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冥說史

    "臨表涕零"的"涕"字,在這裡是"眼淚”的意思,並不是鼻涕。

    中國的漢字,在意義上有本義和引申義、古義和今義的區別。

    先說引申義:

    比如"兵"字,本義是兵器。

    如蘇洵的《六國論》中說: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意思是,六國滅亡,不是兵器不鋒利,不善長打仗。

    進而引申為拿兵器的人,就是士兵。如,兵來將擋,水來土堰。

    士兵的群體,就是軍隊,比如《觸龍說趙太后》中: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意思是,齊國一定要趙國的長安君為人質,軍隊才會來救趙國。

    軍隊是用來打仗的,因此進一步引申為戰爭。如《孫子兵法》中說,兵者,國之大事。意思是,戰爭是國家大事。

    而戰爭是講究方法的,所以再進一步引申就是兵法、謀略。故兵無常勢。——《孫子·虛實》意思是用兵打仗的謀略沒有固定套路。

    再說古今異義:古代文言文有許多詞語跟現代漢語不同,不能用現代的意義去翻譯古代的詞語。

    古今異義有以下幾種情況:

    1、詞義擴大:現代意義比古代更廣

    如,江、河,古代專指長江、黃河;現代漢語可指一切流水。

    2、詞義縮小:現代意義比古代狹窄

    如,妻子,古代為妻子和兒女總稱;現代只指老婆。

    3、詞義轉移:就是古今意義發生轉移。一如,涕,古代的意思是眼淚。現代的意思轉為鼻涕。

    因此,《出師表》中"臨表涕零″不是面對出師表哭得鼻涕橫流,而是面對《出師表》嘩嘩地流眼淚。

  • 2 # 白這個顏色

    題主寡聞,古人流涕不流淚也,根據進化論,明朝末年,淚腺才開始發達。宋朝之前,淚腺堵塞。昨日一滴相思淚,今日方流到腮邊。可見古人的淚是多麼難流出。

    從近代開始出現傷感文化,猶豫文學起,人們的眼淚彷彿隨心所欲起來,淚腺的興奮,給前列腺帶來負荷,前列腺增生也成為常見。古人就沒有前列腺問題。

    古人為什麼流涕?說明古人的真誠,今天的狗血劇,淚說流就流,你知道要給多少錢嘛?那淚比三清殿的聖水都值錢。今人流淚,大多是流給人看的,是博同情或掙錢的。

    古人傷心,那是表裡如一的,涕泗橫流,豪不掩飾。今天人淚流,是需要輕輕抽動紙巾,珍珍惜惜地擦去似流未流,若有若無的潮溼眼眶。古人流涕不折不扣,【何日見府主,長跪向之涕……】說明古人把流涕作為一種嚴肅的表達,與今天的劇用眼淚煽情不同。

    流涕才是真感情,問世間涕為何物?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滿襟涕落,古人真性情中人也。諸葛亮流涕,劉備流淚,劉備一生的虛假,正是有他一雙淚眼來魚目混珠的。流涕也好,流淚也罷,當流則流,不能無中生流,讓人覺得淚的莫名其妙。

  • 3 # 美人絕色

    題主這個問題提的很有意思。人們經常用"一把鼻涕,一把眼淚"來形容人哭的非常傷心,鼻涕鼻涕,那麼涕是不是就是鼻子裡留出的液體的意思呢?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涕”:形聲,從水,弟聲,指眼淚。

    涕在現代漢語裡,有兩種解釋。

    一是眼淚,比如痛哭流涕,涕泣。

    二是鼻子裡分泌的液體,組成詞語鼻涕。

    其實它是個形聲字,從水,弟聲。

    在先秦時期,“涕”專指眼淚,後來出現了“淚”,兩字就同義並用了。

    在《說文》裡的解釋是:涕,泣也。

    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裡批註:“泣也二字當作目液也三字。轉寫之誤也。意思是“泣也”二字被作者簡化了,本意應該是“目液也”,就是從眼睛裡流出的液體的意思。

    《詩經》的研究著作《毛傳》裡也解釋為:“自目出曰涕。”

