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adazhu1

    這首詞寫春日賞花。起句開門見山,點出題意:“正是看花天氣。”寫法不凡,這句毫無修飾,純 用白描,看似樸拙,其實巧妙。其實讀者完全可以根據它所規定的情景,根據個人經驗,在眼前描繪

    出一幅繁花似錦、春光宜人的美麗圖畫。次句由景及人:“為春一醉’為春景所醉,實乃一大樂事。

    這一句既是寫看花人的感受,也從側面進一步烘托出春景的迷人,這兩句也把賞花情景交代明白 了。接下去便宕開筆鋒,將語意一轉:“醉來卻不帶花歸。”富有曲折之致。“為春一醉”,即為花一

    醉,足見對花愛之深,迷之切。既然如此,賞花未盡興,便該帶花而歸才是,為什麼偏偏“不帶花歸”? 不免令人費解。

    詞人也不由自嘲誚不解看花意。”“誚”,渾也,直也。而今賞花卻不折花而歸,這 並不是不解看花之意。此處乃常人心理反應,正話反說。詞人自己的“看花意”究竟是什麼?沒有 明說。細細體味,便知是惜花而不折。這樣,詞人高於俗人的愛花、惜花的一片深情,便含蓄地傳達

    出來了。

    下闋轉為對自己“看花意”的申述,可並不直言。先設一問:“此花明媚,將花誰比?”言外之 意是無人可比。再進一層說:“只應花好似年年,花不似人樵悴。”花開得好,年年也是如此,便該 讓它留在枝頭,每年都能夠燦爛一回,因為花不似人那般隨著時光的消逝而漸趨僬悴。

    至此,因 惜年華而惜春、因惜春而惜花之意全出。“不帶花歸”之意既明,上下闋便渾然一體,詞的意味也 就雋永之極。

    此詞寫惜花,卻又不止於惜花,從下闋將花比人來看,可見本詞別有寄寓。以花喻人,本是詞 中常用的手法,因為二者頗為類同,不僅盛開的鮮花與人的青春有著同樣的美麗,而且又都易因

    歲月流走而凋零、衰老。

    此詞借鑑了這一傳統手法而又能翻出新意,先是反問:“將花誰比? ”後又 指出:“花不似人樵悴。”意即春天的花兒固然有時凋謝,但年年重開;可人的盛年一去,卻再也不

    會回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蒙古帝國崛起,正好遇到漢朝或唐朝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