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檢驗機採棉
截止到2014年,博州棉花種植面積約217萬畝,其中地方152萬畝,兵團第五師65萬畝。過去的2014年度,對於整個博州棉花行業來說是一個嚴冬,也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截至目前,第五師80%多的棉花還安靜地分散在各個監管倉儲庫中。這對於以棉花種植加工為支柱產業的兵團第五師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在2015年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第五師採取的措施是增加手採棉比例至30%,準備以此來提高棉花整體質量。
機採棉質量差的原因分析
含雜高、長度偏短、短纖維含量高、加工質量差成了機採棉的主要特點。一句話,機採棉的質量差,市場競爭力弱。
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是說只要種植模式適合機採,機械化採摘就是機採棉了。準確來講這種棉花應該稱為機採的棉花,而不是機採棉。它涉及到品種培育、 栽培農藝、田間管理、化學脫葉催熟、機械採收、棉花清理加工等諸多環節。美國機採棉的發展用了上百年的歷時,尤其是育種工作,美國機採棉生產過程中,棉桃高度一致,結鈴開花一致,成熟度一致,因此,其機採棉質量較高。而中國目前機採棉發展只有短短十幾年的歷史,就目前機採棉而言,無論是育種,還是種植方式、培育方式、採摘方式並未形成單獨的專業體系。
中國從國外進口先進採棉機,但是採收的棉花質量與國外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一是棉種問題。截至目前中國沒有一個透過國家標準稽核的機採棉種。二是田間生產管理。棉農為了追求高效益,種植的是手摘棉品種,生長期間按手摘棉的管理模式管理,最後採收時使用機械作業採收,使棉花質量受到影響。三是採收、加工問題。採摘因素:採摘前的脫葉劑噴灑是一個重要環節,脫葉效果不好,也會影響棉花質量。機採棉在採收過程中混入的棉葉棉稈等雜質難於清理,籽清、皮清過程中機械對纖維的勾拉打擊造成了棉花長度偏短,短纖維率高,含雜率高,加工質量差,使棉花有效使用率降低,直接影響了棉花的加工質量和顏色級。
影響機採棉花質量的主要原因
一是品種因素。近幾年的棉花種植品種多為中晚熟品種,產量較高,生長期較長,如果霜期提前,氣溫降低,部分棉桃就不能正常開裂吐絮,纖維品質下降;同時品種多而雜,地方尤為嚴重,同一塊地中幾個品種混種的現象較為普遍,致使棉花質量一致性差,優質棉減少。
二是氣候因素。2014年春季播種期間氣溫較高,但在出苗期氣溫較低且風大而多,致使出苗不齊或出而不長,導致棉苗爛根或枯萎,補種和重播的現象較嚴重,播種期延長,導致棉花晚熟;夏季在棉花盛花結鈴期氣溫過高,且高溫持續時間長,纖維素的沉積和次生胞壁的增厚過大,從而使棉纖維過成熟纖維變粗,馬克隆值高。後期氣溫過低、多雨、霜期提前棉桃不能正常開裂吐絮,棉農為催開棉桃,普遍噴灑高濃度乙烯利,造成未成熟棉纖維增加,連續的降雨使開裂的棉花不能正常採摘,雨鏽棉增多影響顏色級。棉花回潮率高影響棉花品質。
三是土壤因素。博州目前的大部分棉田屬於老棉區,多年來一直單一種植棉花,造成土壤貧瘠,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棉花品質。
四是病蟲害因素。2014年在棉花苗期黃萎病、枯萎病較嚴重,盛花結鈴期受紅蜘蛛影響,使棉花生長髮育受到影響,導致纖維品質下降。
五是採摘因素。2014年國家取消了連續三年的臨時收儲政策,在新疆實施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工作,棉花價格由市場決定,由於棉價穩定較晚,棉農處於觀望狀態,採棉售棉不積極,導致棉花未適時採摘影響棉花品質;受採棉機的限制,部分棉田的棉花無法及時採摘,導致早中晚期棉花一次性採摘交售,無法做到“四分”,好壞摻混,造成棉花質量一致性較差。
六是加工因素。由於在2014年採收期間,氣溫較低,對棉株噴灑的脫葉劑脫葉效果較差,機採棉在採收過程中混入的棉葉棉稈等雜質難於清理,籽清、皮清過程中機械對纖維的勾拉打擊造成了棉花長度偏短,短纖維率高,含雜率高,加工質量差,使棉花有效使用率降低,影響加工質量和顏色級。
七是人為因素。棉農在選種時一味追求單產、衣分,而忽視內在質量,棉農為提高收成通常把中晚期手摘棉、頭遍機採和二遍機採棉摻混交售。2014年是棉花直補新政策實施的第一年,棉農由前期的觀望到後來的集中交售,使得棉花收購集中。加工企業受新政策影響,採取快收購、快加工、快入儲、快銷售措施,導致混收混加現象嚴重,致使棉花品質降低。
