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飛飛的小朋友

    情感表達上,

    借落木窸索之聲,長江洶湧之狀,也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是詩人流寓夔州時為深秋登高有感而作。這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曾被人譽為“古今七言律第一”.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詩人目睹蒼涼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淪落他鄉、年老多病的處境,故生出無限悲愁之緒。

    而這首懷古詞兼有感奮和感傷兩重色彩,但篇末的感傷色彩掩蓋不了全詞的豪邁氣派.

    也就是說,走過了一條由懷古到傷己情感線索,則是懷古,傷己進而更向前走了一步---振奮.

    藝術表現上,

    寫登高所覽之景,雄渾蒼莽;在闊大雄健的氣象之中,滲透著一股勃鬱之氣。通篇語言凝鍊,聲調鏗鏘,氣韻流轉,對仗工整。抒寫詩人內心鬱結不舒的愛國情感和羈旅愁思,悲憤而不過分,悽苦而不消沉,在藝術上是很見功力的。

    是一首詞,藉助詞的靈活形式,蘇軾上片詠赤壁,下片懷周瑜,最後以自身感慨作結。起筆高唱入雲,氣勢足與“黃河之水天上來”相侔,而且詞境壯闊,在空間上與時間上都得到極度拓展。江山、歷史、人物一齊湧出,以萬古心胸引出懷古思緒,英雄業績,激起蘇軾爽邁奮發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內心苦悶和思想矛盾。

    簡言之,是情景交融的佳作.而則是時間空間與情感三方交融之佳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帶上的小“疙瘩”是什麼?能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