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獅

    古代之時,有兩件事於戰場之上最為人不齒,一則是“殺降”,二則是“屠城”。雖說為人詬病和不齒,但歷朝歷代好像都曾有之。尤其外族入侵他族之時,蠻夷攻伐文明之後,往往將殺降和屠城作為一種樂趣和發洩,因此這種事情更是司空見慣,不足為奇。

    興許有人將殺降和屠城習慣性加載於外族蠻夷身上,比如那些曾經的遊牧民族,如匈奴、蒙元、滿清等等,可文明世界中的聖君明主也沒少幹這種事,就拿李世民來說,可算的古代有名的明君典範,可殺降與屠城這兩件事他卻一樣不落的都幹過。

    其實幹過就幹過,可李世民卻偏偏敢做不敢當,愣是將此一股腦推到了老爸李淵身上,讓老爸為自己當“背鍋俠”,而他自己卻打出仁義旗號,給自己建立豐碑。

    話說公元619年,此事正值隋末唐初之時,天下大亂,今日你打我,明日我打你,打的好不熱鬧。時有劉武周頻頻與唐軍交戰,唐軍將領裴寂率軍攻伐劉武周,為堅壁清野,下令士卒焚燒百姓糧食,這引起極大民憤。因此在夏縣引出一位豪傑,名叫呂崇茂。

    呂崇茂在夏縣舉兵反唐,自稱魏王,相應劉武周共克唐軍。李淵聞訊後,兩次派兵討伐,但都被擊敗。公元620年,李淵在此派兵征討,劉武周手下大將尉遲敬德援助呂崇茂。但因為李淵使用離間計,最終呂崇茂反被尉遲敬德所殺。

    呂崇茂死後,麾下餘部仍在夏縣活動,繼續支援劉武周對抗唐朝,殊不知這一來卻惹來滔天大禍。

    話說秦王李世民率軍攻打劉武周,平定山西數城,率得勝之師返回本部之時,途徑夏縣。李世民想起呂崇茂之事,於是下令攻打夏縣。夏縣一個彈丸小城,哪裡阻擋的住,很快城門被打破,唐軍湧入城中。李世民遂以犒賞將士為名,下令士卒可肆意掠奪城中財物,並下令屠城。可憐城中無辜百姓盡遭屠戮,鮮有人生還。

    可等李世民做了皇帝之後,就不認賬了。他將這事推給了老爸李淵,說李淵曾下詔:“平薛舉之初,不殺奴賊,致生叛亂,若不盡誅,必為後患。”自己之所以屠戮夏縣,不過是奉詔行事,看,我是多麼無辜啊。

    屠城之事後,李世民又玩了一招“殺降”,其中被殺的降將之中便有那位《隋唐演義》中大名鼎鼎的二賢莊莊主、綠林總瓢把子,諢號“赤發靈官”的單雄信。當然,咱們說的是正史,並非小說杜撰,不管小說之中的單雄信是何其偉岸,何其英雄,都於正史無關。

    公元621年,洛陽王世充投降唐軍,手下部將之中便有單雄信。李世民跟單雄信有仇,因此要將其殺掉。雖然有徐世績苦苦哀求,但然並卵,單雄信還是被李世民所殺。這件事過後,引起許多義軍不滿,於是乎原本準備歸降唐朝的義軍紛紛再次揭竿而起,誓要死磕大唐。這引發一連串反應,導致河北地區戰火再起,持續了許多年,導致生靈塗炭,百姓流離失所,連唐朝大將羅士信也為此而賠上性命。

    可這事等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兄弟軟禁老爸之後,就開始不承認了,李淵再次“躺槍”,李世民將其一股腦推到李淵身上,說是奉老爹的旨意才處死單雄信的,自己很無辜。

    這擺明了就是推卸責任,李世民殺單雄信純粹是個人報復,因為當年王世充大戰唐軍之時,單雄信曾險些兩次要了李世民的項上人頭。這件事導致李世民懷恨在心,雖然有徐世績等大臣苦苦哀求,但是無濟於事,殺單雄信成了他必行之事。

    後世有言:“太宗時史臣敘高祖時事,有誅殺不厭眾心者,皆稱高祖之命,掩太宗之失,如屠夏縣之類皆是也。”也就是說李世民犯了錯,都推到皇帝老爸李淵身上,他就是個“坑爹”的貨。

    看完筆者所寫,想必有人為李世民鳴不平,會說“唐太宗乃一代明君,不容你黑他!”說實話,筆者還真沒黑他,這些都是史料所撰,在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中也有記載。

    再者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李世民縱使有功績,但也不可能不做錯事,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自己親哥們這事就看出這位太宗皇帝非善類。我們在肯定其功績的同時,也應該從側面看其汙點,這樣他才更像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不容評價的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季有什麼水果是不能夠餵食狗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