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安全感不夠。
他不確定媽媽什麼時候在,什麼時候不在。可能大人覺得很正常的情況,在他看了就是“媽媽突然消失了”“媽媽突然不管我了”……這對於孩子來說非常恐怖而傷心。
而他對抗這種恐怖感的方式,就是“瘋狂的纏著媽媽”,試圖透過“纏著”來保證媽媽不消失。
我家孩子現在4歲,也特別黏我,經常哭著不許我上班,或者哭著要和我一起做什麼(比如要我帶著去遊樂場而不要爸爸帶)。
但是,從小到大也沒出現過“哭背過氣去”的情況,只要爸爸或者從小一直帶他的奶奶安撫一下、轉移一下注意力,他最多哭半個小時(他很傷心時的平均哭鬧時間)也就停了。再次見到我的時候也會很開心的來抱抱。
從小到大我就特別注意安全感的培養,重點是“一定要說話算話”。
比如早上上班之前會對他說“晚上見”,晚上回家以後再強調“你看,晚上就能見到媽媽了”。這樣他慢慢的就會明白:“沒關係,媽媽早上離開以後不會消失,只要我等到晚上就能見到媽媽了。”
其它情況也是一樣,離開前解釋原因+確認再見面的時間,到了再見面的時間拼命也要趕回家見面。
萬一你耽誤了見面時間,就一定要及時和孩子溝通。比如我有段時間經常加班到孩子入睡時間之後,我就會提前告訴孩子:“晚上媽媽要工作,你見不到媽媽。但是你按時睡覺,等早上睡醒了就能見到媽媽了,媽媽會在你夢裡親親你。”
但是你家的情況還有一點我不太能想到原因:“媽媽就在家裡也要說媽媽不在,要哭”。
不知道這是不是就是他出現問題的關鍵,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可以嘗試多和他溝通,搞清楚他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想法,再來解決。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家人太“溺愛”。
小孩黏媽媽實際上算是一種天性,和媽媽待在一起是他的願望。
如果之前你們經常因為他的哭鬧而順從他,比如媽媽本來要離開但是因為他哭鬧所以就留下了。他就會理解為:“只要我哭鬧,媽媽就會留下。”反覆多次就強化了“哭鬧—媽媽留下”這個反饋。
這個反饋一旦形成,如果某次他哭鬧了但是媽媽沒有留下,他就會覺得“是不是哭得不夠?”下次就會加劇哭鬧,直到無法控制“背過氣去”。
這種情況很多親子溝通的書和講座都有講怎麼處理,可以參考看看。
可能是安全感不夠。
他不確定媽媽什麼時候在,什麼時候不在。可能大人覺得很正常的情況,在他看了就是“媽媽突然消失了”“媽媽突然不管我了”……這對於孩子來說非常恐怖而傷心。
而他對抗這種恐怖感的方式,就是“瘋狂的纏著媽媽”,試圖透過“纏著”來保證媽媽不消失。
我家孩子現在4歲,也特別黏我,經常哭著不許我上班,或者哭著要和我一起做什麼(比如要我帶著去遊樂場而不要爸爸帶)。
但是,從小到大也沒出現過“哭背過氣去”的情況,只要爸爸或者從小一直帶他的奶奶安撫一下、轉移一下注意力,他最多哭半個小時(他很傷心時的平均哭鬧時間)也就停了。再次見到我的時候也會很開心的來抱抱。
從小到大我就特別注意安全感的培養,重點是“一定要說話算話”。
比如早上上班之前會對他說“晚上見”,晚上回家以後再強調“你看,晚上就能見到媽媽了”。這樣他慢慢的就會明白:“沒關係,媽媽早上離開以後不會消失,只要我等到晚上就能見到媽媽了。”
其它情況也是一樣,離開前解釋原因+確認再見面的時間,到了再見面的時間拼命也要趕回家見面。
萬一你耽誤了見面時間,就一定要及時和孩子溝通。比如我有段時間經常加班到孩子入睡時間之後,我就會提前告訴孩子:“晚上媽媽要工作,你見不到媽媽。但是你按時睡覺,等早上睡醒了就能見到媽媽了,媽媽會在你夢裡親親你。”
但是你家的情況還有一點我不太能想到原因:“媽媽就在家裡也要說媽媽不在,要哭”。
不知道這是不是就是他出現問題的關鍵,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可以嘗試多和他溝通,搞清楚他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想法,再來解決。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家人太“溺愛”。
小孩黏媽媽實際上算是一種天性,和媽媽待在一起是他的願望。
如果之前你們經常因為他的哭鬧而順從他,比如媽媽本來要離開但是因為他哭鬧所以就留下了。他就會理解為:“只要我哭鬧,媽媽就會留下。”反覆多次就強化了“哭鬧—媽媽留下”這個反饋。
這個反饋一旦形成,如果某次他哭鬧了但是媽媽沒有留下,他就會覺得“是不是哭得不夠?”下次就會加劇哭鬧,直到無法控制“背過氣去”。
這種情況很多親子溝通的書和講座都有講怎麼處理,可以參考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