    比如司馬相如的《長門賦》裡寫:涕流離而從橫。

    屈原的《楚辭·離騷》裡寫: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在這些作品中,“涕”就是專指眼淚的意思。

    自目曰涕,自鼻曰泗。

    泗也是一個形聲字,從水,四聲,本義泗水。

    《書·禹貢》裡有句:泗濱浮磬。

    《國語·魯語》裡有句:宣公夏濫於泗淵。

    泗的第二個解釋就是鼻涕的意思了。當然,這裡的涕就是此涕非彼涕了。如果組詞成泗涕,就有鼻液與鼻涕和眼淚兩種解釋了,這要看具體語境而定。

    在《廣韻》裡的解釋是:泗,涕泗也。

    《詩·陳風·澤陂》裡寫道涕泗滂沱。就是眼淚鼻涕一起流了。

    在古代一般“涕”指眼淚,“泗”指鼻涕。後來“淚”代替了“涕”,“涕”代替了“泗”,而“泗”一般就不用了。

    總結

    《出師表》是諸葛亮在決定北上伐魏出發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以懇切委婉的言辭勸勉後主要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此興復漢室,同時也表達自己以身許國,忠貞不二的思想。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即將要遠征,面對這份奏表禁不住熱淚縱橫,不知道該說些什麼話。這句話雖然有誇張的成分,但是當時的蜀漢形勢艱難,初期創業的將帥也所剩無幾,想起先帝的託孤之情,悲痛之情無法忍受也是不可避免的。人在傷心過度的時候,鼻涕眼淚一起流的情況也是常見的,不過那就要用到成語涕泗交流或涕泗滂沱了。

  • 4 # 戍毫

    涕零是一個固定的漢語詞彙,古代為流淚的意思,其意一般指高興或者悲傷的極致,並不是說就一定會一把鼻涕一把淚。因為漢語是表象文字,它傳達出的首先是圖畫,而不是資訊,資訊是由圖畫表達出來。“涕零”二字,儼然可以讓人一下子想象出一個人淚流滿面的模樣,那麼其後的痛苦之意自然不言而明。這就就是漢語的含蓄之美,《詩經》中稱之為“興”。“興”者:託物起興,先言他物,然後藉以聯想,引出作者所要表達的事物、思想、感情。也就是說善用隱喻或者比喻,而不是直接開門見山把意思表達出來。

    比如我們常說“砸鍋賣鐵”也要幹某某事,難道真的會砸鍋賣鐵嗎?當然不是。只是說我們一定竭盡全力而已。砸鍋賣鐵在這裡不過只是一個比喻,試想想吃飯的鍋都砸了,那肯定是要背水一戰死磕到底了。其次,砸鍋賣鐵儼然已經發展成了我們口頭上一個慣用語了,人們早已約定俗成習慣把它們連在一起說了。這種語言風格不僅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所處可見,在我們的古文應用中也早是常態。比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有這樣一句:“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難道就真的是被風颳走了三重茅草嗎?顯然不是。“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難道就真的不多不少是三千人嗎?也顯然不是。這裡的“三”都不是一個確詞,而是一個量詞,代指而已。

    再者,《出師表》是用駢文寫成,這種文體本來就比較講求詞語搭配的格式,語言的靈活性本來就有限,臨表“涕零”,只是用一個慣用語而已。

  • 5 # 巖上古柏

    “臨表涕零”是孔明寫的《出師表》中的句子,在這裡它並不是說看到眼前的這份《出師表》,我就鼻涕眼淚都流出來了,這是一種誇張的寫法。它要表達的意思是:看到這份《出師表》我就感慨萬千,幾至於熱淚盈眶啊!

  • 6 # 福榮

    孔明是男子漢大丈夫,他不會不懂"男兒有淚不輕撣"的道理,而寫上"臨表淚湧",形容婦人狀態這樣的字眼吧?

