燕軍過長江,圍攻南京城。朝中有人開啟金川門投降,建文帝失蹤,靖難之役就終結。燕王朱棣在奉天殿即皇帝位,改元永樂,明朝歷史進入了新的階段。

    參考文獻

    《明史》

    傅衣凌主編:《明史新編》

  • 2 # 小山村的狼哥

    朱棣起兵之時約5萬人左右,靖難之初的幾次勝利,堅定了他手下的信心,又從寧王手裡借了約2萬多的騎兵,號‘朵顏三衛’,之後打敗李景隆後連戰俘加‘投誠’的總共約30萬左右,之後被盛庸鐵鉉擊敗,損失無數,也是朱棣一生最衰弱之時,軍心不穩,逃兵甚重,約10萬餘人,之後改變策略直入南京,一路上透過一些勝利,到了南京城下已有約15萬人以上!然而那時候南京空虛,所以一舉而破!

    朱棣本身就是燕王,明朝建國初期,蒙古邊境局勢不穩,王保保殘部仍在,所以朱棣被朱元璋選為守衛邊疆的皇子,其時北地苦寒,在其他人看來並不是好差事,但是朱棣是求仁得仁,因為生活水平雖然不能和錦繡江南比較,但是他的封地是軍事重鎮,尤其是以騎兵為主,當時大約有5萬餘人,估計燕王經營多年,大部分都已是他的‘私兵’了,所以他起事之初,駐地兵馬並沒有發生譁變,說明朱棣有高超的統兵才能和一定的人格魅力,成功給當地駐軍洗腦,死心塌地的跟他一起‘靖難’!

    朱棣打到南京並不是一帆風順,其中比較大的失敗應該就是和盛庸鐵鉉交手之時差點兵敗身亡!但朱棣長袖善舞,‘說服’寧王,借來了朵顏三衛,扭轉了戰局(當然也不排除寧王就坡下驢,坐看鶴蚌相爭的心理),加之明朝初期大肆屠戮功臣,使朝廷竟然沒有統兵的良將,讓二代爺李景隆上陣,結果可想而知!

    當然,歸根結底,朱棣之所以成功,很大原因也是朱允炆政府削蕃過於急切,後世強如康熙,也是做好準備之後才動手,朱允炆登基才幾年就迫不及待地對他這些蜀黍下手,政策十分不得人心,所以其他的王都坐山觀虎鬥,最多看不下去的強烈譴責一下,沒有一個人拿出實際行動支援的,甚至寧王還借兵給朱棣,就差親自披掛上陣了,可見朱允炆在當時除了文官集團支援之外,完全就是孤家寡人一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製作涼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