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順序是指一個建設專案(包括生產、生活、主體、配套、庭園、綠化、道路以及各種管道等)或單位工程,在施工過程中應遵循的合理的施工順序。
施工順序確定的原則如下:
(1)先場外、後場內,場外由遠而近;
(2)先全場、後單項,全場從平土開始;
(3)先地下、後地上,地下先深後淺;
(4)管線及道路工程先主幹、後分支,排水先下游,其他先源頭。
1.先場外、後場內
對於與場內外有聯絡的一些工程,如道路工程、管線工程等,其施工應從場外開始,然後再逐步向場內延伸。這樣完工一部分就有一部分可以利用,對施工就極其方便。正確的施工順序,使修建道路所需的器材可以直接透過幹道運抵施工地點,隨著道路向場內延伸,修建好的部分道路即可加以利用,從而保證現場所需器材的順利供應,既能充分發揮新建工程的效益,又能經濟地解決運輸問題,爭取施工的時間。
2.先全場、後單項
是說應該先完成全場性的工程,然後再完成各獨立的建築物和構築物。所謂全場性工程,是指對於許多工程的施工或使用者有關的、其作業面遍及整個施工現場的那些公用工程,如場地平整,各種管道、電纜線的主幹,場內的鐵路和主要幹道等。[1]
3.先地下、後地上
這是任何工程的施工都須嚴格遵循的重要原則。所謂先地下,後地上,就是說在施工時應先完成零點標高以下的工程,然後再完成零點標高以上的部分。從整個施工現場來看,零點標高以下的工程,大致包括如下的工作:鋪設地下管網,修建專用線和現場內的鐵路與公路。在地下工程的施工中,除遵守上述順序外,還應貫徹先深後淺的原則,即先做深層的,再做淺層的。一層一層的做上來,只有在完成零點標高以下的工程之後,再進行地面以上工程的施工,地下工程按照先深後淺的程式施工,在許多情況下是屬於施工工藝上的嚴格要求,而一般情況下也是最為合理的。
4.管線及管道工程先主幹、後分支,排水先下游,其他先源頭
管線道路中的先主幹、後分支的施工順序,能使完成部分的工程得以迅速發揮作用。如果先進行分支、管線道路的施工,由於這些管線道路沒有與幹管、幹線和幹道接通,它們也就不能發揮工程的效益,上水道不能供水,下水道的水仍然排不出去,煤氣、蒸汽、電力也沒有來源,道路也不能充分利用。管線道路工程的施工必須要首先完成主幹,道路也就從與附近幹道聯接處逐漸通向場內。
上面所講的這些原則,一般是不允許打亂的,打亂了就會造成混亂,就可能損害工程質量,就必然會增加施工費用,形成浪費,延誤工期,總而言之是會導致少慢差費。當然,遵循上述的施工順序也並不是完全機械的。首先,由於施工條件不同,在特殊情況下變動上述的某一施工順序也可能是必要的和合理的。比如在填土的地段,就可以先鋪管子。其次,遵循上述順序也並不意味著必須先施工的工程全部完工以後才能進行在順序上應後施工的工程,先後施工工程之間的交叉和穿插作業是可以的,甚至是必要的。這裡重要的是要掌握一個合理的交叉搭接的界限。這種合理的交叉搭接界限也是因條件不同而互異的。一般的原則是後一環節的工作必須要在前一環節提供了必要的工作條件後才能開始,而後一環節工作的開始既不應該影響前一環節工作,也不應該影響本身工作之連續與順利進行。
施工順序確定的依據
1.依據合同約定的施工順序的安排,如重點工程、難點工程、控制工期的工程以及對後續影響較大的工程確定先開工;
2.按設計圖紙或設計資料的要求確定施工順序;
3.按施工技術、施工規範與操作規程的要求確定施工順序;
4.按施工專案整體的施工組織與管理的要求確定施工順序;
5.結合施工機械情況和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確定施工順序;
6.依據本地資源和外購資源狀況確定施工順序;
7.依據施工專案的地質、水文及本地氣候變化,對施工專案的影響程度確定施工順序。
依據上述幾點通盤考慮,動態地確定合理的施工順序,在不增加資源條件下,加快施工進度。
施工順序,有空間上的順序,也有時間上的順序。這兩種順序的安排都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只有對具體工程和具體條件加以分析,掌握其變化規律才能安排得合理。
所謂空間順序,是指同一工程內容(如同一分部、分項工程)的前後、左右、上下的施工順序,即施工的方向或流向。任何工程的施工都得從某一個地方開始,然後向一定的方向推移。有時,這種順序要受到工程結構或施工工藝的影響,常是比較固定的。