對提高機採棉質量的幾點建議
一是強化質量意識。棉花經營企業要不斷強化質量意識,國家棉花新標準已經執行,棉花經營企業應按照新標準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嚴格執行,合法經營。相關部門做好對棉農的宣貫工作,指導棉農增強質量意識和知識,提高對異性纖維及危害的認知度,達到從源頭杜絕異纖的目的;在棉花的收購環節切實做到分類分等收購、存放,優棉優價,促使棉農做好“四分”工作。
二是培育適合品種。多年來棉花品種一直是影響棉花質量的重要原因之一。隨著機採棉種植面積的逐年增加,培育機採棉品種是當前的首要問題。因此我們建議相關部門加強對棉花良種的選育工作,儘快培育出適合我州機採棉種植的品種。只有這樣機採棉才可以提高質量,得到市場的認可。
三是改進加工工藝。機採棉收加企業進一步改進改善採棉機採摘流程和機採棉加工工藝,最大限度地把機採棉的採摘和加工工藝環節對棉纖維品質的影響降到最低。根據機採棉的產量配備相匹配的加工裝置,做到適時採摘適時加工,縮短加工週期,以提高機採棉的質量。
四是加強技術指導。農業技術部門要加強對廣大棉花種植戶進行技術指導。在棉花采摘期,氣象部門應積極做好天氣變化的宣傳工作,廣大棉農也應該及時掌握天氣變化情況,便於確定噴灑脫葉劑的最佳時間,達到最佳脫葉效果。
五是培育交易市場。應做好引導培育博州棉花交易市場工作。目前博州建有棉花倉儲庫兩個,庫存量36萬噸左右,完全滿足博州棉花產量(博州皮棉產量25萬噸左右)。鼓勵當地企業就近入倉儲庫,能夠有效降低棉花企業運輸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
六是加強質量監管。監管部門應加強對棉花收購、加工、銷售全過程監管,棉花收購期間,做好價格調控工作,避免企業搶收而導致質量下降,積極維護企業、棉農雙方利益,確保博州棉花市場有序發展。督促棉花經營企業嚴格執行國家棉花標準和棉花質量監督管理條例,認真履行質量責任和義務,對不同等級、型別的棉花,做到分級分等分類存放,分級分等分類加工,要做到因花配車,因質改進,穩步提高我州棉花質量,提升我州棉花的市場競爭力。
如何檢驗機採棉
截止到2014年,博州棉花種植面積約217萬畝,其中地方152萬畝,兵團第五師65萬畝。過去的2014年度,對於整個博州棉花行業來說是一個嚴冬,也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截至目前,第五師80%多的棉花還安靜地分散在各個監管倉儲庫中。這對於以棉花種植加工為支柱產業的兵團第五師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在2015年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第五師採取的措施是增加手採棉比例至30%,準備以此來提高棉花整體質量。
機採棉質量差的原因分析
含雜高、長度偏短、短纖維含量高、加工質量差成了機採棉的主要特點。一句話,機採棉的質量差,市場競爭力弱。
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是說只要種植模式適合機採,機械化採摘就是機採棉了。準確來講這種棉花應該稱為機採的棉花,而不是機採棉。它涉及到品種培育、 栽培農藝、田間管理、化學脫葉催熟、機械採收、棉花清理加工等諸多環節。美國機採棉的發展用了上百年的歷時,尤其是育種工作,美國機採棉生產過程中,棉桃高度一致,結鈴開花一致,成熟度一致,因此,其機採棉質量較高。而中國目前機採棉發展只有短短十幾年的歷史,就目前機採棉而言,無論是育種,還是種植方式、培育方式、採摘方式並未形成單獨的專業體系。
中國從國外進口先進採棉機,但是採收的棉花質量與國外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一是棉種問題。截至目前中國沒有一個透過國家標準稽核的機採棉種。二是田間生產管理。棉農為了追求高效益,種植的是手摘棉品種,生長期間按手摘棉的管理模式管理,最後採收時使用機械作業採收,使棉花質量受到影響。三是採收、加工問題。採摘因素:採摘前的脫葉劑噴灑是一個重要環節,脫葉效果不好,也會影響棉花質量。機採棉在採收過程中混入的棉葉棉稈等雜質難於清理,籽清、皮清過程中機械對纖維的勾拉打擊造成了棉花長度偏短,短纖維率高,含雜率高,加工質量差,使棉花有效使用率降低,直接影響了棉花的加工質量和顏色級。
