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冷眼觀察室

    法國乃至歐盟,在美俄對抗的大背景下才能利益最大化,馬克龍與澤連斯基的化學反應,是兩國戰略的各取所需。

    據俄羅斯《訊息報》7月1日報道,法國駐烏克蘭大使杜蒙在談及馬克龍與澤連斯基時向記者透露,“實際上,兩位總統相處得很好,”她補充說,“我曾兩次看到他們之間產生了‘化學反應’。” 報道稱,杜蒙當天還提到,不論是澤連斯基還是馬克龍,都“非常有活力”,此外,他們都 “渴望迅速做出改變,以推動當前局勢向好發展”。

    杜蒙的此番言論,是針對4月12日及6月17日,澤連斯基兩次前往法國,會見馬克龍而做出的評論。考慮到杜蒙大使的身份,對於法國外交資訊瞭解的相當高,言語的可信度相當高,顯示了烏克蘭和法國在當前有共同的利益。

    對於烏克蘭而言,新任總統澤連斯基,在大選中就指出要和普京進行談判,意圖解決頓巴斯衝突。由於烏克蘭和俄羅斯存在著巨大的實力差距,在缺乏外來助力下,俄烏的談判大機率會成為一邊倒,澤連斯基就坐實波羅申科所指責的“向普京下跪”的罪名。

    所以,澤連斯基必須要引入一個希望俄烏衝突持續化,且有能力支援烏克蘭的國家及勢力。這個選擇不是美國,主要因素是,在特朗普上任後,一直試圖改善美俄關係,實現美國戰略的大轉向。雖然在“通俄門”及美國傳統建制派的影響下,特朗普的戰略舉步維艱,但是始終是矢志不渝的。

    在近期日本舉辦的峰會上,特朗普就和普京進行了促膝長談,雖然具體內容外界不得而知,但是有一個問題是確定的,特朗普還會不顧美國建制派的阻撓,繼續推進美俄關係的改善。在這種情況下,烏克蘭大機率會被特朗普當做送給普京的禮物,迫使烏克蘭作出妥協。

    美國被排除在外,在烏克蘭局勢上有重大影響力的組織就只剩下歐盟了。而在德法持續推進歐洲一體化的當下,是需要保持美俄關係處於緊張狀態的:

    一、美俄關係緊張,美國就需要歐盟作為對抗俄羅斯的前沿陣地,歐盟就此可以在美國獲得相當大的主動權。一如在美蘇爭霸期間,歐洲可以透過美國馬歇爾計劃,贏得西歐的重生。而現在的美俄關係緊張,至少特朗普不會再要求歐洲國家提高軍費了。

    二、美俄關係緊張,也給歐盟一體化提供了戰略機遇期。由於歐盟國家整體實力要強於美國,一旦整合完畢,將是世界強權的有利爭奪者,會威脅到美國的國際地位。深信“進攻性現實主義”外交的美華人,勢必會盡一切努力破壞歐盟的程序。譬如,美國打壓歐元,特朗普支援英國硬脫歐等。

    但是一旦俄羅斯的威脅比較突出,美國勢必會加強與歐盟的合作,在一定期間內,美國也必須放棄干涉歐盟事務,給了歐盟一體化提供了空間。俄羅斯的作用就相當於一顆釘子,牢牢的把美國的注意力釘在東歐地區,歐盟則可以趁機大舉發展。

    在這種考慮下,美俄歐三國在烏克蘭局勢上的態度是存在差異的。2014年,民主黨治下的美國、歐盟以及俄羅斯簽署的《日內瓦協議》,根本就沒有平定頓巴斯衝突的打算。側重於歐洲盟友的美國和歐盟,以及試圖從頓巴斯衝突的俄羅斯,三者一通和稀泥,使俄烏衝突持續化。

    在特朗普戰略大轉向後,歐盟則多次製造出突發事件,阻撓特朗普與普京的見面,譬如英國爆出白頭盔的間諜案,法國臨時調整座位等。在2014年後,俄羅斯被制裁後經濟出現問題,德國則奉上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為普京加了一波血。