所謂時間順序,是指不同工程內容(如單位工程中各不同分部分項工程)施工的先後順序,在一個單位工程中,任何分部、分項工程同它相鄰的分部、分項工程的施工總是有些宜於先施工,有些則宜於後施工,這中間,有一些是由於施工工藝的要求而經常固定不變的。另外有一些則施工的先後並不受工藝的限制而有很大的靈活性。比如,任何建築物或構築物的施工都必須先處理地基基礎,然後才能做上層建築;就結構與裝修來說則總是先做結構,然後再做裝修。這是任何工程都必須遵守的不變的施工順序。即使在實行立體交叉平行流水作業的情況下,從整個建築物件看,在一特定時間各項工作是同時並進的,但從一個區域性看,仍然沒有改變先地基基礎後上層建築,先結構後裝修的基本順序。但是,除了這類不變的順序以外,另一些施工順序就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考慮,作不同的安排,這時需要從以下幾點出發;①技術上合理,能做到保證質量,便利施工和成品保護;②經濟上節約,減少工料消耗,避免剔鑿修補;③進度上快速,為後續工序創造施工條件,充分利用工作面,凡能平行施工的都盡力組織平行施工。
施工順序確定的因素
確定施工順序時,一般應考慮以下因素:
(1)遵循施工程式。
(2)符合施工工藝,如預製鋼筋混凝土柱的施工順序為支模、綁鋼筋、澆混凝土,而現澆鋼筋混凝土柱的施工順序為綁鋼筋、支模板、澆混凝土。
(3)與施工方法一致。如單層工業廠房吊裝工程的施工順序,如採用分件吊裝法,則施工順序為吊柱→吊梁→吊屋蓋系統。如採用綜合吊裝法,則施工順序為第一節間吊柱、梁和屋蓋→第二節間吊柱、梁和屋蓋……→最後節間吊柱、梁和屋蓋。
(4)按照施工組織的要求。如一般安排室內外裝飾工程施工順序時,可按施工組織規定的先後順序。
(5)考慮施工安全和質量。屋面採用三氈四油防水層施工時,外牆裝飾一般安排在其後進行,為了保證質量,樓梯抹面最好安排在上一層的裝飾工程全部完成後進行。
(6)考慮當天氣候條件。如冬季室內施工時,先安裝玻璃,後做其他裝修工程。
施工順序是指一個建設專案(包括生產、生活、主體、配套、庭園、綠化、道路以及各種管道等)或單位工程,在施工過程中應遵循的合理的施工順序。
施工順序確定的原則如下:
(1)先場外、後場內,場外由遠而近;
(2)先全場、後單項,全場從平土開始;
(3)先地下、後地上,地下先深後淺;
(4)管線及道路工程先主幹、後分支,排水先下游,其他先源頭。
1.先場外、後場內
對於與場內外有聯絡的一些工程,如道路工程、管線工程等,其施工應從場外開始,然後再逐步向場內延伸。這樣完工一部分就有一部分可以利用,對施工就極其方便。正確的施工順序,使修建道路所需的器材可以直接透過幹道運抵施工地點,隨著道路向場內延伸,修建好的部分道路即可加以利用,從而保證現場所需器材的順利供應,既能充分發揮新建工程的效益,又能經濟地解決運輸問題,爭取施工的時間。
2.先全場、後單項
是說應該先完成全場性的工程,然後再完成各獨立的建築物和構築物。所謂全場性工程,是指對於許多工程的施工或使用者有關的、其作業面遍及整個施工現場的那些公用工程,如場地平整,各種管道、電纜線的主幹,場內的鐵路和主要幹道等。[1]
3.先地下、後地上
這是任何工程的施工都須嚴格遵循的重要原則。所謂先地下,後地上,就是說在施工時應先完成零點標高以下的工程,然後再完成零點標高以上的部分。從整個施工現場來看,零點標高以下的工程,大致包括如下的工作:鋪設地下管網,修建專用線和現場內的鐵路與公路。在地下工程的施工中,除遵守上述順序外,還應貫徹先深後淺的原則,即先做深層的,再做淺層的。一層一層的做上來,只有在完成零點標高以下的工程之後,再進行地面以上工程的施工,地下工程按照先深後淺的程式施工,在許多情況下是屬於施工工藝上的嚴格要求,而一般情況下也是最為合理的。
4.管線及管道工程先主幹、後分支,排水先下游,其他先源頭
管線道路中的先主幹、後分支的施工順序,能使完成部分的工程得以迅速發揮作用。如果先進行分支、管線道路的施工,由於這些管線道路沒有與幹管、幹線和幹道接通,它們也就不能發揮工程的效益,上水道不能供水,下水道的水仍然排不出去,煤氣、蒸汽、電力也沒有來源,道路也不能充分利用。管線道路工程的施工必須要首先完成主幹,道路也就從與附近幹道聯接處逐漸通向場內。
