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林之q

    支援崔老師。創新是藝術的生命。每幅書法作品尤如一臺舞蹈藝術,舞者大小、體形、動作各異,所遵循的主題、韻律協調一致,在此基礎上無論如何創新也不為過。但,當今時代泛起的醜書、怪書似書法的轉基因,應予嚴力打擊。

  • 2 # 汲古堂書畫

    繼承發展,多處取法,可攻其一點,不及其餘,也可博覽眾長,融匯貫通,重中之重,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藝術素養,則水到渠成。現今創新者多空中樓閣,根基淺薄,不是書法之大道。

  • 3 # 張偉評論

    書法創新是永恆的話題,沒有創新就沒有書法藝術,自殷商甲骨文出現之後,至秦以小篆統一文字,期間少不了創新,由於書寫的便利性需求和書寫工具的改進與紙張的發明,使得漢代以後的文字改革速度加快,隸書出現的同時,草、行、楷隨之出現,東晉時期漢字已經完全成熟,除實用性外,漢字的藝術價值體系也日趨成熟。書法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書法是一門藝術,藝術得以持續發展的動力就是保持新鮮感,能夠吸引人。在這方面歷代先賢們認識的很深刻,師古出新、突破自我一直是書法的終極追求。王獻之繼承其父王羲之衣缽,本可坐享其成,但是他不滿足,想盡辦法要突破自己,最終寫出了新意,自稱“破體”,雖然從我們後人的角度看差別不是很大,但是在當時的時代背景和藝術環境下是難能可貴的,得到了後世的高度肯定,將其與乃父王羲之並稱“二王”。王獻之的”破體”思維對後世的影響不比王羲之的貢獻小。

    二王以後,書法經歷了多個階段,對於書法的探索和認識一直在前進,唐代重法度,宋代重意趣,元明重姿態,清代重金石復古,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時代審美和創新。進入現代社會,書法作為文字的實用價值已經非常弱化,越來越成為一門純藝術形式,書法教育專業化,書法家職業化已經基本實現,書法的創新問題再一次的走到我們面前。愚認為當代的書法創新應該從這幾個方面考慮:一是創新離不開對於傳統的繼承,書法的載體是漢字,字都不要了就不叫書法了,這是底線。傳統的筆法也不能丟,這是書法核心價值所在,這也是底線;二是創新要擺脫簡單化的傾向。書法的創新多種多樣,有章法形式上的創新,有字法結構的創新,有筆法線條上的創新,有展覽評比方式的創新,有教育理論的創新,無論什麼創新都不能簡單化、形式化,更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唯形式,唯技術,唯師承,唯市場都是不可取的;三是創新要體現時代特徵。縱觀書法史,每個階段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特徵,一看就知道是哪個時期的字,當代的書法創新也必然要把現代人的審美和意境放到重要的位置,適應時代的需求。要允許書法與其他藝術特別是現代藝術的借鑑與結合,大膽嘗試。當然江湖書法不在討論的範圍,不要自作多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職業素養培養如何融入高職專業技能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