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皮雜談社
-
2 # 獵奇動物社
早在距今約150萬-100萬年前,人類祖先也是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的,因為在此之前,人類還沒有學會使用火。但是從人類掌握了火的使用後,吃的基本上就是熟食了,尤其是肉類,因此火的使用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之一,但是在遙遠的北極,即使在如今,愛斯基摩人依然在吃生肉,而且在他們的食譜中,幾乎只有肉。
那麼,問題來了,愛斯基摩人吃生肉是不是進化得比較慢導致的呢?我們一起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愛斯基摩人
愛斯基摩人是生活在北極圈附近地區的黃種人,作為生活在最寒冷地區的人,他們被稱為“最孤獨的民族”。不過,愛斯基摩人只是許多人對他們的稱呼,但這個稱呼他們本身是排斥的,因為愛斯基摩人實際上是“愛吃生肉的人”,這是早期印第安人給他們起的一個稱呼。
事實上,愛斯基摩人由兩部分人組成:一部分是生活在北美洲北部的因紐特人,一部分是生活在阿拉斯加西部和俄羅斯西伯利亞東北部的尤皮克人。
愛斯基摩人是從亞洲兩次遷徙到這不毛之地的,有著1.4萬年的歷史,為了適應如此嚴苛的環境,愛斯基摩人可以說是不斷的與死神抗爭,他們的保暖衣物全部來自於就地取材(獵物的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皮草),在食物方面,他們更是從不挑剔,無論是陸地上跑的、還是海里遊的,只要是能夠捕獵到,他們都會無比的珍惜,在住所方面,這裡幾乎找不到一塊磚瓦,由於天寒地凍,他們像北極熊一樣建造雪屋(當然北極熊就是個洞而與)。
雖然在我們的想象中,雪屋也是寒冷無比的,但其實即使外面的溫度在零下45℃,雪屋內的溫度也平均能達到零下7℃到16攝氏度(零上),這是因為愛斯基摩人的雪屋雖然從外面看是一塊塊的雪塊堆積而成的,但其實雪塊只是起到擋風和阻擋寒氣的作用。
雪屋的內部是有鯨鬚和獸皮做內襯的,這種結構使得溫度不會向外逃逸,而是鎖定在雪屋內,因此當一家人回到雪屋後,靠著人體散發的熱量,雪屋內就能達到最高16℃了。當外界溫度持續降低時,他們會在雪屋內生火取暖,裡面更是會溫暖如春,至於生火雪為何不會融化,原理也很簡單:融化的速度比不上結冰的速度。
嚴苛的環境使得愛斯基摩人有了堅韌不拔的品質,而它們在如此殘酷的環境下能夠生存上萬年之久,要得益於他們的生存智慧,所以,作為生活在極地的黃種人,他們是值得尊敬的。
愛斯基摩人吃生肉之謎?
愛斯基摩人的飲食中幾乎都被肉類佔據,而且大部分都是生肉,這其實與進化的高階和低階沒有什麼關係,因為愛斯基摩人不過就在北極圈生活了一萬多年,而人類使用火已經至少有100萬年的歷史了,也就是說他們在遷往北極之前是吃熟肉的。那麼,為何到了北極圈就吃生肉了呢?這其實與生火的材料缺少有很大關係。
北極圈內植物稀少,而生火需要木柴或者是煤炭,但是他們生存環境內顯然是沒有木柴可以整天燒的,而且煤炭這種資源還需要交易和運輸,運往北極的成本更高,所以,他們幾乎是沒有可以用來烹飪食物的火源的。
不過,我們上面說過愛斯基摩人也會生火取暖,而且他們吃的肉也有少部分是烤過的,那麼這些火的原材料是哪裡來的呢?答案是海洋。在愛斯基摩人的食譜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海洋哺乳動物,比如海豹、海象、鯨類等等,而這些生活在北極海域的哺乳動物要比其他海域中的哺乳動物擁有更多的鯨脂,在某些季節,它們的脂肪含量可以佔到體重的一半。
鯨脂並非單指鯨類的脂肪,而是泛指所有海洋哺乳動物的脂肪,這些脂肪不但會成為愛斯基摩人的食物(熱量大),還會成為他們生火的原材料,當氣溫極地時,他們也會生火取暖,順帶著烤幾塊只有表面微熟的肉。
不過,這裡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人類作為雜食性動物,如果只吃肉的話,就會得維生素C缺乏症,也就是壞血病,但事實上,他們幾乎不會得壞血病,這是為什麼呢?
愛斯基摩人為何不會得壞血病?
