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的土地我的根

    新父母們,可以嘗試從陪伴開始,藉助親子共讀,著力培養孩子一生有用的關鍵能力,並形成習慣,尤其重要。

    一、陪伴是王道,有利於發展親子關係,點燃文化導引索。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需要培育的,良好的親子關係發展更是少不了陪伴。親子陪伴不僅是“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心靈的呵護,讓孩子“感覺到愛的存在,愛的柔軟,愛的情真意切”,而不只由大人說是愛就是愛。

    俗話說,最長情的愛是陪伴,最好的陪伴是等待。跟孩子相處,要的不單是指導,更要的是等待孩子自我自在的成長。陪伴人就應是幫助者、擺渡人。或許靜待花開是陪伴的理想境界。

    正確的陪伴帶來良好親子關係的發展,孩子越來越親近大人,彼此融洽,於是,點然文化導引索就成了可能。

    跟孩子親近過程中,陪伴者便可“潤物細無聲”地植入正確的價值觀。正是在良好的陪伴過程中,父母等人可以發揮“榜樣”的作用,讓“正形象”成為孩子“模仿與轉錄”的物件。

    特別要說的,在頭七年裡,透過模仿,未年人學習到很多方面,對人的一生影響深遠,如“我們從周圍的人中學習怎樣成為人,尤其是從那些關係親密的人那裡學習”、“怎樣看待自己”、“我們模仿周圍的人的情緒穩定或波動,把它變成自己處理情緒的方式;如果幼年時的環境充滿情緒的衝突,那麼我們也這樣塑造自己就不奇怪了,在今後的生活中就總有許多的情緒的爆發”、“周圍的人是如何與別人交往的,我們就模仿他們,也學習這樣與人交往。如果周圍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充滿恐懼、失信、凌辱、侵犯、仇恨,那麼長大以後處理人際關係的時候就困難重重,難以對這個世界產生信任。如果周圍的人們關係友好,則將來也能夠很好地處理人際關係。”

    二、閱讀生靈氣,有利於化“文”於心,融入核心價值觀。

    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老師說:“一個人的閱讀史,便是他的精神發育史。”孩童當初遇見了什麼,後來他就會落下什麼烙印,不斷地肯食優秀的精神食糧,烙印便會越來越深,進而昇華轉化,內化於心。

    承前面的良好親子關係,照料者或父母可以試著堅持開展“大人讀,孩子聽”式的故事分享。

    三、習慣成自然,讓核心價值觀貫穿始終,培養一生有用的習慣。

    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也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應該透過完善的教育去建立一種良好的習慣。”

    在良好的陪伴互動中,藉助“共讀共賞”大閱讀,融入核心價值觀精神,著力培養孩子一生有用的關鍵能力,並形成習慣,尤為重要。“

    少若成天性,習慣如自然”。在家庭裡,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的“感恩、勞動、節儉與分享、樂學、健身、守規、 友善”等一生有用的習慣,便會使核心價值觀逐漸融入孩子的骨髓,猶如人之補鈣,健壯筋骨,最終孩子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

    一孔之見,僅供參考!

  • 2 # 石頭英語小生活

    在教育孩子方面,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看似很多種方法,卻無定法。如果你盡信一種方法,還不如什麼方法都別用,搞不好會適得其反。

    我的孩子屬於極其難管的那種,天生脾氣大,六個月大時,只是因為洗完澡不願意離開水,因無法表達直接背過氣了,之後的兩年多發生若干次,只要逆了他的心思,他就會來一場驚嚇。我查閱了很多資料,說這種孩子在三歲以後基本就不會背過氣了。於是我就看育兒書,教育影片等等資料,武裝自己,豐富理論,為孩子三歲之後備戰。其實之前我也一直在鋪墊,遇事就給孩子講道理,建立他對世界,社會,人際的認識觀。從三歲之後我開始嘗試讓孩子控制脾氣,讓他自己發現發脾氣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絲毫沒有作用。讓孩子學會溝通,發現另一種表達的方式,我會給他一點甜頭,讓他順著我預想的模式發展。一次一次,他逐漸改變了,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了。

    我的孩子生來自私,自己愛吃的東西,連媽媽都不能碰。和其它孩子一比,每次吃東西都會先讓自己的媽媽吃一口,我甚是心寒,但我不氣餒,我堅信我可以教育好他。解決問題的關鍵還是讀書,學習。我首先教育他的不是給我吃第一口食物,而是對父母的感恩。從我們對擁有孩子的渴望,到十月懷胎的艱辛和心路歷程,再到一朝分娩的疼痛和對這個小生命的希望,點點滴滴我都會與他分享;生活中我們對他的各種付出,我會經常告訴他,這都是因為愛(這個方法非常好,讓我更加理解一句話,就是愛要大聲說出來);有時我會裝的弱小,如上樓梯前我就敲打自己的腰,說自己懷孕時負重大導致現在有點不舒服,提不了重物。孩子就會拿過去包幫我提(自然清晰記得第一次給我拿東西是兩歲半),我一定會跟隨他之後,驕傲的讚賞"有兒子和沒兒子就是不一樣",他也會問我為什麼不一樣,要是女兒會怎樣等等的問題,當然我的回答都是他好。第二次上樓,他主動為我拎包,還問我為什麼不說"有兒子和沒兒子就是不一樣",我趕快補上,現在兒子六歲了,絕對看不得我手裡拎東西。現在吃飯總會惦記著我,清楚記著我的禁忌飲食並負責檢查監督。

    可能大家會覺得我在孩子面前沒有威嚴,管不住孩子,那絕對不是。遇到他犯錯的時候,我頗有父母大人的姿態,或是說教,或是懲罰,或是上手打,我一樣不落。這是三種基本方式,但是要根據孩子的錯誤型別,以及他對三種方式哪種更適用。我會分析孩子心理,狀態,接受能力,有所調整,這中間的學問大了去了。孩子現在知道自己要幹什麼,知道什麼樣的命令不能違背。這裡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作為家長,孩子要對自己有敬畏之心,失去敬畏就是去了教育的基本原則。

    我將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說出來,是要告訴大家,在教育孩子方面,要用心學習,學習科學的育兒知識;要因材施教,會分析孩子的心理及狀態,給予不同的教育方法。切記不可照搬他人成功經驗,或是專家理論,盲目拿來主義只會影響孩子發展,也給自己挫敗!孩子成長的時光不可逆轉,他值得你更多的用心。

  • 3 # 詩妮Shining

    所有的經驗都是用來借鑑的,因為孩子是你的,不是專家的,獨一無二。

    透過實踐,你會有一套專屬於你自己養育孩子的方法。愛心加耐心,邊學邊做邊修正,抱著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心態,感恩這如同重生的機會。推薦一本書《陪伴式成長》,希望對您有幫助。發生的事件是表象,不要急著下結論,更不要給孩子貼標籤。希望未來有機會,就著實際的發生來交流和探討。

    成長快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能接受自己老婆喝酒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