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層次論是研究人的需要結構的一種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h. maslow,1908-1970)所首創的一種理論。他在1943年發表的《人類動機的理論》(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書中提出了需要層次論。這種理論的構成根據3個基本假設:1.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夠影響他的行為。只有未滿足的需要能夠影響行為,滿足了的需要不能充當激勵工具。2.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層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從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複雜的(如自我實現)。3.當人的某一級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滿足後,才會追求高一級的需要,如此逐級上升,成為推動繼續努力的內在動力。馬斯洛提出需要的5個層次如下:
馬斯洛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
需要層次論是研究人的需要結構的一種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h. maslow,1908-1970)所首創的一種理論。他在1943年發表的《人類動機的理論》(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書中提出了需要層次論。這種理論的構成根據3個基本假設:1.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夠影響他的行為。只有未滿足的需要能夠影響行為,滿足了的需要不能充當激勵工具。2.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層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從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複雜的(如自我實現)。3.當人的某一級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滿足後,才會追求高一級的需要,如此逐級上升,成為推動繼續努力的內在動力。馬斯洛提出需要的5個層次如下:
1.生理需要,是個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吃、喝、住處。
2.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與物質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盜竊的威脅,預防危險事故,職業有保障,有社會保險和退休基金等。
3.社交需要,人是社會的一員,需要友誼和群體的歸宿感,人際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讚許。
4.尊重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別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內在的自尊心。
5.自我實現需要,指透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對生活的期望,從而對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義。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認為,需要是人類內在的、天生的、下意識存在的,而且是按先後順序發展的,滿足了的需要不再是激勵因素等。
幾乎所有的介紹馬斯洛的書籍都這樣介紹他的需要層次論,但是,這實際上存在一定的不完整。馬斯洛本人的著作中對需要層次論作了更多的探討。首先,除了廣為人知的以上五種需要外,馬斯洛還詳細說明了認知和理解的慾望、審美需要在人身上的客觀存在,但是他也說明,這些需要不能放在基本需要層次之中。
對馬斯洛的觀點存在著許多爭論。許多人從不同的角度批評馬斯洛的觀點或者提出自己的需要層次學說,但到目前為止,馬斯洛的觀點仍然是最被廣泛傳播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