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卷飛山
-
2 # 老街味道
其實我在小的時候也挺奇怪,為什麼有的古詩詞讀起來不押韻呢?
一、先看一下這首詞: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押韻字:物、壁、雪、傑、發、滅、發、月。這幾個字用普通話朗誦不可能押韻的。
二、課本上的詞還有什麼?老街查了一下,選了這兩首:
《江城子》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讀起來很押韻呀!
《青玉案》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也很押韻!
三、問題出在哪裡呢?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古時的一部分音韻已經和今天的發音不一樣了。那麼是哪一部分呢?
這三首詞按照古代的音韻是三種詞,古人填詞按照《詞林正韻》確定押韻,按照平、上、去、入區分,以上這三種詞的押韻情況是:
1.《江城子》平聲韻 茫 、忘 、涼 、鄉……
2.《青玉案》上去聲韻 樹 、雨 、路、 舞……
3.《念奴嬌》入聲韻 物、壁、雪、傑……
平聲就是一聲,上去聲就是三四聲,但是這個入聲就奇怪了,既有四聲物,壁,滅,月,又有一聲二個發,一個二聲傑,一個三聲雪。
問題就出在這裡,入聲韻已經在普通話裡消失了,而古詩詞還是按照古韻來押韻。查了一下,課本里出現入聲韻的詞還有這幾首:
雨霖鈴 柳永桂枝香 金陵懷古 王安石聲聲慢 南宋 李清照念奴嬌·過洞庭 張孝祥這幾首詞讀起來都有這種情況,其實是押古韻的。而且目前我們填詞還是用《詞林正韻》,老街也一直不提倡填詞用新韻,傳統文化不應該在我們手裡毀掉,教育部把不同形式的古詩詞選入課本,估計也是這個目的。
知識點:赤壁懷古裡面的兩個‘發’,不是同一個字,《念奴嬌》也不允許一首詞裡押兩個一樣的韻字。一個是頭髮的‘發’,一個是發生的‘發’,這是繁體字簡化後合併成一個字了。
2018-2-14
-
3 # 無聊的聊天室
這首詞實際上是押韻的,而且押的是入聲韻。其韻腳分別在物,壁,雪,傑,發,滅,髪,月等字處。詞韻共19部,其中平,上,去三聲混合編為14部,入聲單獨編為5部,也就是15到19韻部都是入聲韻。這首詞除了第二個壁字是17部略有出韻外,其它的都是第18部。但宋詞中偶爾出韻鄰韻通押的情況是允許的,所以這首詞在押韻上是沒有問題的。至於我們現在讀起來不押韻,問題在於我們現在的普通話和大部分北方方言中已經沒有了入聲,過去的入聲字被分別併入了平上去三聲,讀起來自然就不押韻了。入聲字實際上是一套帶有塞子音韻尾b,d,g的字,古漢語中共有m,n,ng,和b,d,g六種子音韻尾,而在現在的普通話中子音韻尾只有n和ng兩種,在一些方言如粵閩等方言中仍然保留有這一套入聲字母,而在吳方言中雖然也有入聲但b,d,g這一套塞子音韻尾一律被簡化成了一個喉門清塞音韻尾,正處在入聲逐漸走向消失的途中,這些地區的人用方言讀這首詞是押韻和大致押韻的。而在北方大部分地區這些入聲韻尾和另一個鼻音韻尾m一起消失了。
回覆列表
謝邀。中國古代詩歌在隋代以前,押韻都是按照各地口語、方言或官話自行押韻的。直到隋代第一部韻書《切韻》的出現,才開始有了統一押韻的標準。《切韻》原書雖已散佚,但創立了古代韻書的基本構架,後來的《唐韻》,北宋的《廣韻》,流行於近現代的《平水韻》都是在其基礎上,整理和發展而來。古代韻書也有四聲,即平、上、去、入。現在的普通話,已取消了入聲,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原有的入聲字則分散劃入了現在的四聲之中。
由於語音的發展變化,古代語音與現在的普通話有了較大出入,使原本押韻的詩詞,很大一部分到現在用普通話讀來,不僅不押韻,而且有些還拗口了。古人做詩,是很看重押韻的,不押韻的詩詞極罕見,而且不按韻書押韻的話,基本上都被劃入了打油詩行列,上不了檯面。所以流傳於世的詩詞,在當時肯定是押韻的,這點不用質疑。
蘇軾是北宋大學者,雖然他有時愛突破格律限制,但決不會做詩填詞不押韻。他的《大江東去》是劃時代的大作,用的是當時的入聲韻,也不同於後來流行的《平水韻》。如果你是江浙人,用吳儂軟語念念試試,就會發現不但很押韻,而且韻味十足!
所以現在的《中華新韻》,並不完全否定古韻,而是要求‘’倡今知古,雙軌並行‘’。懂點古代韻書知識,對我們欣賞古典詩詞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