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時光記憶CN

    在我們家鄉,爺爺奶奶的稱呼沒有什麼變化,外公外婆我們都喊:“姥爺 姥娘”。每個地方的習俗不同,稱呼也許不同。

  • 2 # 落英鄉間

    在我的家鄉,我小時候稱爺爺奶奶為”爺爺嬤嬤”,我爺爺二十九歲就去逝了,父親都不記得爺爺長什麼樣子,更何況我,因此我沒有喊過”爺爺”,倒我”嬤嬤”陪伴我左右,餓了,嬤嬤給我做好吃的,冷了嬤嬤給我做棉衣,整天嬤嬤嬤嬤地叫個不停。在嬤嬤的呵護下,我漸漸長大,遺憾地是嬤嬤只陪我度過了二十一個春秋,在1982年的農曆六月十七日與世長辭,享年80歲。至今回憶起我嬤嬤的音容笑貌彷彿還在昨天……

    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人們的思想也與時俱進,”嬤嬤”的稱呼徹底退出了人生的舞臺,都叫”爺爺奶奶”了。

    外公外婆我們方言叫姥娘姥爺。

  • 3 # 湘忘阿刀

    我的老家位於,湖南瀏陽這個縣級小城市郊區的瀏陽河邊,家鄉話稱爺爺:公公,稱奶奶是兩種:娭毑和婆婆

    外公,外婆還是這樣叫,外公外婆。只是方言讀音有差別,大概讀音:艾公,艾婆

  • 4 # 雨中漫步蘇平平

    我浠水孃家叫爹還是叫爹,奶奶見婆,外公叫家爹,外婆叫家婆。

    我羅田婆家叫爹還是叫爹,叫奶奶叫大,外公叫家爹,外婆叫家奶。

  • 5 # 彼岸花開了152287099

    爺爺:爹爹

    奶奶:喇嘛(音同)

    外公:嘎(ga,第一聲)爹爹

    外婆:嘎喇嘛

    座標,湖北洪湖

  • 6 # 馬遠國

    父親只有十七歲時,祖父祖母就相繼去世,我從小隻聽到夥伴們稱祖父祖母叫嗲嗲婆婆,好羨慕他們。每當父母吵罵我們時,沒有嗲嗲婆婆為我們保駕,護著我們。夥伴們有嗲嗲婆婆給好吃的,跟著去上街,走親戚,在嗲嗲婆婆身邊長大,這其中的樂趣我是體會不到的。父母帶我們兄弟姐妹,沒有嗲嗲婆婆的拉扯,這其中的艱辛也是別人無法比擬的。

    到我們下一代,有很多不叫嗲嗲婆婆了,改口叫爺爺奶奶了,覺得文雅些,沒有叫嗲嗲婆婆那麼土氣。

    因為從小就沒有祖父祖母,我們便把外祖父外祖母叫嗲嗲婆婆,我只有幾歲時,外祖母也去世了,留下嘎公一個人生活。我們這裡把外祖父外祖母叫嘎公嘎嘎,下一代也不這樣叫了,叫外公外婆。

    小時侯,嘎公對我很好,有好吃的給我吃,家裡有好吃的也給嘎公送去,每當嘎公到姨娘和姨姨去了要留宿,我便給他守夜(照家),平時到嘎公家給他做事,也算是我替父母對嘎公盡的一點孝心。

    上世紀八十年代,農村各農家有燒煤的習慣,冬天用來烤火,嘎公也想買些煤烤火做飯。我們鄉里有一煤礦,當時裝置很簡陋,靠人一擔擔把煤從井洞裡挑出來,不過是平洞。後來,建的新礦井又寬大又陡,鋪有軌道,煤裝上礦車用絞車拉上來,一次拉上幾節,速度又快。

    冬天,我推著一雞公車(木製的獨輪車)到鄉煤礦給嘎公買煤。煤洞在一座大山腳下一個低凹的地方,開了票,買煤的人又多,一下子輪不到我,離家又有十幾里路,眼看到下午了。幸好我還認的幾個人,把其中一個師傅挑煤的筐子移上肩,就往洞內走,我要自個把煤挑出來,也想看看煤是怎麼長在地下的,看看廬山真面目。要走近1000米的路程,煤洞是彎彎曲曲的,有些地段扁擔還不能橫著,只能直著走。啊!取煤的地方已經被挖成很大一個空間了,煤一層層的,晶寶發亮。不知在大山底下沉睡了好多年,都被勞動人民弄出來了。等我挑出來準備過秤,別人說是輪到他,當時又不能和人家來硬的去爭吵,解釋給人家:給一個五保戶買的,我自己去洞裡挑的,師傅們也給我作證,另外還稱了師傅們挑的一擔。司秤員見我是給五保戶買的,又是自己進去挑的,二百多斤只算二百斤,用袋子裝好,搬上車,那時年輕力壯,推到家感覺不疲倦。吃過飯,再把媒給嘎公送去。

    嘎公就是我的嗲嗲,勝似嗲嗲。

    我的嘎公是一位很勤勞的人,以前嘎公家境還算可以,有幾畝田地,是富裕中農。小時侯聽父母講,嘎公是一名整田高手,水稻秧苗要插了,需要把大田用牛拉犁耙整好,便於插秧。那時沒有抽水機械,只好把田裡多盛點水,水大了田不容易整平,可嘎公照樣把田整得很平,插秧後可少灌一次水,只有豐富經驗的老農才能做到。

    母親有四姐妹,沒有舅舅,嘎公輩有幾弟兄,嘎公是老么,族人要把大房(大嘎公)的孫子過繼給他,把繼孫子帶大聚親婚配,後來也沒有管嘎公。嘎公還把么姨留在家裡吃老米,招了一個姨叔,么姨在生了第三個小孩後得病去世了,姨叔一個人帶著三個孩子日子過得很艱苦,哪有能力管嘎公。

    嘎公又是帶繼孫子,又是招女婿,只望養老送終,到最後還是靠政府吃五保度過餘生。

  • 7 # 楊揚柳

    我們地理位置在桂南,爺爺叫阿公,奶奶叫阿婆,外公外婆不變。小時候叫爸爸阿爹,母親叫阿媽。比我們小一點點的統改叫爸媽了

  • 8 # 靖下來好好想想

    襄陽人80後農村人

    叫自己父親伯

    母親叫媽

    自己孩子叫我父親爺爺

    喊我媽孩子叫婆婆

  • 9 # 大唐剩士

    在我的家鄉關中西府,祖父叫爺,祖母叫婆,外祖父叫外爺、舅院爺(意思是舅舅家裡的爺),外祖母叫外婆、舅院婆。我的家鄉農村沒有奶奶、姥姥這樣的叫法;奶奶、姥姥不知是源自哪裡的方言,現在到處流行。特別是姥姥;我們這裡把豬叫nǎo nào(這大概是因為我們這裡人呼喚豬回家或餵食時用“嘮~嘮嘮嘮嘮”來召喚),與姥姥音同,這樣叫會被人罵的。當然現在許多人已知姥姥這個稱謂之所指,但還是覺著彆扭。補充一句:一個地方的傳統習俗在農村,而不在城市;城市已成了一個大雜燴。

  • 10 # 得失不驚2

    我們這裡太複雜,方言十里不同音,外公外婆的稱呼基本一樣,爺爺奶奶的稱呼多種叫法,我們小時候稱爺爺為老奉,奶奶為老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能克隆把nba的球星都克隆成五個。五個詹姆斯vs五個科比!那個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