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研習社
-
2 # 濁酒話煙語
首先我認為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去考慮兩個地域文化的影響。
南韓位於東北亞北韓半島南部,三面環海,西瀕臨黃海,與膠東半島隔海相望,東南是北韓海峽,東邊是日本海,北面隔著三八線非軍事區與北韓相鄰,領土面積佔北韓半島總面積的4/9。南韓歷史上曾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國,清末,清朝於甲午戰爭中戰敗,南韓脫離與中原王朝的藩屬關係,後成立“大韓帝國”,1910年被日本吞併,二戰後光復取得獨立。1950年爆發北韓戰爭,南北分裂,北方國家稱北韓,南方國家稱南韓。國名來源於古代北韓半島南部的三韓部落(辰韓、馬韓、弁韓),英文名Korea源於古名“高麗”。哈哈,是不是感覺很熟悉啊,沒錯這就是中國的當年小弟,在古代隋唐時期的高麗,到後面的三韓。他們是非常崇拜我大天國的文化,所以會不遠千里派遣使臣來學習我們的文化知識。
而關羽的文化是在壬辰倭亂時期明朝傳至北韓的新的信仰。明朝神宗皇帝認為,關羽顯靈幫助北韓在壬辰倭亂中取得了勝利。日軍敗退後第二年(1599),明朝向北韓贈送了匾額。北韓政府在漢城東大門外開始修建比南廟規模更大的東關王廟(東廟)。
因為關羽的品質非常符合當時政權的需求,我認為他們這就是一場造神活動,在神化並崇拜關羽的明朝將帥影響下,關帝信仰傳入北韓並在壬辰倭亂時以拯救北韓的武神形象紮根於北韓社會。關羽不僅象徵著忠義,此後也漸漸作為道教的關聖帝君成為民間信仰與崇拜的物件。
從小的灌輸給南韓小孩這種思想,因此他們對於關羽的喜愛真的是真愛啊。我們還是應該自豪的,畢竟關羽實打實的是我們華人,毋庸置疑,南韓學習我們的文化,沒有自己的文化對於南韓人是一件悲傷的事情。所以用我們的文化偽裝自己的心虛罷了。
關帝廟是祭祀關羽的祠堂。關羽,又稱“關公”、“關帝”,是中國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是“忠義仁勇”的化身,在國內外廣受崇拜。南韓首爾現存的關帝廟有南廟、東廟(南韓寶物第142號)、聖帝廟(地方有形文化遺產第7號)、關聖廟(首爾民俗資料第6號)。廟內一般中央安放關羽塑像或關羽夫婦塑像,兩邊分別是他的養子關平和部下週倉。關作為中國傳統信仰之一的關帝為何傳到南韓?南韓人是如何認識關羽的?
在古代歷史上,南韓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尤其是三國時期的文化。古時候的南韓更是中國這個中央王朝的忠實小弟之一,他們非常崇拜中國文化,可謂是名副其實死忠粉。
南韓位於北韓半島南部,讓我們先熟悉下北韓半島的歷史階段。北韓半島的歷史包括11個階段,分別是:史前時期、傳疑時期、“三國時期”、統一新羅時代、後三國時期、高麗時代、北韓王國、大韓帝國、日治時期、朝韓分治和現代。關帝信仰傳入北韓半島時正是北韓王國時期。
豐臣秀吉征伐北韓王國
1592年,北韓王國發生“壬辰兵亂”,當時日本為擴張版圖,向北韓半島發起進攻,結果遭到挫敗。在這樣的背景下,從中國傳入的《三國志》恰好迎合了久經戰亂的北韓人渴望英雄出現拯救國家的心理需要。隨著《三國志》在北韓半島的流行,關羽的忠義形象也深入人心。據南韓關帝廟的碑文介紹,南韓和明朝軍隊當年為抗擊倭寇共同作戰,好幾次都是關羽“顯靈”,幫助了他們。
