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斌鋒書法家

    何紹基書法格形成,其執筆法的作用因素。他59歲時臨《張黑女墓誌銘》後題跋有云,每一臨摹,必迴腕高懸,通身力到,方能成字約不及半,汗浹衣襦矣,因思古人作字未必如此費力,直是腕力筆鋒,天生自然,八面出鋒,險俊飄逸,氣自踵息極指頂,屈伸進退背玲瓏。

  • 2 # 魯翁3

    何紹基博學多才,以書法最稱於世,被譽為清代第一。何紹基書法風格的形成分三個階段:早期多為楷書。在其父指導下臨習歐體,後偶得魏碑《張黑女墓誌》拓本,連續三年日必研讀。由於何紹基十分仰慕顏真卿的人品和書藝,又重點臨習顏體,由此形成了其早期書法既有顏字結體的寬博而無疏闊之氣,同時摻入北朝碑刻及歐陽詢父子書法險峻茂宻的特點,秀潤暢達,清剛神氣。中期行多於楷。行書宗顏真卿的《爭座位帖》、《裴將軍帖》等,把篆、隸筆意和魏碑的樸拙天真之趣融入進去,進行了碑帖結合的探索,又跳出樊籬,形成了駿發雄強的風格。清未民初徐珂編撰的《清稗類鈔》說:子貞太史工書,早年仿北魏,得玄女碑寶之,故以名其室。通籍後始學魯公,懸腕作藏鋒書,日課五百字,大如碗,橫及篆隸,其書沉雄而峭拔,行體尤於恣肆中見逸行。往往一行之中,忽而似壯士鬥力,筋骨湧現,忽又如銜枚勒馬,意記超然,非精究四體諳八法,無以領其妙也。後期多為篆、隸。何紹基是碑學大家,十分推崇碑學,他廣泛臨習《秦詔版》、《石鼓文》及三代鼎銘,其篆書極重氣韻,不以分佈為工,而以挺拔雋逸見長,不講光滑秀媚,而講筆意之蒼老。他還通臨漢碑,僅臨習《張遷碑》、《禮器碑》多達百餘通,其隸書將各漢碑融為一體,大氣磅礴,古樸優雅。在習篆、隸的同時,更加註重將草、篆、隸、行熔於一爐,從而創立了自己渾厚雄重,醇厚有味的風格而蜚聲書壇,成為一代宗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描寫的是什麼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