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客家人又稱為“月半節”、“鬼節”等。稱鬼節,是因為人們認為:人死成鬼,但形滅神不滅,靈魂還在這個世界上。因此人們在信奉儒家、道教等多神的基礎上,特別增設了這個祭祀祖先的節日。
由於贛南客家人遷入時間、遷入原因的不同,贛南客家人過七月半的習俗和時間也略有不同。你家七月半過哪天呢?
回覆列表
-
1 # 掛羊頭賣狗肉628
-
2 # 百事通65300322
梅州市、蕉嶺縣、新鋪鎮就過“七月半”(即十五),全鎮三萬幾人,90%以上都過“七月半”,有少部分好像過十四,其餘都過十五;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節日!想“文革”期間非常熱鬧(也就是人多),幾乎每家每戶來走親戚的人一至三張臺不等,那時沒車搭,都是行路去,人來人往,走親訪友的人絡繹不絕!從“七月半”開始,全縣各地的傳統節日就很多了,如:八月二、八月十三、八月十五、八月十六、後有國慶等等,是民間人們走親戚相互聯絡交往的節日。隨著華人民生活不斷提高,從踩單車至騎摩托車到現在是小車來了。特別是近幾年我鎮還推出“非物質文化遺產”繼續傳承、發揚!十五當晚邀請梅州市山歌劇團演出助興!精彩、熱烈!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俗稱七月半,也稱中原節,中元節。客家人一年當中有二個重要的祭祀祖宗先人的時節,清明和七月半。在七月時,如果有新逝的親人會在月半之前,會備置逝者如生前所需的一切物品衣食住行等及一對丫環(紙糊的樣式)。列出單表,寫在宣紙上,注寫誰在陰間受用,是誰在陽世為逝者燒祭奉上。而過逝多年的祖先會在十五的當日,只燒些冥幣,燒完後到了晚就把燒成灰的冥錢倒入河水裡。只有透過流水才能通達陰間冥府,逝者才可接收。七月十五,也只有這一天才會想起已故的親人先輩去了那裡,在那裡,幽幽之冥處,黃泉大道上,那裡,都是逝者的安息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