上面所講的這些原則,一般是不允許打亂的,打亂了就會造成混亂,就可能損害工程質量,就必然會增加施工費用,形成浪費,延誤工期,總而言之是會導致少慢差費。當然,遵循上述的施工順序也並不是完全機械的。首先,由於施工條件不同,在特殊情況下變動上述的某一施工順序也可能是必要的和合理的。比如在填土的地段,就可以先鋪管子。其次,遵循上述順序也並不意味著必須先施工的工程全部完工以後才能進行在順序上應後施工的工程,先後施工工程之間的交叉和穿插作業是可以的,甚至是必要的。這裡重要的是要掌握一個合理的交叉搭接的界限。這種合理的交叉搭接界限也是因條件不同而互異的。一般的原則是後一環節的工作必須要在前一環節提供了必要的工作條件後才能開始,而後一環節工作的開始既不應該影響前一環節工作,也不應該影響本身工作之連續與順利進行。
施工順序確定的依據
1.依據合同約定的施工順序的安排,如重點工程、難點工程、控制工期的工程以及對後續影響較大的工程確定先開工;
2.按設計圖紙或設計資料的要求確定施工順序;
3.按施工技術、施工規範與操作規程的要求確定施工順序;
4.按施工專案整體的施工組織與管理的要求確定施工順序;
5.結合施工機械情況和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確定施工順序;
6.依據本地資源和外購資源狀況確定施工順序;
7.依據施工專案的地質、水文及本地氣候變化,對施工專案的影響程度確定施工順序。
依據上述幾點通盤考慮,動態地確定合理的施工順序,在不增加資源條件下,加快施工進度。
施工順序,有空間上的順序,也有時間上的順序。這兩種順序的安排都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只有對具體工程和具體條件加以分析,掌握其變化規律才能安排得合理。
所謂空間順序,是指同一工程內容(如同一分部、分項工程)的前後、左右、上下的施工順序,即施工的方向或流向。任何工程的施工都得從某一個地方開始,然後向一定的方向推移。有時,這種順序要受到工程結構或施工工藝的影響,常是比較固定的。
所謂時間順序,是指不同工程內容(如單位工程中各不同分部分項工程)施工的先後順序,在一個單位工程中,任何分部、分項工程同它相鄰的分部、分項工程的施工總是有些宜於先施工,有些則宜於後施工,這中間,有一些是由於施工工藝的要求而經常固定不變的。另外有一些則施工的先後並不受工藝的限制而有很大的靈活性。比如,任何建築物或構築物的施工都必須先處理地基基礎,然後才能做上層建築;就結構與裝修來說則總是先做結構,然後再做裝修。這是任何工程都必須遵守的不變的施工順序。即使在實行立體交叉平行流水作業的情況下,從整個建築物件看,在一特定時間各項工作是同時並進的,但從一個區域性看,仍然沒有改變先地基基礎後上層建築,先結構後裝修的基本順序。但是,除了這類不變的順序以外,另一些施工順序就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考慮,作不同的安排,這時需要從以下幾點出發;①技術上合理,能做到保證質量,便利施工和成品保護;②經濟上節約,減少工料消耗,避免剔鑿修補;③進度上快速,為後續工序創造施工條件,充分利用工作面,凡能平行施工的都盡力組織平行施工。
施工順序確定的因素
確定施工順序時,一般應考慮以下因素:
(1)遵循施工程式。
(2)符合施工工藝,如預製鋼筋混凝土柱的施工順序為支模、綁鋼筋、澆混凝土,而現澆鋼筋混凝土柱的施工順序為綁鋼筋、支模板、澆混凝土。
(3)與施工方法一致。如單層工業廠房吊裝工程的施工順序,如採用分件吊裝法,則施工順序為吊柱→吊梁→吊屋蓋系統。如採用綜合吊裝法,則施工順序為第一節間吊柱、梁和屋蓋→第二節間吊柱、梁和屋蓋……→最後節間吊柱、梁和屋蓋。
(4)按照施工組織的要求。如一般安排室內外裝飾工程施工順序時,可按施工組織規定的先後順序。
(5)考慮施工安全和質量。屋面採用三氈四油防水層施工時,外牆裝飾一般安排在其後進行,為了保證質量,樓梯抹面最好安排在上一層的裝飾工程全部完成後進行。
(6)考慮當天氣候條件。如冬季室內施工時,先安裝玻璃,後做其他裝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