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607326165656

    原文: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譯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於認知研究萬事萬物。透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後,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後,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後,才能修養品性;品性修養後,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後,天下才能太平。

    讀後感:

    我從這段話裡明白了,要做事,先要做人;謀大事,要從小事做起;讓我想起了從前讀過的一則小故事: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說的是東漢有個少年陳蕃,獨居一室,屋內齷齪不堪,當他父親的老朋友薛勤勸告他時,他慨然道:“大丈夫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薛勤反駁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結合薛勤的話,我明白了大事與小事,理想與實幹的辯證關係,我們一定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不要好高騖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司湯達的代表作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