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民田大伯
-
2 # 筱原123
“二十三,糖瓜粘”傳統小年要吃灶糖,又粘嘴又粘牙,傳說是為了粘住灶王爺的嘴,不向玉皇大帝打小報告,說壞話。
傳說中灶王爺是玉皇大帝派的,監督考察每家每年的所作所為,臘月二十三日這天,灶神上天向玉皇大帝彙報,玉皇大帝根據彙報來決定下一年對這家是獎勵還是處罰。祭灶這一天,是家家歡送灶王爺上天的節日。
家家戶戶灶臺附近都貼有灶神畫像,經過一年煙熏火燎,畫像已經舊了。祭灶時,把舊像揭下,用稻草為灶神扎一草馬,讓他“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還要賄賂他,用一塊黏稠的糖瓜或者是糕粘在他嘴上,以使其“嘴甜”只能說好事,然後和草馬一起燒掉。新年後再買一幅新畫像,將灶神請回貼上。
另外傳說,北宋宰相呂蒙正從小家境貧窮。後來,他和母親流浪棲身於一座寺院內。寺內的長老會做芝麻糖。
呂蒙正雖一貧如洗,但他天資聰穎,勤奮好學,所以深得長老器重。長老不僅每天教他讀書識字、吟詩作賦,還常賞些芝麻糖讓他母子。臘月二十三“祭灶”這日,人們都忙著送灶王爺上天。呂蒙正見百姓用食物供奉灶王爺,而他沒有東西可供奉灶王爺,便用寺院裡的芝麻糖粘到灶王爺畫上。
待灶王爺返回天宮,大帝詢問時,他欲說但張不開口,只是一味點頭。玉皇大帝以為“灶火之神”連連稱讚呂蒙正人品,於是就頒旨降福,賜官呂蒙正。第二年,呂蒙正果然居天下數百名舉子之冠,考中狀元。
以後,每年臘月二十三,老百姓也紛紛效仿呂蒙正用芝麻糖供奉“灶火之神”,祈求玉皇大帝降瑞賜福。這樣,世代沿襲,流傳至今
-
3 # 青蛙笨笨1
用灶糖封住灶王爺的嘴,別去玉帝那裡告狀。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據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卓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男子。另外,大年三十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議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後,便輪祭祖宗:。
-
4 # 小張一家在濟南
俗話說二十三,糖瓜粘,灶王爺要上天!農曆臘月二十三,叫做小年。
在中國的神話中,灶王爺是中國家庭中保佑家人身體健康的重要的神靈!
據說小年這天,灶王爺要重返天庭向玉皇大帝舉報這一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爺的供桌前供放糖果,還要把糖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就是為讓灶王爺嘴巴甜一點,多在玉皇大帝前說好話,來年給家裡帶來更好的光景!因此,對於一個家庭來說,灶王爺的彙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
-
5 # 棠棣918
民間傳說,農曆臘月二十三是灶王爺上天庭‘述職’的日子,為了實現其‘上天言好事’的目的,人們便往畫像中灶王爺的嘴上抹糖,讓他‘嘴甜’。但剩下的糖怎麼辦?扔了有點可惜,不如給可憐的孩子們吃吧,於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天吃糖的習俗了。
‘’
-
6 # 糖友友
小年這天,要吃糖瓜,這是老輩兒留下來的習俗。
糖瓜是紅薯甜液與麵粉製成,形狀像小北瓜,口感微甜,有黏性,嚼起來粘牙。
“臘月二十三,糖瓜粘,灶王爺要上天。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這就是小年的來歷。
意思是說,主持一家飲食的灶王爺,從初一下界,一年了。要上天,彙報一下一年裡這家每個人的酸甜苦辣生活。所謂“人在幹,天在看”。灶王爺都是要上天彙報一下的。每個人一年裡做事的對錯多少,上天都要知道。為了讓灶王爺,報喜不報憂,多報好事,少說劣跡,吃糖瓜粘住嘴。也是希冀明年,灶王爺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生活中少苦多甜。
-
7 # 健康守護神阿波羅
小年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並非專指一個日子,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南京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雲南部分地區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數民族地區是除夕。
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貼春聯,掃塵,祭灶等。
小年這天為什麼要吃糖可能原因:
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鑽到灶鍋底下燒死了。
玉帝知道後,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彙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覺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彙報。於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祭灶王是小年的民俗活動之一。
後來民間傳說,小年這天,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這應該就是我們小年為什麼要吃糖的由來吧!
各地所祭灶用的麻糖,糖瓜,爆米花糖,關東糖都有。這些花樣繁多的糖糖就是我們在小年的必備佳品,這可不僅僅是過節給小孩的禮物也是我們小年祭灶的貢品。
各地的糖也不一樣:
1.關東糖又稱灶王糖、大塊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後才有出售。關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熬製而成的糖製品,它是祭灶神用的。
2.糖瓜。北京有句民謠“糖瓜祭灶”,首先進入節日的食品便是“祭灶”用的糖瓜。糖瓜外形圓圓胖胖,由麥芽糖製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兒,是很好的零食。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沒芝麻的兩種。
3.炒玉米糖。晉東南地區,有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黏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4.麻糖。麻糖是一種用糖漿將炒制後的大米、花生、棗子黏在一起的方塊糖,用它來“糊”住灶王爺的嘴,好讓他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
5.爆米花糖。靖安縣民間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說法。“小年”這天,人們用麥芽糖和爆米花製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一年財運大發、生活甜美。
回覆列表
小年吃灌糖,民間傳說灶王爺上天交差,人間善惡之事報告,給灶王爺吃的,嘴巴甜甜肯定只說好事,上天言好事,下界送好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