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吃涼麵的小孩

    ●“母在不慶生”是對母親在這一日所受的苦難的敬重。

    不是說要忘記自己的生日。而是要時刻提醒自己,生日這一天,母親是經過巨大的磨難 才生下自己。所以對母親要時時孝敬,母親還在世的時候,大張旗鼓慶祝自己生日,是對母親的不敬。

    古人把30歲定為而立之年,過了而立之年才能自主的決定一些事情,在30歲之前,很多事情需要父母做決定。所以30歲之前,不會為自己慶祝生日的,是父母決定是否為自己慶祝生日。

    30歲以後,已經是大人了,凡事以成人的心態來面對。這時如果母親還在世,更不能像小孩一樣在母親面前提為自己慶生之事。

    當然,如果過了50歲知天命的年齡,這時母親還在世,就會另當別論。

    ●“父在不留須”源自傳統的“三年之孝”。

    鬍鬚在古代是一種年紀身份的象徵。常人只有到了一定年紀或者父親去世後,才能留須。

    古代,父母去世時候,子女“守孝三年”彰顯孝道,這也傳統的禮孝教義。 在守孝期間,拒絕一切娛樂活動,簡居素食,蓄髮留須來表示對父親的哀思。

    正是蓄髮留須這種傳統守孝的方式,引申出“父在不留須”這句俗語,古人認為:父親還健在的時候,留須是一種忌諱,是對父親極大的不敬(寓意有咒父死之意)。

    所以說“父在不留須”。

    ●傳統的孝道是應該發揚的優良傳統,更重要的是在有孝敬心。

    “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古人恪守孝道而引發的行為。

    有真誠孝敬的心,也有孝敬的禮儀可守,這是令人欣慰的事。

    有孝敬的心,卻沒有遵守世俗習慣,也可接受。

    無孝敬之心,卻假意遵守習俗,流於表面,偽君子矣!

    無孝敬之心,也離經叛道,讓人感嘆:道不同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不是虧了?80萬店鋪,年租金3萬5千元,還不如存銀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