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有一個年輕人失戀了,一直襬脫不了事實的打擊,情緒低落,已經影響到了他的正常生活,他沒辦法專心工作,因為無法集中精力,頭腦中想到的就是前女友的薄情寡義。他認為自己在感情上付出了,卻沒有收到回報,自己很傻很不幸。於是,他找到了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告訴他,其實他的處境並沒有那麼糟,只是他把自己想象得太糟糕了。在給他做了放鬆訓練,減少了他的緊張情緒之後,心理醫生給他舉了個例子。“假如有一天,你到公園的長凳上休息,把你最心愛的一本書放在長凳上,這時候走來一個人,徑直走過來,坐在椅子上,把你的書壓壞了。這時,你會怎想?”
“我一定很氣憤,他怎麼可以這樣隨便損壞別人的東西呢!太沒有禮貌了!”年輕人說。“那我就告訴你,他是個盲人,你又會怎麼想呢?”心理醫生接著耐心地繼續問。“哦--原來是個盲人。他肯定不知道長凳上放有東西!”
年輕人摸摸頭,想了一下,接著說,“謝天謝地,好在只是放了一本書,要是油漆、或是什麼尖銳的東西,他就慘了!”“那你還會對他憤怒嗎?”心理醫生問。“當然不會,他是不小心才壓壞的嘛,盲人也很不容易的。我甚至有些同情他了。”
心理醫生會心一笑:“同樣的一件事情--他壓壞了你的書,但是前後你的情緒反應卻截然不同。你知道是為什麼嗎?”“可能是因為我對事情的看法不同吧!”
對事情不同的看法,能引起自身不同的情緒。很顯然,讓人難過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情的不正確的解釋和評價。這就是心理學上的情緒ABC理論的觀點。
情緒ABC理論中,A表示誘發事件;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即對這件事的看法和解釋;C表示個體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結果。同一件事,人們的看法不同,情緒體驗也不同。
案例:有一個年輕人失戀了,一直襬脫不了事實的打擊,情緒低落,已經影響到了他的正常生活,他沒辦法專心工作,因為無法集中精力,頭腦中想到的就是前女友的薄情寡義。他認為自己在感情上付出了,卻沒有收到回報,自己很傻很不幸。於是,他找到了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告訴他,其實他的處境並沒有那麼糟,只是他把自己想象得太糟糕了。在給他做了放鬆訓練,減少了他的緊張情緒之後,心理醫生給他舉了個例子。“假如有一天,你到公園的長凳上休息,把你最心愛的一本書放在長凳上,這時候走來一個人,徑直走過來,坐在椅子上,把你的書壓壞了。這時,你會怎想?”
“我一定很氣憤,他怎麼可以這樣隨便損壞別人的東西呢!太沒有禮貌了!”年輕人說。“那我就告訴你,他是個盲人,你又會怎麼想呢?”心理醫生接著耐心地繼續問。“哦--原來是個盲人。他肯定不知道長凳上放有東西!”
年輕人摸摸頭,想了一下,接著說,“謝天謝地,好在只是放了一本書,要是油漆、或是什麼尖銳的東西,他就慘了!”“那你還會對他憤怒嗎?”心理醫生問。“當然不會,他是不小心才壓壞的嘛,盲人也很不容易的。我甚至有些同情他了。”
心理醫生會心一笑:“同樣的一件事情--他壓壞了你的書,但是前後你的情緒反應卻截然不同。你知道是為什麼嗎?”“可能是因為我對事情的看法不同吧!”
對事情不同的看法,能引起自身不同的情緒。很顯然,讓人難過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情的不正確的解釋和評價。這就是心理學上的情緒ABC理論的觀點。
情緒ABC理論中,A表示誘發事件;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即對這件事的看法和解釋;C表示個體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結果。同一件事,人們的看法不同,情緒體驗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