壞血病最早是在大航海時期被人們發現的,因為當時遠航上的船員出現了一系列的病症,有些船員還因此喪命,所以當時又被稱為“水手病”,這是由於水手長期在船上無法攝入水果和蔬菜導致的。而愛斯基摩人生存的環境中,更沒有水果和蔬菜,他們為何不會得壞血病呢?有兩個原因:
第一:植物性食物的補充。在北極雖然天寒地凍,但是北極其實也有夏季的,但是僅有7、8兩個月,此時邊緣地帶積雪會融化,一些植物會生長出來,而這兩個月也是愛斯基摩人採集的月份,他們將一些漿果、可食用的植物根部採集來,就可以補充一些維生素了。
第二:吃生肉。短暫的夏季採集是無法滿足他們對維生素C的長期需求的,而在他們日常的生活中生肉佔比是最大的,此時補充維生素的來源就出現了。科學的研究表明,動物肉以及內臟(尤其肝臟)中也是含有各種維生素的(包括VC),但是一旦經過烹飪後,多數的VC就會分解掉,而他們吃生肉的習慣,恰好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肉和肝臟中的VC。
寫在最後
如果不是為了生存,習慣了吃熟肉的人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再去吃生肉的,而愛斯基摩人就是如此,他們在進化上其實與我們一樣,都是現代智人,但是嚴苛的生存環境沒有給他們整天吃熟肉的條件,他們就只能主要以生肉為食了。
不過,在寒冷的北極圈附近,食物一冷凍啥寄生蟲也沒有了,而且生肉的維生素不會被破壞,也陰差陽錯地成為了他們存活的關鍵。
-
3 # 薩沙
其實因紐特人最痛恨別人叫他們“愛斯基摩人”。
因為愛斯基摩人的意思,是吃生肉的人,這是一種赤裸裸的民族歧視。
至於因紐特人,就是“人”的意思。
因紐特人都居住在北極地區,從西伯利亞、阿拉斯加到格陵蘭的北極圈內,分別屬於格陵蘭、美國、加拿大和俄羅斯等幾個國家。
但因紐特人以前沒有任何國家概念,他們始終都以部落形式生活。
根據基因分析,因紐特人的基因同中國藏人比較接近,應該是在1萬年前慢慢進入北極圈,尤其是透過白令大陸橋到了美洲。
最初因紐特人也試圖在南方比較溫暖的地方生存,卻被這裡更強悍的印第安人擊敗了,只能逃到北極圈這種條件惡劣沒有敵人的地方。
因紐特人確實是吃生肉的,幾乎沒有吃熟肉的習慣。
這是為什麼呢?
很簡單,都是環境逼迫的。
在北極圈內,不但氣溫極低,一年大部分月份都是冰天雪地。在這裡一來根本找不到木材、草類作為燃料,二來在雪地生火的難度也非常大。
雖然因紐特人可以得到一些動物油脂,但最多用於照明,根本不能作為燃料。
在這種情況下,因紐特人只能選擇吃生肉,你沒辦法點火還能怎麼樣!
其實,人類的腸胃是可以消化生肉的,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流行吃生肉、生魚之類。
對於因紐特人的主要問題,並不是吃生肉對腸胃不好,而是如何補充維生素。
誰都知道,人體是需要各種維生素的,不然就會得病。
日本貴族在古代患有一種可怕的腳氣病,腳氣病不是有腳氣,腳部有臭味,而是一種很嚴重的、很容易致死的慢性病。
有意思的是,日本普通老百姓一般沒有腳氣病,所以它也被稱為貴族病。
一直到20世紀末期,科學家才發現腳氣病的原因。
日本貴族的飲食同老百姓不同,他們因為身份的原因,只吃一些精細的食物。他們那些食物中嚴重缺乏維生素B1,導致人體患上這種慢性病。
只要不補充維生素B1,這種病就無法治癒,很多貴族因此死去。
道理也是一樣。
麥哲倫全球航行期間,有三分之二的船員死於壞血病。這是因為他們在海上航行時,嚴重缺乏水果和蔬菜,無法得到維生素C。
那麼,因紐特人怎麼解決這些問題。
其實因紐特人並非只吃生肉,只要有條件也是吃水果蔬菜的。
同我們理解的不一樣,北極圈尤其是北極圈的變遠,並不是一年到頭都是冰天雪地。在一年的少數幾個月,冰雪也會消融,長出一些植物和灌木。
因紐特人會利用這些時間,收集一些漿果、根莖,也會製作成乾果之類,用於全年食用。
這些乾果含有一定維生素,可以做到補充。
那麼,人體需要量比較大的維生素C,能靠乾果補充嗎?那麥哲倫船隊海水死這麼多人嗎?至少因紐特人做不到。
