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這個問題問的太好了。

    古代戰爭基本分為攻城戰和野戰為主。

    野戰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消滅敵人。所以一般兩軍在曠野擺開陣式,相互攻打的時候一般是不留後手的。目的就是儘可能地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但是攻城時就不一樣了。攻城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打下這座城。我的目的是打城。但是如果裡面的守軍死守那我軍豈不是要損失更多計程車兵?所以一般圍城時都只圍三面。給守軍留個退路。如果圍死了,守軍無處可逃,就只能拼命。如果網開一面。那麼守軍就知道自己還有活路,一般不會死拼。實在守不住了也能撤退。攻城的壓力就會小很多。

    但是也不要以為圍三面那些守軍就一定會有活路。

    古代有的將領一般會在缺的那一面後方撒出大量遊騎。當守軍潰逃的時候那些遊騎就會出動。追上射殺或者俘虜敵軍。

    或者直接就是攻城是假,滅敵是真。留一面讓你逃。然後在留的那一面後方埋伏下大量軍隊。等攻城軍隊把敵人趕出堅城後,埋伏的軍隊就會出動,盡數殲敵。不過這種場景只會在攻城方兵力優勢不大。守城方主將又是個草包的情況下出現。

  • 2 # 終南冠

    首先,所謂殺敵三千,自傷八百,全面包圍只能讓敵人魚死網破,拼命到底。有經驗的指揮官追求的是勝仗,而不是自身傷亡。其次,敗軍如山倒,毫無鬥志,追擊潰敗軍隊,在運動中殲敵效果更好。最後,留一面給敵軍突圍,天才曉得哪一面是不是勝方故意留下的另一個埋伏圈套。

  • 3 # 風雨兼程LYG

    打仗就是為了消滅敵人,豈有留給他們生路的道理?包圍敵人後再留下一個缺口,是為了讓敵人認為還有退路,從而喪失拼死抵抗的決心。

    兵法雲:置之絕地而後生。絕地可使人爆發出拼死一搏的強烈求生慾望和潛能。有時,兵書讀多了,就會產生兵書萬能論的僵化思想,反面教訓古已有之。

    三國時馬謖街亭戰役,使自己置於絕地,最後被司馬懿團團圍住,馬謖的人頭竟被諸葛亮取去,為何?就是由於馬謖的兵書讀多了,腦袋僵化了。

    所以說,戰場形勢瞬息萬變,要審時度勢,靈活運用,切莫教條照搬兵法,否則貽害無窮。

    在數倍於敵人時,可以圍起來不留缺口,但前提是,繳槍不殺!

  • 4 # 鴻哥iouyh福小鋪

    《孫子兵法》的謀攻篇就寫得很清楚。

    不戰屈人之兵是目的。

    簡而言之就是全為上,破為次。

    完整和儘量少損失是上策;不惜代價,拼損耗為下策。

    所以包圍就說明已方擁有優勢,但不意味著可以任意揮霍這個優勢,畢竟損耗會使得優勢逐漸消失,甚至是瞬間消失和改變。

    永遠要留一手和儲存實力是底線。

    圍三缺一正是實行最佳上策的手段,如果悉數堵死,敵人就只能做困獸之鬥,除非壓倒性的優勢,否則只能拼死一戰了。

    拼死一戰,不管是勝利者還是失敗者,最終的結果都是非常慘重的。

    況且留出一面空擋就是為了削弱敵人的抵抗意志,讓他們看到一線生機,不至於玩命。

    還有就是往往這個空擋是故意留出來的,埋伏、陷阱等等都可以部署,在對手逃亡的過程中實行殲滅手段。

    當然也不是死板照做,虛虛實實部署才是正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論顏值,有哪些可以和巔峰時期的黎明和李嘉欣這一對最佳熒幕情侶相媲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