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林讀書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名利與情義都是人需要的,看怎麼取捨,你待人名利,別人以名利待你,你待人情義,別人也給你情義。不管名利還是情義,重要的是心甘情願,受傷了也別埋怨報復。要做好吃虧的準備。及時認清對方的意圖,避免自己收到傷害

  • 2 # 談者無語

    這個問題還是比較容易回答的。

    名利和情義,我們縮小一點範圍,談“利”和“義”。

    什麼是利?乾。元亨利貞。《易·文言》:“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

    利,就是符合道義的正當訴求,彼此雙方都有收穫,並且能和諧共處。

    可見所有的“利”,“利益”,都是考慮道交易雙方的正當權益,最後達成了互相認可的結果,這才叫做“利”。

    我們說的“自私自利”,並不符合中華文明思想中的“利益觀”。華人重視“薄利多銷”,鄙視“囤積居奇”,這就表明從上古時期,中華文明一直就是珍視我們的文化傳統,不搞侵略和霸佔這種霸權主義行徑。

    換句話來說,華人做生意重視回頭客,我們的智慧手機,為什麼小米、華為、Oppo和Vivo能佔據絕對的份額,並把三星等國外品牌打得落花流水?

    這就是我們價廉物美啊。

    價廉物美不可恥,價廉物美給全世界人民提供了更好的產品、更實惠的產品,這就是“利者,義之和也”,這就是數千年中華文明能傲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前列的原因。

    千萬不要去羨慕別人搞壟斷,搞囤積居奇,因為這都是自掘墳墓之舉。

    什麼是義?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魚”就是“利益”,“熊掌”就是“義”,魚和熊掌之間,孟子堅持選擇“義”。

    義說得俗一點,就是大家公認的道理、規矩,說得高尚一點,就是王法、天理。

    做生意要講道理、講規矩、遵紀守法,這就是守住了“道義”,如果不講道理、不講規矩、違法亂紀,這種就是“忘恩負義”、“無情無義”、“毫無道義”。

    “利”和“義”“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如果你的行為能照顧到自身和他人的利益,再進一步照顧到普天下所有人的利益,那就不用擔心怎麼樣去平衡名利與情義了,是不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年輕人都有存款嗎?一般20多歲有多少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