為什麼關羽在明朝時期傳入北韓半島呢?因為在當時的明朝,崇拜關羽是一個十分普遍的風俗。在明朝,從遼東到北京,沿路所有城市都有關帝廟,一般人家裡也會懸掛關羽的肖像,加以祭祀。官員們到一地赴任,必然去關帝廟參拜,由此可見,關帝信仰在當時明朝十分盛行。
明代關羽雕像
關羽在明朝既是財神又是軍神。進入北韓王國抗擊倭寇的明軍認為關帝的神兵幫助他們打敗倭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因此,他們為了祈禱自己的願望實現、爭取戰爭的勝利,以及改善北韓士兵重“文”輕“武”的風氣而積極主張建立關帝廟。關帝廟主要建立在今首爾和倭軍攻來的要道—慶尚道星州和安東、全羅道南原和康津等地區。他們在關帝廟模仿《三國演義》中的“桃園結義”,以血來發誓爭取戰爭的勝利,極大的鼓舞了文弱的北韓將士計程車氣。
首爾關帝廟(東廟)
關帝祭祀對當時的北韓君臣來說並不是一種信仰物件,只不過是因與明朝的外交關係而接受的一種文化。
現在的東廟公園
但是,至17世紀後半葉,北韓國王重新認識關帝廟的作用,把關帝廟的祭祀靈活的運用到國家治理上。尤其要求將士們學習關羽對主君和國家的忠誠和節義。國王肅宗(1674-1720年在位)在每次進行軍事訓練時住在關帝廟監督軍隊的軍法和紀律,英祖(1724-1776年在位)第一次穿戴盔甲進行了軍禮,並把關帝廟祭祀列入《國朝續五禮儀》的小祀。正祖(1776-1800年在位)甚至親為關帝廟的祭禮譜制《關帝樂章》,並把關帝廟祭祀升為中祀。
正是由於北韓國王對關帝祭祀的重視,要求將士們學習關羽的忠義精神,並把軍權逐漸轉移到國王手上,從而加強王權。隨著關帝祭祀列入北韓國家祀典,關帝被稱頌為“忠義的守護神”。此外,在戰爭中流行的關帝顯靈的故事和《三國演義》、《壬辰錄》等軍事類小說在民間廣為流傳,關羽在民間也成為備受崇敬的人物,成為除惡招福的神。
到了19世紀後半葉,關帝信仰在當時的北韓更為興盛。國王高宗在位時期,為了利用關羽的忠義精神教化民眾,在中央和地方重建關帝廟,並將關帝廟指定為國家的官方祠廟,並且在1901年將“關王”升為“關帝”,把祠廟升為“關帝廟”。
官府建廟,民間也紛紛效仿。儲存至今的兩座為首爾地區獎忠洞的“聖帝廟”和芳山洞的“關聖廟”,此二處關帝廟皆供奉關羽夫婦像。地方各級官吏想以地區為中心鞏固自己的地盤和勢力也自發的建設關帝廟,商人們祈求財運奉關羽為財神,祈願發財。因此在下層普通民眾中也普遍存在對關羽的信奉熱潮。
1908年2月,北韓半島正處於“大韓帝國”時期,其皇帝正式停止了關帝廟祭祀。關帝廟全盛時代結束了。雖然官府主導的關王廟祭祀被廢止了,但是,民間的祭祀活動一直都沒有停止。1920年出現了崇拜關帝團體“關聖教”就是重要體現。
目前,南韓東關王廟個人來祈禱的情況居多,據東廟的管理員說,來東廟祈禱的人主要是祈求生意興隆、家庭平安、子女升學以及求財、求福等。芳山洞的聖帝廟主要是商人祈求團結和生意興隆,因此芳山洞的關帝具有財神的性質。獎忠洞的關帝廟和南廟主要是祈求個人家庭平安。
參考文獻:
劉寶全,《南韓的關王廟與關聖教小考》,《民俗研究》,2010年4月。
具銀我(南韓),《首爾的關帝廟和關帝信仰》,《宗教學研究》,201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