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可不可而已

    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參見下面2個故事:

    春秋末期,吳、越爭霸,越國被吳國打敗,屈服求和。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任用大夫文仲、范蠡整頓國政,經過十年的忍辱負重和勵精圖治,使國家轉弱為強,終於擊敗吳國,洗雪國恥。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在吳宮歡宴群臣時,發覺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邊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為范蠡投湖自殺了。可是過了不久,有人給文仲送來一封信,上面寫著:"飛鳥打盡了,彈弓就被收藏起來;野兔捉光了,獵狗就被殺了煮來吃;敵國滅掉了,謀臣就被廢棄或遭害。越王為人,只可和他共患難,不宜與他同安樂。大夫至今不離他而去,不久難免有殺身之禍。" 文仲此時方知范蠡並未死去,而是隱居了起來。他雖然不盡相信信中所說的話,但從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踐疑忌。一天勾踐登門探望文仲,臨別留下佩劍讓文仲自刎,文仲明白勾踐的用意,悔不該不聽范蠡的勸告,只得引劍自盡。

    西漢五年,劉邦當皇帝后為削弱韓信的勢力,把當時是"齊王"的韓信徙封為"楚王",漢六年有人告發韓信"謀反",劉邦又再將他貶為"淮陰侯",漢十年,皇后呂雉又以謀反之名將韓信誘至長樂宮殺死。韓信在臨刑之前發出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敵國破,謀臣亡"的感嘆。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這是有智慧的下屬最好做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天愛消除315關怎麼過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