影響機採棉花質量的主要原因
一是品種因素。近幾年的棉花種植品種多為中晚熟品種,產量較高,生長期較長,如果霜期提前,氣溫降低,部分棉桃就不能正常開裂吐絮,纖維品質下降;同時品種多而雜,地方尤為嚴重,同一塊地中幾個品種混種的現象較為普遍,致使棉花質量一致性差,優質棉減少。
二是氣候因素。2014年春季播種期間氣溫較高,但在出苗期氣溫較低且風大而多,致使出苗不齊或出而不長,導致棉苗爛根或枯萎,補種和重播的現象較嚴重,播種期延長,導致棉花晚熟;夏季在棉花盛花結鈴期氣溫過高,且高溫持續時間長,纖維素的沉積和次生胞壁的增厚過大,從而使棉纖維過成熟纖維變粗,馬克隆值高。後期氣溫過低、多雨、霜期提前棉桃不能正常開裂吐絮,棉農為催開棉桃,普遍噴灑高濃度乙烯利,造成未成熟棉纖維增加,連續的降雨使開裂的棉花不能正常採摘,雨鏽棉增多影響顏色級。棉花回潮率高影響棉花品質。
三是土壤因素。博州目前的大部分棉田屬於老棉區,多年來一直單一種植棉花,造成土壤貧瘠,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棉花品質。
四是病蟲害因素。2014年在棉花苗期黃萎病、枯萎病較嚴重,盛花結鈴期受紅蜘蛛影響,使棉花生長髮育受到影響,導致纖維品質下降。
五是採摘因素。2014年國家取消了連續三年的臨時收儲政策,在新疆實施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工作,棉花價格由市場決定,由於棉價穩定較晚,棉農處於觀望狀態,採棉售棉不積極,導致棉花未適時採摘影響棉花品質;受採棉機的限制,部分棉田的棉花無法及時採摘,導致早中晚期棉花一次性採摘交售,無法做到“四分”,好壞摻混,造成棉花質量一致性較差。
六是加工因素。由於在2014年採收期間,氣溫較低,對棉株噴灑的脫葉劑脫葉效果較差,機採棉在採收過程中混入的棉葉棉稈等雜質難於清理,籽清、皮清過程中機械對纖維的勾拉打擊造成了棉花長度偏短,短纖維率高,含雜率高,加工質量差,使棉花有效使用率降低,影響加工質量和顏色級。
七是人為因素。棉農在選種時一味追求單產、衣分,而忽視內在質量,棉農為提高收成通常把中晚期手摘棉、頭遍機採和二遍機採棉摻混交售。2014年是棉花直補新政策實施的第一年,棉農由前期的觀望到後來的集中交售,使得棉花收購集中。加工企業受新政策影響,採取快收購、快加工、快入儲、快銷售措施,導致混收混加現象嚴重,致使棉花品質降低。
對提高機採棉質量的幾點建議
一是強化質量意識。棉花經營企業要不斷強化質量意識,國家棉花新標準已經執行,棉花經營企業應按照新標準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嚴格執行,合法經營。相關部門做好對棉農的宣貫工作,指導棉農增強質量意識和知識,提高對異性纖維及危害的認知度,達到從源頭杜絕異纖的目的;在棉花的收購環節切實做到分類分等收購、存放,優棉優價,促使棉農做好“四分”工作。
二是培育適合品種。多年來棉花品種一直是影響棉花質量的重要原因之一。隨著機採棉種植面積的逐年增加,培育機採棉品種是當前的首要問題。因此我們建議相關部門加強對棉花良種的選育工作,儘快培育出適合我州機採棉種植的品種。只有這樣機採棉才可以提高質量,得到市場的認可。
三是改進加工工藝。機採棉收加企業進一步改進改善採棉機採摘流程和機採棉加工工藝,最大限度地把機採棉的採摘和加工工藝環節對棉纖維品質的影響降到最低。根據機採棉的產量配備相匹配的加工裝置,做到適時採摘適時加工,縮短加工週期,以提高機採棉的質量。
四是加強技術指導。農業技術部門要加強對廣大棉花種植戶進行技術指導。在棉花采摘期,氣象部門應積極做好天氣變化的宣傳工作,廣大棉農也應該及時掌握天氣變化情況,便於確定噴灑脫葉劑的最佳時間,達到最佳脫葉效果。
五是培育交易市場。應做好引導培育博州棉花交易市場工作。目前博州建有棉花倉儲庫兩個,庫存量36萬噸左右,完全滿足博州棉花產量(博州皮棉產量25萬噸左右)。鼓勵當地企業就近入倉儲庫,能夠有效降低棉花企業運輸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
六是加強質量監管。監管部門應加強對棉花收購、加工、銷售全過程監管,棉花收購期間,做好價格調控工作,避免企業搶收而導致質量下降,積極維護企業、棉農雙方利益,確保博州棉花市場有序發展。督促棉花經營企業嚴格執行國家棉花標準和棉花質量監督管理條例,認真履行質量責任和義務,對不同等級、型別的棉花,做到分級分等分類存放,分級分等分類加工,要做到因花配車,因質改進,穩步提高我州棉花質量,提升我州棉花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