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844319796352

    《故事兩則》課堂實錄

    執教者:毓君

    匯入:略

    學生讀。

    毓君:我們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

    (學生一讀)

    學生二:她讀錯了兩個字:夫 嚇

    毓君:是嚇還是嚇?這個字的意味比較豐富,如果讀作嚇,意思就比較單一了。但是最後一個字我聽得比較清楚,邪,應該讀幾聲。相當於耶。大家齊讀一遍。

    學生讀

    毓君:文章中有兩個字我要說一下,一個是或,一個是國。這兩個字書上都沒有給出註釋。也就是說憑我們的文言文知識應該掌握,那麼大家是不是已經掌握了呢?

    學生三:或是有人的意思。

    毓君:對,我們以前學過,有人的意思。有人就對惠子說。第二個是國。關於這個國前面講過多次,要結合語言環境還考慮。國破山河在,國是什麼意思?

    學生:國家。

    毓君:去國懷鄉。

    學生:國都。

    毓君:固國不以山川之險。

    學生:國防。

    毓君:這裡應該是什麼意思?

    學生四:我覺得應該是國都。

    毓君:為什麼?這個國,我們根據語境來判斷。在國都中。在梁國國都中守了三天三夜。下面我們請同學把故事講一下,先簡單地複述一下。

    範婷婷:惠子在梁國當宰相,莊子去拜見他,有人對惠子說,莊子來了,想代替你,於是惠子很驚恐,在國都中搜尋了三天三夜,莊子去拜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你知道嗎?它從南海飛到北海,不是梧桐不歇息,不是竹子不吃,不是甘水不喝,在這時貓頭鷹仰視它說,嚇,事到如今,你想用梁國來嚇我嗎?

    毓君:剛才我們讓同學複述了一下,他基本上是翻譯了一遍。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講這個句子。莊子去見惠子,因為惠子要去搜捕他。莊子應該是生氣的。他見了惠子應該比較生氣,甚矣,汝之不義!但是他有沒有?

    學生:沒有。

    毓君:他給惠子講了一個故事。那麼,這個故事的用意是什麼?

    學生五:希望惠子不要利慾薰心,要講義氣,不要為了自己的利益忘了友情。

    學生六:是為了告訴他,自己對宰相的位置沒有什麼興趣。把惠子比作,

    毓君:她就說得比較全面,莊子用了幾個比喻,要弄清楚他的用意,就必須搞清楚這幾個比喻。鵷,鴟,腐鼠。一個比喻莊子,一個比喻惠子,一個比作功名利祿。莊子罵惠子了沒有?

    學生:罵了。

    毓君:諷刺也是一種罵。仰而視之的主語是誰?

    學生七:鴟。

    毓君:是鴟還是鵷?

    學生:鴟。

    毓君:誰仰而視之?應該是鴟。莊子用這個故事做了一個比喻,既表明了自己的志趣,又諷刺了惠子的追求功名利祿。假如你是惠子,你覺得他聽了以後會有什麼反應?

    學生八:我覺得他可能比較愧疚。

    學生九:我還是覺得比較愧疚。

    學生十:我覺得他應該非常氣憤。因為我覺得他是那種貪慕權位的人,不大可能被感動。

    學生一:我覺得在這裡惠子並沒有表現出來。他應該是很氣憤的,又羞愧又氣憤。氣憤是因為生氣,羞愧是因為自己誤解了莊子。

    毓君:關於莊子與惠子到底是怎樣回事,我們今天早上給大家發了一份材料。看完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樣的感受

    學生二:一個人沒有了最好的最強的對手,就覺得沒有意義了。

    毓君:武林頂尖高手都很寂寞,就像獨狐求敗。伯牙和鍾子期就是如此。CCTV中有一個幸運52,裡面有一個遊戲叫做你比我猜,我們就看那個節目,有的人一比後面的人就一下子能夠猜到。為什麼?心靈當中有默契。莊子講這個故事是說,在惠子死後,莊子送喪,路過惠子的墳墓,莊子回頭給他的學生講這個故事。你覺得莊子對惠子是怎樣的態度?

    學生三:一方面是敬佩,然後是惋惜。

    毓君:看了同學們理解這個沒問題,莊子內心實際上慨嘆,他的對手去世了。所以說莊子在慨嘆自己沒有可以談話的知己。在莊子這本書當中大多是以一種詼諧幽默的面目出現,像這樣的篇目很少。我們有一個詞叫契友。什麼叫契友,就是他們之間能夠進行交流。有人說惠子後來會把莊子殺掉。儘管惠子醉心於功名利祿,但他要加害於莊子是不可能的。所以有人說這一篇是莊子的學生杜撰出來的。剛才我們說到了惠子與莊子的關係,是好朋友,但是很有趣。雖然感情很好。一般說我跟你說,就是說我們的興趣愛好都彼此接近,但是莊子與惠子的基本觀點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說兩個人在討論問題的時候經常會抬槓。接下來我們看第二則故事。

    學生讀。

    毓君:最後一個句子不要做過多的停留。要連讀。我們給大家一點時間梳理一下。這篇文章翻譯上比較簡單,另外,如果實在看不懂的同學請看一下資料二。

    學生默讀。

    毓君:這個故事如果讀得不太懂也沒有關係。這個辯論爭了很久了。我們把辯論放在資料二中。這場辯論誰佔了上鋒?

    學生四:惠子佔了上鋒。

    毓君:為什麼?

    學生四:莊子強詞奪理。

    學生五:莊子佔了上鋒。

    毓君:為什麼?

    學生五:因為莊子說了以後惠子就沒有說。

    毓君:剛才這個同學說莊子佔了上鋒。她從形式上判斷。你們覺得呢?如果從形式上說,是莊子佔了上鋒。如果從邏輯上看,誰佔了上鋒?

    學生六:我覺得惠子佔了上鋒。我覺得惠子的邏輯才是正確的。

    學生七:我覺得莊子佔了上鋒。

    毓君:這個時候我要提醒一下,我們要關注一下這個字,安。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在惠子那裡,這個叫怎麼?在莊子那裡變成了哪裡。莊子最後說了那句話,這時候莊子對“安”的理解,他把他理解為哪裡。你在哪裡知道?我就是在橋上知道的。很明顯,莊子在這兒偷換了概念。他靠偷換概念取得了勝利。這裡涉及到的邏輯關係比較複雜。但有一點大家一定能夠聽懂,莊子靠偷換概念取得了上鋒。我們本來關注的焦點是人和魚之間的資訊如何傳遞。但在莊子那裡變成了人是從哪裡獲得魚的資訊的。

    不過,我們先把這場千古爭辯放一放,來關注莊子為什麼非常固執地認為魚兒是快樂的?

    學生八:因為莊子本來就是崇尚自然的,他本來就是快樂的,他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這個問題。

    毓君:以我觀物,則物皆著我之色彩。大哲學家的心都是相通的。我們要用這樣的眼光去觀照現實世界。最後,我想把顧城的詩篡改一下,送給大家,作為我們今天這堂課的結束:莊子給了我們明亮的眼睛,我們要用它來尋找詩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雄聯盟NGA有人爆料Knight將轉會至RNG,而且是PDD做主,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