    你看電視劇"三國演義",導演將面部特寫鏡頭推向觀眾,唐國強先生在表演時就涕、淚交溶,演得十分逼真到位。

  • 7 # 路遙lgy

    個人認為,《出師表》是諸葛亮為北伐前精心準備的篇表奏。從劉備創業,到劉禪當時政權,包括諸葛亮自己出山,又到劉備託孤。諸葛亮句句都是肺腑之言。

    諸葛亮最後“臨表涕零”,不知所言,是一種真情的流露。首先是告訴劉禪,劉備創業不容易,儘量努力好好的守好蜀漢的基業,“親賢臣遠小人”,要像先帝那樣廣開言路,獎罰分明。

    其次,感慨自己跟隨劉備二十多年了,還沒有完成劉備匡扶漢室的囑託,自己要不遺餘力的努力,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第三,遠去北伐,不在後主身邊。最擔憂的還是後主劉禪。

    諸葛亮最後“臨表涕零”,是離別囑託後的真情表露。

  • 8 # 藍色de骨朵

    後人用一首歌,生動的描寫了當時孔明的樣子和心裡想:

    眼淚呀止不住的留,止不住的往下流。二尺八的牌子我脖子上掛呀,大街小巷把我遊

    頭一句,很好理解:孔明哭的稀里嘩啦,真的激動一樣。

    後一句,掛牌子游街?對的就是這樣理解?為啥有有遊街了?聽我詳細解釋

    這篇請戰書,痛罵劉嬋無能:大家都是跟隨你爸的,要不沒人和你玩。用誰你必須聽我的。一頓噼裡啪啦。赤裸的貶低,威脅

    劉嬋傻嗎?不,劉嬋是大智如愚。要在孔明面前表現的孫子一樣才能保全性命,然後從長計議圖大事。孔明是在試探呢。

    孔明呢?也怕呀!皇帝也有死黨,被罵急眼一句話推出斬了。上來倆愣頭青自己腦袋就搬家了。

    他的哭,一般假裝哭先帝,一般假裝自己為國盡忠。但也怕新皇帝砍了自己遊街。挾天子本身就是鋌而走險的事。簡單的兩句話,包含兩人各自不同的心裡。

  • 9 # sunjin6278

    大凡人痛哭時,都會鼻涕和眼淚交流,好像有篇文章裡說:“淚流滿面,涕長一尺”,不知是否真的?由於人在痛哭時,鼻涕和眼淚齊下,古人就將眼淚和鼻涕放在了一起,涕中有淚,淚中有涕,為了文字簡練,有時就一說涕,就代表了眼淚和鼻涕。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曹魏時,臨出征,給後主劉禪上了這道《出師表》。要知道當時蜀漢國勢初穩,但仍危機四伏,諸葛亮受劉備託孤,一方面要精心輔主,保蜀漢基業穩固,另一方面又要秉承先主遺志,恢復漢室,還於舊都。但是偏安一隅的蜀漢,地小人少,危急存亡,劉禪庸弱,遠離託國,怎能心安?荊州丟失,曹魏地廣人眾,兵多將廣,力量懸殊,征伐曹魏,恢復漢室,塌天重任在肩,讓孔明怎不夙夜憂嘆?此時正像宋人范仲淹所說:“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諸葛一生唯謹慎。面對蜀漢危局,大任在肩的諸葛亮,自然時時處處謹小慎微,舉輕若重,不敢有絲毫的麻痺大意。為了能讓後主劉禪守好後方,他用情至深,寫了這篇《出師表》,敦敦善言,心不自安,憂危在心,託國在肩,涕淚連連,忠心可鑑。因此他在《出師表》最後寫道:“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面對自己字字血淚的《出師表》,他的眼淚和鼻涕都禁不住地流,再三抹鼻涕還是不行啊!提問者說是他嘩嘩地流涕涕,為什麼不流眼淚?真是理解得也太膚淺了,哪有人激動痛楚時只流鼻涕而不流眼淚的?“臨表涕零”中的“涕”,這裡自然代指眼淚和鼻涕俱下了。

  • 10 # 沒必要寫上出生年月吧

    孔明在“出師表″中,臨表涕零,意思是苦,落淚。單講涕也可能是流鼻涕,古人把涕與淚混同一個意思,現代人涕不能當淚講,又怎會說感動時鼻涕嘩啦啦的流,只能說感動眼淚嘩嘩流,表現激動時鼻涕也會流出,字面分歧是古今的兩種寫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臥推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