    所以,澤連斯基與馬克龍的化學反應,顯然是在頓巴斯衝突達成了一致。馬克龍需要澤連斯基對俄羅斯強硬,相對應的需要對烏克蘭提供一定的支援。而澤連斯基拿到法國的援助,有底氣在俄烏談判中獲得更好的條件,以擺脫“向普京跪下”的指責。

    總而言之,澤連斯基對俄羅斯需要攜歐自重,而歐盟對美國需要攜俄自重,至於頓巴斯衝突的死難者,其實不在他們的考慮中。

  • 2 # 胡家成

    據俄羅斯《訊息報》報道,法國駐烏克蘭大使杜蒙在談及馬克龍與澤連斯基關係時透露,兩位總統相處得很好,他們之間產生了“化學反應”。 這位大使講這話有三個目的:凸顯歐盟的存在,用於牽制俄羅斯,用於牽制美國。凸顯歐盟的存在。

    歐盟經過成員國之間特別是大國之間一段時間的博弈,歐洲理事會主席、歐盟委員會主席、歐洲央行行長、歐洲負責外交和安全事務的高階代表已基本敲定,歐盟的政治框架已經穩定。凝聚力、效率是歐洲一直以來經常詬病的地方,歐盟也想透過人事整合,平衡各方利益,產生最大的正效應。烏克蘭是歐洲的國家,在烏克蘭問題上理應發揮主導作用。但自從烏克蘭發生廣場革命以來,烏克蘭問題一直是由美俄主導,本應是歐洲發揮主導作用反而對美國亦步亦趨,最後逐步邊緣化。

    在很短的時間內,澤林斯基兩次到訪巴黎,顯示歐烏雙方存在著重大戰略利益。歐盟一直是由德國、法國主導,這也是英國退歐的原因之一。法國有意透露法國與烏克蘭領導人之間的密切關係,就是要奪回歐洲在烏克蘭問題的上主導權,把烏克蘭變成歐洲的烏克蘭。

    牽制俄羅斯。

    歐洲與俄羅斯有斬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它們在某些方面有重大的戰略融合,比如氣候變化、貿易政策、伊朗核問題等。在烏克蘭問題上兩者意見嚴重對立,歐洲堅決反對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毫不猶豫地與美國一起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由於歐洲與俄羅斯的天然聯絡,這種制裁歐洲本身也承受較大壓力,傷敵一千,可能自損超過一千,歐洲仍願意承受,說明對俄羅斯的敵意有多大。

    烏克蘭與歐盟保持緊密關係,雙方互有所需。對於烏克蘭來說,利用與歐洲的關係特別是法國、德國等大國的關係,增加與俄羅斯較量的底氣。對於歐洲來說,把烏克蘭作為一張王牌,防止俄羅斯勢力做大,防止俄羅斯在東歐、中亞重新集結勢力範圍,叫板歐洲,從而創造和平的”歐洲大廈“。

    牽制美國。

    歐洲與美國三觀一致,理念相同,它們曾經共同戰鬥,打敗了共同的敵人蘇聯,取得了冷戰的勝利。 冷戰結束後,雙方原來潛在的矛盾公開化,比如美國積極抑制歐盟和歐元,鼓勵英國脫歐甚至鼓勵歐盟解體,對歐元更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打壓。歐洲沒有明確而統一的外交政策,往往成員國之間各自為政,政出多門。歐洲的防務政策更是一塌糊塗,基本上依賴北約和美國,美國更是把北約作為捆綁歐洲的鑰匙。

    在烏克蘭問題上,雙方的利益一致。它們並不是真正為烏克蘭著想,而是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它們的戰略利益受損。西方並不沒有把烏克蘭當回事,主要是為了防止俄羅斯重新崛起,威脅西方的價值觀和西方的遊戲規則。同時,歐洲不喜歡美國插手歐洲事務過多,太師爺式的指教,甚至撇開歐洲和俄羅斯勾勾搭搭。2015年,歐洲牽頭搞了四方會談性質的”明斯克協議“,就是顯示歐洲外交的獨立性。當然說澤林斯基與馬克龍產生了化學反應,實際是告訴美國,澤林斯基首選沒有選擇美國而是選擇歐洲,歐洲有理由、有責任、有信心獨立解決烏克蘭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寶貝寶貝,吉他譜,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