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513350705855

    1.“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2.“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

    3.“心即理也。”“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

    4.“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5.“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四句教)6.“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7.“有志於聖人之學者,外孔、孟之訓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於螢爝之微也,不亦謬乎?”

    8.“聖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莊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謂小道。”

    9.“殃莫大於叨天之功,罪莫大於掩人之善,惡莫深於襲下之能,辱莫重於忘己之恥,四者備而禍全。”

    10.“夫學貴得之於心。求之於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於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於心而是也,雖其言出於庸常,不敢以為非也,而況其出於孔子者乎?” 11.“所以為聖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為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聖人。”

    12.“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聖賢。”

    13.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王陽明

    14.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王陽明

    15謙虛其心,宏大其量。 ——王陽明 《傳習錄》

    16.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 ——王陽明 《傳習錄》

    17.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王陽明

    18.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王陽明 《傳習錄》

    19.殃莫大於叨天之功,罪莫大於掩人之善,惡莫深於襲下之能,辱莫重於忘己之恥,四者備而禍全。 ——王陽明

    20.以事言謂之史,以道言謂之經;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經,五經亦史 ——王陽明 《傳習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沒有物質,那麼時間的存在有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