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技黑工坊
-
2 # 思緒點點
華為這樣的知名企業不會沒有因果關係,就起訴傳音。
深圳傳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將於今天9月30日登陸科創板,在上交所掛牌交易。傳音控股旗下擁有手機品牌,數碼配件品牌,家用電器品牌等。主要市場在非洲、印度、東南亞等地,其影響力不可小視。
據說起訴原因為傳音在某機型的開機畫面中,使用了華為手機頁面,涉嫌侵犯智慧財產權。
這一切都很正常,正常看待就可以了。
華為的主要目的是“提醒”一下友商:別給臉不要臉,要分清情分和本分。
在以往,由於國內大環境限制和考慮國內輿論影響,華為(包括中興)從未對國內廠商發起大範圍的涉著作權或涉專利案。這在西方經濟體系內是不可思議的現象,西方企業之間經常性的兼併、收購、著作權戰、專利戰、金融戰…這些才是普遍的商業現象。
但眾所周知,近年來,外部環境發生了劇烈變化,比如華為與谷歌等外國企業(實際上是中國與美國)沒有達成比較妥善的協議之前,華為產品在歐美市場的份額必然是下降的,意味著營收和利潤必然是受損的,而這些突然空出來的市場份額以及相應的營收和利潤必然會被“友商”瓜分。
說句不好聽的,“友商”一直是在大樹的庇護之下生存的,但“友商”似乎把情分當成了理所應當的事:你的專利我就要免費用,你不能起訴我。但現實是,華為(包括中興)以前也沒有太在意這些,而且有國內大環境限制還要考慮國內輿論影響,所以對一些事也就默許了,就如傳音,長期以來都是平安無事。
可問題是,“友商”有些不知進退,甚至有些是給臉不要臉,這些“友商”一邊大口大口吃著華為的份額,一邊在中國國內大肆買通媒體抹黑華為,一邊大筆入股測評軟體和測評機構試圖用“專業”手段拉低華為產品的評分,甚至某些“友商”的高管集體親自下場……即便是排除“配合外國股東和資本”或“家族海外信託投名狀”這些猜測,就事論事講,也實在是無恥了。
不過我相信,華為此次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醒一下“友商”,如果“友商”能夠認識到情分和本分的區別,稍微收斂一些,估計也不會擴大化,這一點從此案涉及的金額也可以看出。
暫且不提華為在通訊界的地位和底蘊,只就事論事:大約明年上半年,華為擁有的(不是“申請”,是“擁有”)全球專利估計會突破10萬件