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笑起來真好看話心理

    水下發射彈道導彈時,潛艇一般在水下30米深度,以2節左右的速度航行,導彈置於發射筒內,發射筒垂直裝於潛艇中部,有的在耐壓殼體內部,有的則位於耐壓殼體與非耐壓殼體之間,一般每艇攜12枚~24枚導彈。在30米水深時,發射筒蓋外承受約3個大氣壓的水壓。因此,要想開啟筒蓋十分費力,必須先用高壓氣進行筒內增壓,使筒內外壓力大致相等後,便可輕易開啟筒蓋。為了防止開蓋時大量海水湧入導彈發射筒,筒口上特意安裝了一層水密隔膜。  發射時,導彈發射筒上蓋開啟,由於發射管內是一種水密和氣密結構,且經過充氣和填注少量海水,與大海海水壓力相等,不存在壓力差,海水也就進不來,筒內氣體也不會溢位水面。接到發射指令後,電爆管起爆,點燃燃氣發生器,使其產生的高溫高壓氣體從發射筒底部噴人筒內,在反作用力的推動下,導彈將穿透水密隔膜徑直向上推出筒外。出筒後的導彈在第1級火箭的助推下直衝雲霄,大約飛行二三十千米之後,第2級火箭進行接力助推,然後將導彈推向外層空間,按預定彈道飛行後,再入大氣層對目標實施攻擊

     重達十幾噸的導彈在離艇後起碼造成兩個影響:一是潛艇穩性受到破壞,這時必須立即向發射筒內灌注海水,以彌補部分彈重;同時潛艇均衡水櫃也抽水以彌補均衡保持穩性。二是發射瞬間的後坐力,往往使潛艇略微下沉。如“喬治·華盛頓”號潛艇在發射第一枚“北極星”A1導彈時,就下沉了4米,不過這對潛艇來說沒有什麼危險。最初美國採用出水後點火方式發射潛射彈道導彈,即導彈飛離水面15米~25米高度時1級火箭開始點火。後來則改為水下點火,即導彈發射離艇後,在一個安全距離上點火,這樣可保證導彈在出水時,有一個巨大的垂直向上運動的推力,不至於受水面複雜風浪的影響。  除了垂直髮射彈道導彈外,一般潛艇仍採用魚雷發射管發射反艦導彈。反艦導彈平時置於一個特製的魚雷容器中,通常按533毫米標準口徑設計。魚雷容器自帶動力裝置,其尾部裝一臺固體火箭發動機和一個燃氣發生器。發射時,潛艇像發射魚雷那樣把它推出艇外,當容器航至一個安全距離時,固體火箭發動機點火,容器在火箭發動機的推動下,進行潛航。容器在潛航150米~200米後,以45度角躍出水面並升至20米高度時,頂部自動脫落,尾部燃氣發生器所產生的燃氣,將導彈以12度~15度傾角射出。這時,導彈自身的助推器點火,將其推向32米高度。隨後,彈上主發動機點火,導彈降至巡航高度(15米左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夢幻西遊靈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