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速速影片
-
2 # 使用者3296806220335
柴雞又可以稱其為土雞,柴(土)雞是指人工飼養,雞的飼料幾乎不含化工元素,譬如:米、菜、地表昆蟲等(飼料中各種營養更為平均),雞在正常環境下抱窩,產蛋,營養價值頗高。為什麼貴而又難買呢?主要原因是:
一,沒有好的環境,被汙染的環境裡養出來的柴雞也就失去叫柴雞的資格,好的環境都在遠離城市場大山裡。
二,綠色傳統飼料價格上漲,玉米一斤1.1元,每隻雞平均一天3兩,8個月糧食成本72元,1000只柴雞的最低成本72000元。
三,飼養週期長:最快也得8個月,最好吃的柴雞要1年半。
四,價格高:糧食成本高,野外損失率高,防疫困難。
五,柴雞爪是瘦長的,沒肉,而且比較尖銳。
柴雞具有耐粗飼、適應性、覓食性、遺傳效能穩定、就巢性強和抗病力強等特性。公雞5個月出欄,平均體重為3.5斤左右後,母雞為2.5斤左右;性成熟為5個月,5個月開產;年產蛋量為150枚-180枚,平均蛋重40--45克,蛋殼顏色多為白色、淺褐色;其蛋黃比例大且顏色發黃,蛋清黏稠,卵黃膜較厚,色澤鮮豔
近年來,柴雞山地(林、果樹地)散養在各地得到蓬勃發展,迎合了人們崇尚綠色食品的消費需求。同時,採取散養改善了雞隻的生長環境,為增強雞體質、減少雞群患病、減少藥費開支、減輕養雞業帶來的環保壓力、改善雞產品品質有重要意義。但透過我們下鄉走訪調查,發現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養殖戶加以注意。
1.雞品種的選擇
透過調查發現,目前部分養殖戶對柴雞品種的認識存在很大片面性,認為柴雞就是指當地的土雜雞,所以選擇了當地的土雜雞養殖,儘管所產雞蛋售價較高,但由於生產效能太低而導致經濟效益很差。其實,柴雞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它即可以是適合當地飼養的地方品種雞,也可以是即能實施集約化生產又適合散養的培育品種。透過近年來的生產實踐看,目前的海蘭、海賽克斯、農大三號等品種雞,都適合散養,並且在散養情況下所產蛋品質也不錯,經濟效益較高。
2.散養雞同樣需要飼餵優質全價料
優良的品種必須透過科學的飼養和管理才能使其遺傳特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無論是集中飼養還是散養,都必須保證雞隻充足的營養。許多養殖戶固執地認為,生產真正的柴雞蛋就不能喂全價飼料,只能喂原糧。結果導致產蛋率太低,效益低下。實踐表明,在散養環境下,雞隻補充原糧與全價料,所產蛋的品質並無明顯差異,但產蛋量和綜合效益卻有很大的差別。
3.合理的飼養密度
有的養殖戶為利用有限的空間,過分加大飼養密度,達到每畝(667平方米)果園或林地上千只的飼養量,且固定在一個區域內,地面雜草被雞隻啄食一光。這就失去了散養的意義。合理的飼養密度應為每畝200只左右,並且應根據場地大小,生長草的多少、散養的雞多少等情況,進行分割圍欄,採取定期輪牧的飼養方式,等一處散養地的草被雞採食差不多時,將雞隻趕到另一片散養地,保證散養地有足夠的可食的草、蟲、樹葉等。
4.合理設定產蛋箱
產蛋箱應在雞群產蛋前1個月左右設定好,每4~5只雞設1個產蛋箱。產蛋箱形式、大小應一致,以避免雞隻為選擇產蛋箱而引起啄鬥。為讓雞找到產蛋窩,在雞群剛開產時可在產蛋箱內先放置1~2枚雞蛋或蛋殼,幫助雞將產蛋地點固定下來,從而減少“丟蛋”。切忌等雞群已經產蛋後再匆忙設定產蛋箱。
5.嚴格實施防疫程式
散養雞雖然體質增強,減少了雞群患病機會,但並不意味著就不得病了。由於散養雞在野外與鳥、獸接觸較多,透過鳥、獸傳播的疾病也較多,因此,除實施科學的飼養管理外,同樣應該重視防疫,嚴格防疫程式。
回覆列表
土雞養殖成本利潤概算養土雞以每個月養500只雞,年出欄5000只雞為例:用我們的技術養一隻土雞4個月可達2.5-3斤左右,一隻雞的飼養成本為15元,生態土雞一般價格在13元至20元之間,以15元/斤計,每隻雞按平均重2.5斤計,一隻生態土雞的純利在10-20元左右,年出欄5000只雞,年純利有5-10萬元。養土雞的成本概算養生態土雞90-100天即可達到 2.5-3.5斤/只,即可出欄,但為了保證肉質,一般要養4個月,一隻雞的成本在15元左右。詳細核算如下:養一隻生態土雞4個月上市,重2.5-3斤左右,所需飼料分別為穀物(稻穀、玉米、小麥、高粱、紅薯均可)6斤,按1元/1斤計即6元,黃粉蟲3斤,自己飼養每斤成本1.5元即4.5元,蠅蛆3斤,自己用雞糞飼養成本0.5元/1斤,3斤即1.5元,青菜5斤1.5元(自己種或撿菜葉不用錢),土雞苗自己孵化約2元/只,疫苗每隻0.2元,總計:15.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