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176224924793

    詩歌是這一時期文學成就最高的領域。我們從三個線索予以表述:

    (1)時代線索:建安詩歌是中國詩歌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次大豐收,其代表人物有“三曹”和“建安七子”;正始詩歌,其代表人物有“竹林七賢”,而真正代表正始詩歌成就的是阮籍、嵇康;太康詩歌,作家眾多,有所謂“三張”、“二陸”、“兩潘”、“一左”,除左思外,成就不太高;永嘉詩壇,代表人物有劉琨、郭璞與玄言詩人許詢、孫綽等;晉宋之際,陶淵明是成就最高的詩人;齊、梁永明體詩,代表人物有謝朓、王融、陰鏗;梁、陳之際的宮體詩;北朝文學以庾信成就最高,庾信是南北朝詩歌的集大成者。

    (2)內容線索:建安詩歌,悲傷離亂,慷慨蒼涼,梗概多氣,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被稱為“建安風骨”;正始詩歌繼承建安詩歌的傳統,由於環境險惡,變慷慨用世為憂生嗟嘆;太康詩歌重模擬、頌功德,重形式傾向明顯,而左思則是建安風骨、正始之音的繼承者。其《詠史》詩,借古諷今,抒寫懷抱,筆力矯健。其後,鮑照《擬行難路》和《擬古》之作,情感抑鬱、體氣豪邁;庾信《擬詠懷》抒發悲憤,開綺豔、清新、老成的詩風。在玄言詩盛行之際,陶淵明可謂獨樹一幟,他以平淡自然之風開田園詩歌一派。謝靈運和謝朓完成了由玄言詩向山水詩的轉變,開山水詩一派。梁、陳時期的宮體詩風靡一時,這是詩風的一股逆流。

    (3)體裁線索。曹操四言詩,曹植五言詩和建安七子的文人五言詩彬彬其盛,蔚為大觀。永明體新詩的出現為唐代近體詩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七言詩也得到了開創和發展。曹丕的《燕歌行》,標誌著七言古詩的成熟;鮑照對七言詩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創制了以七言為主的歌行體;曹操以樂府舊題寫時事,發展了樂府詩;以四言寫樂府,使四言詩出現中興。南北朝民歌是繼周民歌和漢樂府民歌之後又一次集中的民間口頭創作。豔曲興於南朝,胡音生於北俗。南朝民歌風格清麗柔弱,代表作為《西洲曲》;北朝民歌風健質樸,代表作為《木蘭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繼續在外縣公立學校上班還是回老家私立,重新準備考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