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醫科王廷科醫生

    口苦、口酸是與肝膽火旺有關,而口臭的病症是與胃經火旺有關。因此,對於這樣的病症,可以選擇具有清肝膽胃經之火的藥物進行治療。具體的藥物選擇可以選擇組合式的治療方案,其方藥選擇有龍膽瀉肝丸加清胃散,這兩個藥物同時服用,以清肝膽胃之火。

  • 2 # 中國式養生

    從中醫自測角度來說,口中的味道提示著身體狀況,快來看看7種味道各預示著什麼病吧!口苦:肝膽有熱口苦,多為肝膽有熱所致。口感苦者常兼有頭痛、眩暈,苔薄黃、脈象弦數等症候,治宜清瀉肝膽鬱熱。

    多因過食辛辣厚味之品,滋生內熱或外感邪熱蘊積於脾胃所致。也可能是膽汁排洩失常所致,癌症病人因甜味閾升高、苦味閾降低,吃甜的東西也會感到舌頭髮苦。表現為口甜而渴、喜飲水、多食易飢,或唇舌生瘡、大便乾結,舌紅苔燥,脈數有力等。治宜清脾瀉火。口甜:脾胃功能失常口甜:又稱“口甘”,多為脾胃功能失常所致。臨床上,分為脾胃熱蒸口甜和脾胃氣虛口甜。多由年老或久病傷及脾胃,導致氣陰兩傷,虛熱內生,脾受津灼所致。表現為口甜而幹、氣短體倦、不思飲食、脘腹作脹、大便時干時軟。治宜益氣健脾,和胃養陰。口酸:肝膽之熱盛脾口酸:口中自覺有酸味,但並無酸水吐出。多為肝膽之熱乘脾所致。口感酸者常伴有胸悶脅痛、噁心、食後腹脹、舌苔薄黃、脈弦等症狀。治宜瀉肝和胃。口鹹:腎虛所致口鹹:多為腎虛所致。如伴有腰膝痠軟、頭昏耳鳴、五心煩熱、盜汗遺精、苔少、脈細數等症狀,屬腎陰虧損,虛火上炎,即“腎陰虛口鹹”。治宜補益腎陰,滋陰降火。口臭:胃火、積食、齲齒口臭:口中出氣臭穢,自覺或為他人所聞。一般有三種情況:1、胃火上蒸:舌紅或口舌糜爛生瘡,或牙齦腫痛,口氣熱臭,併兼有口渴喜冷飲,尿黃便幹,苔黃等症狀。治宜清瀉胃火。2、胃腸食積:口臭如酸腐,或夾有生食味,伴有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噯氣腐穢,舌苔垢膩等傷食症狀。治宜消食化積。3、平時不注意口腔衛生,患有齲齒或口腔炎症。口淡:脾虛、溼阻口淡:口中味覺減退,自覺口發淡而無法嚐出飲食滋味,多伴有食慾不振等症狀。臨床上主要分為脾虛和溼阻兩型。前者除口淡外,尚有神疲氣短,腹脹便溏,舌淡脈弱等脾虛症狀,治宜益氣健脾和胃。此外,要想口中異常味覺,除積極用藥治療外,還應注意少食辛辣油膩食物,忌菸酒嗜好,防止房勞過度,保持口腔衛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亞運會上為什麼男子4X200米自游泳會輸給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