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治體制帶來的國家治理惡化
隨著羅馬共和國的瓦解,帝國的建立,羅馬的政體由共和制轉為專制。統治者掌握了一切,公民喪失了各項政治權利,被排除在國家政治之外,由此帶來了政府的腐敗及公民意識的淡化。在共和國前期,羅馬人把國家利益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以作為羅馬公民而驕傲,為國家服務而自豪。因為那時他們認為自己是國家的主人,有參與政治的機會,可以對政府官員的行為進行監督,能得到法律保護,能從國家獲得各種利益。執政官、元老院及其它官吏也較為勤儉,腐敗現象少。但從共和國後期(此時共和國已名存實亡)開始,國家已完全成為君主及其官僚、軍隊的私有財產。絕對的權力使他們腐化墮落,肆意揮霍,想方設法搜刮人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或淪為地主莊園的農奴,或乾脆發動起義反抗暴政。因而,人民與統治者存在嚴重的對立,對國家的興亡無動於衷。
2、繼承法帶來的分裂
羅馬的專制制度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缺乏完善的繼承法。當皇帝去世後,帝國常因沒有明確的繼承人而導致各軍事集團間的戰爭。軍隊在帝國時期已完全成為皇帝的製造者,他們可以隨意廢黜、殺戮他們不喜歡的皇帝,推舉符合其利益的人當皇帝,甚至公然拍賣皇位。各軍事集團之間為爭奪皇位而進行的長期戰爭不僅使廣大人民飽受戰亂之苦,更嚴重地削弱和削耗了帝國的人力、物力、財力。此外,儘管羅馬建立了統一的大帝國,但由於東部希臘文明區與西部拉丁文明區之間在經濟文化上有較大差異,因而帝國始終存在分裂傾向。軍事集團間的戰爭加速了帝國的分裂,並最終導致公元395年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這就使在對抗“蠻族”入侵時,東西帝國無法團結一致,造成戰爭的失敗。
3、經濟危機
羅馬帝國後期奴隸制度的衰弱及勞動力不足引發嚴重的經濟危機。羅馬的經濟基礎是建立在對奴隸剝削之上的。奴隸主為了最大限度地榨取奴隸的勞動成果,便讓其承擔繁重的勞動,致使奴隸無法透過繁殖後代來擴充奴隸隊伍。且羅馬的奴隸主要來自擴張與掠奪,但隨著擴張的停止,奴隸資源也就斷絕了,奴隸主又不願在生產技術革新,造成生產衰退,導致社會經濟基礎的崩潰。此外,政府對農民的壓迫導致自耕農破產,農民為求生計大量逃亡,從而使兵源不足,無力抵抗“蠻族”入侵。
4、其他次要原因
1)種族問題
羅馬文明以種族為基礎,文化取決於種族特性。如果外來種族和蠻族被同化,那麼他們必然與征服者羅馬人互相滲透。由於羅馬世界範圍廣大,外來種族眾多,因此羅馬人的出生率必須提高。但是羅馬人的出生率不僅沒有提高,反而有所降低——在帝國的羅馬化地區,由於文明的互相交流和融合導致種族的無節制混合。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不同種族互相通婚和血統的混雜遍及各個行省。在這些血統混雜的地方,穩定的精神和道德標準都已消亡。
2)“鉛中毒”
羅馬城市的供水管道是用鉛製作的,隨著時間的流逝,鉛逐漸被鏽蝕,長期使用這種鉛水管的羅馬人智力因此下降,以致到公元5世紀時,他們缺乏應付帝國內外危機所必要的智力。
3)東哥特人等外族的入侵。
1、政治體制帶來的國家治理惡化
隨著羅馬共和國的瓦解,帝國的建立,羅馬的政體由共和制轉為專制。統治者掌握了一切,公民喪失了各項政治權利,被排除在國家政治之外,由此帶來了政府的腐敗及公民意識的淡化。在共和國前期,羅馬人把國家利益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以作為羅馬公民而驕傲,為國家服務而自豪。因為那時他們認為自己是國家的主人,有參與政治的機會,可以對政府官員的行為進行監督,能得到法律保護,能從國家獲得各種利益。執政官、元老院及其它官吏也較為勤儉,腐敗現象少。但從共和國後期(此時共和國已名存實亡)開始,國家已完全成為君主及其官僚、軍隊的私有財產。絕對的權力使他們腐化墮落,肆意揮霍,想方設法搜刮人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或淪為地主莊園的農奴,或乾脆發動起義反抗暴政。因而,人民與統治者存在嚴重的對立,對國家的興亡無動於衷。
2、繼承法帶來的分裂
羅馬的專制制度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缺乏完善的繼承法。當皇帝去世後,帝國常因沒有明確的繼承人而導致各軍事集團間的戰爭。軍隊在帝國時期已完全成為皇帝的製造者,他們可以隨意廢黜、殺戮他們不喜歡的皇帝,推舉符合其利益的人當皇帝,甚至公然拍賣皇位。各軍事集團之間為爭奪皇位而進行的長期戰爭不僅使廣大人民飽受戰亂之苦,更嚴重地削弱和削耗了帝國的人力、物力、財力。此外,儘管羅馬建立了統一的大帝國,但由於東部希臘文明區與西部拉丁文明區之間在經濟文化上有較大差異,因而帝國始終存在分裂傾向。軍事集團間的戰爭加速了帝國的分裂,並最終導致公元395年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這就使在對抗“蠻族”入侵時,東西帝國無法團結一致,造成戰爭的失敗。
3、經濟危機
羅馬帝國後期奴隸制度的衰弱及勞動力不足引發嚴重的經濟危機。羅馬的經濟基礎是建立在對奴隸剝削之上的。奴隸主為了最大限度地榨取奴隸的勞動成果,便讓其承擔繁重的勞動,致使奴隸無法透過繁殖後代來擴充奴隸隊伍。且羅馬的奴隸主要來自擴張與掠奪,但隨著擴張的停止,奴隸資源也就斷絕了,奴隸主又不願在生產技術革新,造成生產衰退,導致社會經濟基礎的崩潰。此外,政府對農民的壓迫導致自耕農破產,農民為求生計大量逃亡,從而使兵源不足,無力抵抗“蠻族”入侵。
4、其他次要原因
1)種族問題
羅馬文明以種族為基礎,文化取決於種族特性。如果外來種族和蠻族被同化,那麼他們必然與征服者羅馬人互相滲透。由於羅馬世界範圍廣大,外來種族眾多,因此羅馬人的出生率必須提高。但是羅馬人的出生率不僅沒有提高,反而有所降低——在帝國的羅馬化地區,由於文明的互相交流和融合導致種族的無節制混合。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不同種族互相通婚和血統的混雜遍及各個行省。在這些血統混雜的地方,穩定的精神和道德標準都已消亡。
2)“鉛中毒”
羅馬城市的供水管道是用鉛製作的,隨著時間的流逝,鉛逐漸被鏽蝕,長期使用這種鉛水管的羅馬人智力因此下降,以致到公元5世紀時,他們缺乏應付帝國內外危機所必要的智力。
3)東哥特人等外族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