因紐特人有辦法解決維生素C的問題,因為他們經常使食用的一些肉類中,就含有維生素C。
這種食物主要是動物的內臟和魚籽,而因紐特人很喜歡吃內臟。
今天科學證明:每100克生魚籽中,含有平均約49.6 mg的維生素C,馴鹿肝平均約含有23.8 mg、環斑海豹(肝)約為23.8mg、生鯨魚皮則為31-36 mg等等。
所以因紐特人可以大體解決維生素的問題。
自然,他們還是缺乏維生素的,也導致因紐特人壽命很短。
古代因紐特人由於環境惡劣,整天忙碌,往往只能活到三十幾歲。有意思的是,白人帶來了獵槍雖然提高了因紐特人捕獵的效率,增加了食物,卻也帶來了烈酒。因紐特人很喜歡烈酒,很多人都是酒鬼,導致平均壽命迅速降低了幾歲。
其實,因紐特人還是非常原始的,他們大多處於氏族社會,還沒有進入奴隸制度。
一些因紐特部落,還流行一妻多夫的現象。也就是幾個男人共有一個妻子,生下的孩子是部落的財產,並沒有固定的父親。這其實是母系氏族社會的遺風,也是殘酷環境下的結果。在北極圈中,依靠一夫一妻制度,一個男人很難維持妻兒的生存。
-
4 # 武漢加油永遠Sunny
愛斯基摩人喜歡吃生肉就和東北人喜歡吃生菜是一樣的,蔬菜供應不足,長期以來養成的習慣。只有靠吃生菜來補充正常的維生素
-
5 # 弓雖
愛斯基摩人:你才喜歡吃生肉,你全家都喜歡吃生肉
但凡有柴火有天然氣誰會喜歡天天吃生肉,生吃只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提問題能不能帶點腦子
回覆列表
北極不同於南極,在這裡還生活著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在北極圈內,西伯利亞阿拉斯加附近,外界有人稱他們為愛斯基摩人,翻譯成漢語意思是愛吃生肉的人,相比於這個稱呼,它們更喜歡被叫做因紐特人。之所以獲得這樣的稱呼,並不是毫無依據的。
在北極圈內,因紐特人最喜歡吃的就是生肉,尤其是生肉在靜放一段時間之後,逐漸開始腐爛的時候,是因紐特人最喜歡吃的狀態。在寒冷的北極,因紐特人形成這樣看似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未來適應環境所出現的。
在人類進化發展的歷史上,都經過了這個漫長的過程,從吃生肉到熟食。古人類從樹上到地下生活,久而久之學會了直立行走,雙手得到了解放,同時也學會了使用雙手製作一些簡單的工具,生活越來越精細化,在狩獵過程中,古人類學會了使用工具製造出火,見識到熟食的美味之後,開始烹飪熟食,相比於生肉有人更加容易消化。
起源於非洲大陸的人類,為什麼會從非洲到北極圈內呢?因紐特人究竟經歷了什麼呢?在遷徙的過程中,這是最晚的一批人,在走向美洲大陸的時候,印第安人成為了最大的阻礙,這些人不得不一路北上,尋找新的棲息地,最終就到達了北極圈內。那麼因紐特人為什麼會喜歡吃生肉呢?在北極圈內他們究竟經歷了什麼呢?
在這片荒無人煙的地方定居。在這樣極為寒冷的環境當中,想要生存下去,首先必須要補充滿足人體的能量才可以,只有補充能量才能在抵禦得住北極的嚴寒,因此肉類成為了因紐特人的最佳選擇,馴鹿獨角鯨,這些高脂肪高蛋白的肉類是他們的最愛,這群人也就有了新的名字,愛斯基摩人。除了這些肉類,愛斯基摩人也沒有其他的選擇,這裡冰天雪地,極為寒冷,蔬菜水果難以生長,而人類的身體必須要獲得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吃生肉是最好的選擇,生肉在用火加工之後,裡面的很多結構就會被破壞掉,營養物質也難以及時得到補充。
最重要的一點是,在北極冰天雪地當中,食物的加工變得非常困難,在高緯度地區,生火也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天寒地凍中,狩獵也非常困難,吃生肉或許會更火一點,如果不是環境所迫,相信因紐特人也不會去吃難以消化還不衛生的生肉。從被迫吃肉到習慣吃肉,這是一個過程,久而久之的就已經適應了,對於吃生肉的因紐特人你有怎樣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